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解答||审稿人提出大幅修改?该如何应对?

2024/10/21 16:43:33  阅读:9 发布者:

都知道咱们SCI论文审稿一般要初审、审稿人审核、修改/拒稿、返修审核、接收这几个环节。

在初审阶段咱们如果遇到major revision”,也就是大修,这要怎么处理呢?

大修一般会反馈密密麻麻一大堆的问题和评论,那么多问题和评论,这要修改到何年何月?

今天总结了大修时最常出现的几种情况,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论文大修是什么情况?

一般投稿后会有几种可能,分别是 直接拒稿、审稿后拒稿、修改后重新提交、 大修、 小修和直接接受。

论文大修是SCI投稿中常见的修回意见。对于研究性文章来说,一般需要补充实验就已经是大修,对于综述性文章则是需要补充总结一部分内容就已经算大修;因此拿到大修其实不用慌,不要觉得自己已经站在悬崖边上。

事实情况是,越是好的期刊,送审之前就已经砍掉了50%-80%,而审稿里头最后只留下10%会考虑发表,能拿到一个带“revision”的意见已经值得开心了(换句话说证明你的论文还有救),更多情况则是直接被拒稿。

很多新手可能误认为给了大修(Major Revision),发表几率不高,甚至以为大修是拒稿,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看SCI官方给出的初审全部审稿结果,主要有以下四种:

1.Accept直接录用

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几乎不会出现。

2.Minor Revision小修

相当于录用(但不保证100%),拿到小修就说明你得到了初审阶段审稿人对论文的极高认可。经过一些微调,比如,删节,扩充,调整结构,论证一些模糊的观点等等,论文基本都能发表。

3.Major Revision大修

相当于有一定的录用机会。编辑认可了论文的价值,但距离发表还有一定距离。相比小修,文章有更明显的缺陷,需要较大范围整改,或者后续添加一些必要的实验。

4.Reject拒稿

无情拒绝,可以去下一家期刊投稿了。但不绝对,有的期刊会要求作者拒稿后重投,同时给出修改意见,其实这就是变相把大修变成拒稿,

显然,如果期刊给了修改的机会,那说明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对你的研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在回复审稿人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按要求补充实验修改论文,那么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被接受的。

请放心,大修并不意味着你的文章就不好,而是有一些缺点,并且这些缺点只要能解决,就意味着你的论文能接收。

因此拿到大修不要灰心(确切来说是要高兴),好好针对意见进行修改,基本上是会接收的。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大修相关的修改技巧,帮助大家自信修改。

修改技巧

准备点对点回答和补实验。这方面基本占了修回稿件权重的50%,一定要好好准备。所谓的点对点回答,就是把审稿人的意见拆成一条一条列成问题(Q1,Q2,…),然后把自己的回答放在每一条问题的下面。这里面有一些是问题(针对实验设计/结果,或者是展开性的问题讨论),有一些则是建议(要么是补充某些实验,要么是实验结果质量不佳要求提供重复结果)。

前者通常是如实回答/解释:如果涉及文中相关内容的缺失(比如方法学写得不够详细,漏掉了某些介绍)还可以及时补充进去。如果是觉得结果有疑问,可以从实验方法开始详细解读(某个方法对应得到某个结论,以此类推得出你的结果是合理的)。

如果是展开性的讨论是最简单的,这种情况审稿人也没想着要刁难谁,就是从你的结果开了脑洞联想到了一个问题,应对方式也是商业互吹(啊,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等等),甚至可以在文章讨论部分展开讲一下。

如果是建议补实验,应对方式最好是应补尽补。因为有的时候审稿意见并不会再回到审稿人那里去,而是由编辑审阅,如果编辑看到你把提的要求直接满足了就会让你直接过,反之则是未满足的越多,不通过/再次审稿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实在是补不了,那么就尽可能解释清楚,通过引用参考文献和对比自己的结果,委婉表述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间接地验证过/这个问题其实不影响文章主题的论述,最后加一个“我们会在将来的实验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注意这种“未解决”的问题要尽量控制在2条左右。

如果是审稿人质疑文中某些数据的质量问题,最好采用重复实验,或者调用自己之前重复实验的结果来展示。这里主要涉及到一些审稿人提出的有关文本描述性意见。比如审稿人如果提了一些问题而文中没有相关内容,可以适当补充到正文中去。

