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阅读、管理和整理文献
正确地选择、阅读、管理和整理文献对研究开展非常重要。接下来,将从如何选择文献、阅读文献、管理文献以及整理文献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选择文献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合理选择并引用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学术论文 在接受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评审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也可能影响到编辑或审稿 专家对于文章质量的评价。因而,学会选择文献是学术新秀的首要任务。一般而 言,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可将文献分 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零次文献、一手文献、二手文献和三手文献。具体而言,(1) 零次文献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 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 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未正式出版的各 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等。(2)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 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 文等。(3)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4)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 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 ”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 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其中,一手文献和二手文献是学术研究 的主要文献来源。但对于研究者而言,应尽量选择一手文献作为参考来源。
与此同时,在选择参考文献时还需要注意下述六项基本原则:(1)时效性 原则。参考文献应当以近年和当年的文献为主,应尽量少引用 10~20 年前的科技 文献,以选择本领域近 3-5 年间的文献为主;(2)相关性原则。参考文献应当 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不应为了凑字数罗列不相关文献,而且需要注意避免学术 不端的滥引及自引。另外,参考文献应当是研究者真正阅读过的,而不应该是不 经查看就直接转引他人提及的参考文献;(3)代表性原则。参考文献应当包括 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而不应主次不分地大量堆砌;(4)可靠性原则。 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靠,著录项目齐全,便于检索查证,避免错误引文。不宜使 用来源不可靠或内容有疑问的网络文章;(5)客观性原则。科技论文的参考文 献应当客观公正。在引用时,应当对出于某种意见而带有偏见性的观点或出于某 种利益而带有倾向性的观点予以甄别和评论,以便维护学术氛围公正;(6)权 威性原则。权威性体现在参考文献的作者和发表期刊。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原则是 一把双刃剑,正确的做法是既要注意引用与自己论文相关的权威作者的论著,使 得研究具有较高的起点和较广的深度,也要注意避免“崇引 ”,即不宜将不太相 关的知名论著强拉硬拽过来作为展示重要性的门面点缀。另外,参考文献应尽量 来自具有良好学术声誉的出版机构。
(二)阅读文献
选择好文献,第二步就是阅读文献。阅读文献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逐字逐句去 阅读。如何阅读文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精读还是泛读的问题。那什么是精读? 什么又是泛读?具体而言,精读是以学会读书方式、发展读书能力、掌握文献内 涵、累积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文献阅读方式。此种读书方式需要研究者将字字句句 阅读清楚,同时还需对文字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琢细磨,从 而实现从困勉到理解的过程。简言之,精读要求阅读深度;泛读,顾名思义是指 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也就是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要从量变到质变,需要 大量的积累。泛读法更加侧重阅读量,也就是广度。精学与泛读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而且各有特定的目的,不过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精读 为泛读提供必要条件,泛读则可巩固精读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可将文献阅读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文献阶段、中级文献阶段 以及高级文献阶段。其中,初级文献阶段应以精读为主,辅之简易泛读。中级文 献阶段精泛结合,适当增加泛阅数量,一边加强,一边提升,精泛穿插,巧妙搭 配,以取得最大的互补效果;高级文献阶段,则以泛读为主。此时研究者已对本 领域专业知识有了充分了解,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所以此时便需广泛地、 大量地进行泛读,只有通过泛读,才能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专业现象,才能获得更 高一阶段的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此外,文献还需学会分步骤阅读。对此,研究者一定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 所阅读的文献属于哪一类研究?研究问题是什么?采用了何种研究方法?文献中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实验是如何开展并验证的?文献中的数据处理是否合理?文章的创新点何在?文章出彩处是什么?以及文章对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帮助等?对此,首先阅读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篇论文的窗口。大部分文献看摘要,少部分文献看全文。某种程度上,真实有效的全文很少,过于要求全文是浪费时间,对此研究者在文献阅读时没必要逐字逐句细读每篇文章,很多文章的价值和有用性通过摘要便可判断;其次,浏览文章结构。通过快速浏览文章结构和各级标题能够帮助研究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研究的层次结构和文章脉络;再次,明确研究问题,即需要明确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以及文章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密切关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最后,学会归纳总结。关于文献表述方式,中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中国文章一般很爱罗列事例,即先提出一种看法然后用大量的事例论证,这是中文文献的特色,而西方人的论文则很讲究逻辑和推论,主要进行的是大量重复、对新老观念的相互支持与反驳,有很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从头到尾一般十分严谨,尤其越是好的期刊就表现得越明显。对此,研究者在阅读中西方文献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对于内容较多的文献,需要注重前后连贯式记忆理解,以及明确句子的基本结构特点,抓住文章重点。此外,还需持续阅读、长期阅读,以期在此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并且不断改进提升,从而达到高效率读文献的目标。
