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浅析论文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与表达要点

2024/10/21 14:56:02  阅读:153 发布者:

在论文翻译中,正确理解与确切表达是其中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来说,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有确切的表达。因此,正确理解原文句中的语言现象、背景知识、逻辑关系以及具体语境是确切表达的前提。

一、语言现象的理解与表达。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传情达意的过程,首先要理解原文,然后把理解了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理解首先要从原文的语言现象入手,语言现象的理解主要涉及词汇意义、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1.词汇意义。翻译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确定词义,英语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而且,一个词的词义会随其所在上下文而变化,或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上下文、词语的搭配关系、构词原则等来断定词义。

2.句法结构。句法指的是对句子成分的分析,一个词语在句中的成分不同,意义也会不相同,特别是一个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从形式上可用作这一成分,又可作那一成分,这时我们要根据上下文和全句意思作出准确的判断,否则就会出现理解错误,引起误译。

3.修辞手法。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人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不仅要求通顺,还需要在通顺的基础上,根据题旨、语境,非常准确而鲜明、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语言的表达具有感染力。修辞就是运用各种形象性手段和表达方法,把文章修饰得更加生动活泼,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有力。翻译过程中处理修辞手段的主要原则是在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对等。一般来说,在保持原文修辞效果的前提下,能找到对等的表达方式,是最好不过的,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必须改变表达方式以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总之,在翻译带有修辞手法的英语句子时,最好是能取得原语和译语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完全对等。当原语和译语在修辞方法上出现不一致时,则可采取灵活变通的处理方法,如改变表达方式,或改变形象,解释性翻译或意译等方法,以保留原修辞效果为原则。

二、背景知识的理解与表达。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性,而不同的文化所具有的个性或特性则构成了进行交流的障碍。所以,要译好一篇作品,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还得具备相关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千万不可望文生义,主观臆猜。在翻译时,我们一般采取的是求同存异的原则,也就是如实地保存不同东西的同时,要使读者能准确理解异之所在及其含义。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必要时还要在二者之间作出某种程度的合理折衷。如果译者对原文的背景知识了解透彻了,就可以避免错译的现象。因此,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逻辑关系的理解与表达。翻译是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如果我们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运用逻辑进行分析,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也运用逻辑来组织译文,就能避免误译。理解词义,特别是理解多义词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不能仅凭词典释义,而应根据原词所在的语境,通过逻辑分析,反复推敲,真正弄清词语在该处的确切含义。在翻译中,确定事物的修饰对象、确定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确定否定范围以及排除句子结构中的歧义等,也往往离不开逻辑分析。由此可见,逻辑分析贯穿于翻译的过程,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在翻译中应自觉地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来指导翻译,避免错误的理解与表达。

四、具体语境的理解与表达。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原文的词、句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无时无刻不受其所处语境的制约。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想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从而作出正确的译文选择,就必须对语境的这种制约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关键词所处的语境作透彻的分析,然后才能透过表面的文字,抓住文字内所包含的附加语境因素,作出正确的译文选择。

转自发表论文医学SCI核心职称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