还有的情况是审稿人对于摘要的内容/逻辑性有意见(或者塞几篇文章让你引用,通常是TA自己的文章),这里按照要求适当修改即可。

有一点是涉及到语言问题。这个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花钱找个润色,或者确实对自己文笔有自信且不想花钱也可以找个GrammarlyTrinka这种平台检查一下把明显的语法错误修改一下。

要注意的是,如果几个审稿人,尤其是编辑都提出来语言有问题的情况下,说明文章的写作确实有点大毛病,可能已经到了影响阅读的程度,还是要找专业人士修改一下提高整体语言质量的。

会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

第一类 语言表达错误

最常见:英文表达问题

很多作者的研究创新性很好,论文的方法和结论也不错,但是较差的英语水平(尤其中式英语)却使得内容表达不清晰,无法将创新性最准确地传达给审稿人。而且部分审稿人会认为你对待 SCI 论文「不够认真」,上升为态度问题,这是学术上很严重的一类行为。

拼专业:写作逻辑问题

有些投稿者的文章整体行文没有逻辑,文章内容很散而且前后缺乏衔接。

SCI论文实际上跟“讲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主线贯穿全文,然后按照研究目的(引言)、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顺序将“故事”叙述完整,这其中需要层层递进,前后接洽,且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和语句堆积。

第二类 内容错误

这类问题主要是论文本身的问题,包括摘要不够吸引人:摘要就是论文的门面,必须要说明「目前该领域研究大背景、小背景、研究缺口、以及你的论文对这个领域的贡献」, 四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处写的不清楚,没让编辑眼前一亮,那么你的论文可能就危险了。

此外还有论文的贡献不够大,创新点单薄。更严重的还有文章设计的缺陷:研究细节不清晰、结论过于夸大等等问题。

如果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严谨准确,课题设计天衣无缝十分科学。建议在目标期刊大量检索同领域文章,认真研读、学习,通过对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第三类 “硬件”错误

这类错误包括:论文内容与所选期刊主题不符合;文章中图表等格式问题。

针对这类错误,需要熟读期刊投稿官网的Author Guidelines(作者须知)!正规的期刊会提供本刊接收主题和重要的格式要求,只要仔细研读很容易规避这类小错误。

哪些原因会导致拒稿?

1.技术原因

涉及到稿件内容本身有缺陷(如统计学问题、方法学问题、结论不可靠等),一般需要审稿人及编委等专业人员才能识别。

2.编辑原因

一般是在编辑手里发现稿件有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直接拒稿,均不会送外审。

根据 Springer Elsevier 提供的数据,最常见的「编辑原因」无疑都指向了同一个原因:It does not fall within the Aims and Scope. 不符合期刊的研究范畴或宗旨。

而某个根据杂志社的反馈,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如下表是《Respiratory Care》杂志披露的最常见的退稿原因,也还是不符合期刊的研究范畴或宗旨。

我们总结一下,大概有如下原因:

(1)超出期刊发表范围的论文: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发表范围,超出期刊发表范围的直接拒稿。

(2)SCI论文重复率太高:重复率也是重复率。如果重复率太高,则意味着你涉嫌抄袭,涉及学术不端,将被直接拒绝。

(3)语言使用不当:SCI期刊往往只接受英文稿件。如果论文中使用的语言与期刊要求的语言不一致,稿件将被拒绝。此外,过多的语法会导致论文的可读性差和被拒的可能性。

(4)论文字数:虽然杂志对论文的字数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但如果字数与杂志要求的字数相差太大,也可能被拒绝。

(5)论文格式混乱:几乎每个期刊对论文格式都有要求。之所以统一论文格式,是为了方便审稿人阅读。要知道期刊每天要接触的稿件很多,排版和重新审稿的精力并不多。一般格式乱了,会被杂志直接拒稿。

上述拒稿原因多见于编辑初审,而审稿人拒稿的原因,包括大修后拒稿的原因大体如下:

(1)论文质量不符合投稿期刊要求的水平:SCI是国际权威期刊,但这些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对论文水平的要求参差不齐。也就是说:一篇论文可以在SCI4区成功发表,但是如果发表在SCI3区,可能会因为论文质量问题而被拒。

(2)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结论:审稿人不会放过论文中的任何实验或数据。他们会根据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库是否真实,实验结果是否不真实。有说服力的。

(3)论文的创新性:对于SCI论文来说,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缺乏创新文章发表在SCI上的概率很低。

(4)找不到审稿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冷门的专业论文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您在投稿前推荐几位同行评审员。

转自新芝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