(三)管理文献
在学会选择文献和阅读文献后,还有必要了解如何管理文献。所谓“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 ”,接下来将介绍一些管理文献的 APP(见表3-1),以下文 献管理软件各有特色,难分伯仲。此处,以最常见的两款软件(EndNote 和知网 研学)进行举例说明:
EndNote 是一款文献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sis) 公司开发,该软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协助科研人员高效管理论文数据等资源、便 利地利用现有的论文信息、插入引用、形成参考文献目录且支持多个终端协同工 作等。其作为一款专业文献管理工具,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合理高效地管理文献,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Note 系统使用简便、易于上手,可以极大增加论 文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该软件作为 SCI(Thomson Scientific 公司)的官方软 件,其支持国际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有 3776 种,写作模板几百种,涵盖各个领 域的杂志,可以使研究者便利地使用这些格式和模板。但其也有一定的缺点,如 无法识别中文文献,均为全英文界面且文献中常出现一些格式转换问题等。
知网研学(即 E-study),以构建个人探究型的学习环境为核心理念,以培养用户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为目标,通过运用XML 碎片化、知识库重构、知 识网络建构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以聚合资源、理解与认知、创意表达、个人知识管理为核心功能的终身学习平台。知网研学变革了传统静态的版式化读书方法,创造了动态、交互式、图像化的读书模式,以服务于个人探究型移动读书,并重构个人知识结构,以促进知识创造。知网研学可采用以下系列手段,进行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第一,对我国知网的五大来源数据库(期刊、博硕士、会议、报纸、年鉴)进行搜索或订阅,并进行有关PDF资料 和XML 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第二,文献采集助手,汇集其他数据库题录数据;第三,本地上传相关文献资料。在资料管理领域,可以根据不同专题实现分类管理,并根据著者、来源、出版日期等进行排名,帮助用户搜索某篇资料。另外,可以通过XML 碎片化方式对资料进行知识系统提炼,同时结合相关的功能开发,采用便捷的方式来协助用户更加快速地进行资料查阅、知识内化。同时,该软件还具有下述特征:(1)拥有流媒体阅览界面,包括相应高清视频、相应附属图书;(2)拥有编目大纲的查阅方式,包括相应章节内容定位功能;(3)拥有知网型笔记功能,可以使用标记对资料、笔记加以标识,进行内容知识系统化管理;(4)提供了各种方式的科学扩展读物,内容涵盖知网、参考文献、引 用资料、工具书、关键词、作者等形式的扩展,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掌握有关方面的科学信息。当然,该软件同样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有时会卡顿,但好在它是云同步的,只要其他设备登录账号就能实现云阅读。总体而言,研究者还是需要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选用最合适自己的文献管理软件。总之,合理有效的使用学习软件会对研究者科研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的文献管理软件也各有优 势,具体特点、优势及使用情况有待读者自己进一步了解。
表 3-1 常用的文献管理 APP
序号
文件管理 APP
1
End Note
2
Citavi
3
Mendeley
4
Read Cube
5
Zoter
6
Note Express
7
Papers
8
知网研学
总而言之,以上文献管理 APP 各有特色,难分伯仲,褒贬不一,没有哪个 软件能够在方方面面做的完善,归根到底只是个方便学习的工具而已,因此,只 需根据个人的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 APP 即可。其中知网研学和 Note Express 对 于中文文献比较友好,常发表中文期刊论文的研究者可以学习一下如何使用。具 体的软件介绍、下载以及如何使用皆可自学,例如:百度、B 站、知乎以及软件 官网等皆有具体的操作步骤。而对于不知如何下载软件的研究者,可到淘宝上进 行购买并安装。
(四)整理文献
大多数人没有过目不忘的技能,而文献整理有助于记住文献的重点和细节, 且能够节省时间。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其特定的规律,科研学习亦包含其中。正 如列夫 ·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 ”,
同理好文章也一定是相似的。对此,通过整理文献,研究者可以对文献的写作范 式和结构等进行总结、提炼,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具体而言,可按文献时 间、方法、主题、作者、结论等对文献进行归类整理,既有助于后续文章查找、 引用,进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能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原文献观点论证。具 体而言,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切忌机械抄写
很多人把文献整理和做笔记当做“任务 ”,为了做而做是不可取的,机械地 抄写是没有灵魂的文献整理,那么后期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自然也是低效的。文献 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后期阅读和引用,一味地重方法轻思想只会导致研究 者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可按照个人的思维习惯和 记录方式进行具体操作。整理论文不只是记录他人作品,还必须以自己的思维模 式表达出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并总结(而非抄写)相关叙述。对此,首先, 检视欲研究主题的已知事实,了解其思维范畴及论述。对于不知如何实践者,可 以参考课堂笔记、教科书、百科全书或其他资料来源。在此过程中,试着简单列 出预计阅读资料应解答的细项,这些子标题能帮助读者不失焦,也是相当实用的 笔记标签;其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切入点,建议由已知有争议空间的问题下手; 接着,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应包含归纳、演绎和资料搜集两部分。 此时,甚至可以先拟好一个初步解答,作为暂定的实验假设;之后,便能开始寻 找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哪些已知事实及理论能帮助自己回答研究问题、哪些 文献的意见与论述能协助判定研究结果是否适切。
2.切忌无重点
明确文献中对自己研究有用的重点内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其背后体现 的哲学观便是既要立足于全局,又要抓住事物发展的“牛鼻子 ”。即,不但需要 重视文章整体结构,还需要抓住文章研究的创新处和能够为自己所用的观点。同 时,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还有必要保持阅读专注力,这不但有利于对特定主题的 研究形成整体印象,还能保障后续论文写作的质量。很多研究者在整理文献时容 易陷入一个误区,即机械抄写大量文献内容,但其实质上对于加深阅读印象以及 理解文献内容并无本质帮助。因此,可以试着将文献的研究问题、理论框架、研
究方法以及其他一些较好的文献观点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进行整理并归纳。
3.切忌光想不做
“拖延症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很多人在科研路上的“拦路虎”,大多数科研人员的“灵光一现”是以数年如一日的学术积累为基础的,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科研人员如何克服拖延症甚至只想不做的问题呢?对此,首先,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可能是克服拖延症最重要的策略。不要觉得必须一次完成所有的事情,而是要把它分成更小、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当我们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做起时,它就会产生溢出效应,进而产生动力和创造力让事情得以继续前进,科研学习同样如此;其次,借助番茄时钟。番茄工作法主要是利 用时间间隔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一般每25 分钟休息3-5 分钟,这会让大脑有机会在压力到来之前获得“放松”。此种方式不仅能使事情处理变得更有效率,还能让研究者更有动力去重新开始;再次,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定期制定工作学习计划,树立做事情成功的的信心。对此,每天可以将计划具体化,完成后在任务后面打一个勾,然后适当给予自己一些奖励,进而让我们有更多迎接困难的拼搏精神;最后,找到同侪学习组织。同侪学习是提升写作论文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科学组织同辈之间的交流、质疑、辩驳、修改和讨论等系列化的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研究者的思维,显著提升研究者的研究能力,进而形成清晰完整的逻辑思路。
那么,初入学术领域的学术新秀该如何进行文献整理呢?本章提供几种文献 整理的方式,以供需要者参考学习。
(1)按类型整理
首先,理论研究在人文社科类常见,通常全文没有数据,强调应然状态,重 视“应该是什么 ”和“不应该是什么 ”的判断,主要进行定性分析,依据逻辑说 话,重文字语言描述。因此,在整理此类文章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研究的主旨进 行提炼,对文章中的理论支撑进行了解,对文章论证的逻辑框架进行总结,以及 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学习。
其次,实证研究在理工科常见,通常全文由数据、实验、模型等组成,强调 实然状态,即重视“是什么 ”或“不是什么 ”,“有什么 ”或“没有什么 ”,“存在什么 ”或“不存在什么 ”的判断,主要进行定量分析,依据数据说话,强调科 学事实。因此,在整理此类文章过程中要重视文章研究的问题或假设,学习解决 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方式方法,关注文章中的具体实验步骤和过程,确定研究的自 变量和应变量以及分析文章的结论和发现。
最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相关文章通常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坚 持“两条腿走路 ”。相较而言,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文章更 受期刊编辑青睐。通过近年来各大期刊编辑在文章录取的偏好上也能窥见一斑。 尤其在人工智能逐渐普及的现代化社会中,学习一些数据分析方法对于文章写作 和提高文章投稿命中率是非常必要的。
(2)按主题整理
根据文献研究的主题进行归类,此种方式有利于快速找到或者引用到相关主 题文献。例如,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研究,就可以通过把下载好的与此主题 相关的论文都放在一个文件夹内,然后命名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相关论 文 ”。同理,如果研究者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 ”主题感兴趣,也可以通过建 立相关文件夹的方式将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归纳到一起,以便集中阅读。
(3)按重要程度整理
对于下载好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在进一步阅读和筛选的过程中,会发现 下载的一百篇文献中可能真正有用的只有 50 篇,最后需要精读的只有 20 篇。此 时,为了提高文献阅读效率和节省时间,就需要对文献的重要性进行标记。如, 通过标记数字或者星级的方式呈现文献的重要度。一般而言,相关文献管理软件 可实现此功能。如,知网研学可以通过对文献标注星级的方式展现文献的重要性。
(4)按研究方法整理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有意对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标记和总结,然后以具体 的研究方法为文件名建立文件夹,并将和此类研究方法相关的文献放入文件夹 下。例如,可以对“ 问卷法 ”“访谈法 ”“文本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 ”等分类 归纳,当需要使用哪种研究方法时,便可将相关的文献搜索出来进行系统学习。
(5)按记录偏好整理
每位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思路方法。对于文献整理也是一 样,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在此,本章列举常用的几种文献整理的方法。如:以文本(如 WORD)、表格(EXCEL)、思维导图(X-mind)等形式按时间、期刊、 作者、主题、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点、不足之处、启发、可能用到的结论等进行分条论述,一般不超过 2 页。
转自同学请向上之论文研学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