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乃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丰富文献进行精心整理、筛选、深入分析研究以及综合归纳的高度凝练的学术论文。这种综述可分为两大主要类型,分别是广泛综合性综述和具体专题性综述。广泛综合性综述侧重于探讨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整体情况,而具体专题性综述则聚焦于一个具体研究议题。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以专题性综述为主要形式。
文献综述的任务是深入分析并描述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特定学科分支或重要议题的历史演变、最新发展、学术洞见以及建议。往往,它有能力展示相关问题的新兴趋势、前沿动向、知识水平的拓展,新理念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等等。文献综述致力于对某一研究领域中前人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进展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和前沿问题提供详尽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的作者会客观地总结事实,而不表达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进行评论。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综合性纵横交错:在文献综述中,"纵横交错"着重强调了其双重维度,首先,综述应以特定专题的发展历程为纵向主线,细致描绘当前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以横向比较的方式,要从本地单位、省内、国内乃至国际范围来呈现丰富多样的素材。这种综合方法需要深入的分析、整理和审视,以赋予材料更大的精炼性、明晰性,以及更清晰的层次感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专题的发展规律,甚至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2.评述性的深入:评述性在文献综述中具有核心意义,因为它鼓励以深入、系统和全面的方式对特定领域的问题进行剖析。这一过程涉及对所综述内容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同时呈现作者的观点和独到见解,确保了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综述必然会包含作者个人的观点,因为没有这些观点,综述将很难被认为是真正的综述,而更像一个手册或讲座。
3.追求先进性:文献综述的价值之一在于引领读者迈向学科最前沿。它并非用于追溯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更强调积极收集最新的资料和最新的内容,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和科研趋势传达给读者。
4.结论与评论:文献综述的精髓之一在于它的能力,即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进行深刻的总结和评论。这其中,评论和评估材料起着关键作用。此外,综述还应该通过引用提供的文献材料,引导读者发现其中的重要结论。一篇杰出的综述文章不仅仅包含了观点,还有实际事实的支持,从而构建了坚实的论证基础。此外,由于综述主要基于三次文献,而不是原创研究(一次文献),因此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身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即将发表的新成果。
5.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文献综述具有多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固定的规定。它可以有不同的篇幅,从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到只有千余字的简短综述,文献引用数也可以有所不同,从数篇到数百篇,取决于所需的深度和广度。通常情况下,医学期刊中的综述文章包含约3000-4000字,引用文献数量约为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而外文参考文献数量应占总引用文献的三分之一。这些不同形式的综述为读者提供了灵活的选择,以适应不同需求和阅读能力的读者。
三、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
1. 新颖选题:所选择的综述主题必须是该期刊近期未曾刊载的。一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重复,即选题和内容基本相同,同一期刊将无法接受。
2. 逻辑清晰:综述的逻辑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绝不能凭空捏造数据和诊断,或将个人猜测当作结论。
3. 结构明晰:这要求作者在撰写时必须保持清晰的思路,明确先后次序,界定每个部分的写作进度,确保整篇综述有着一致的结构和连贯的表达。
4. 语言优美:科技文章虽以科学性为核心,但如果表达晦涩难懂,就会妨碍科技知识的传播。因此,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汉语修辞和表达方面的训练,以确保文章的语言通畅而美观。
5. 最新文献:鉴于当前综述文章多属"现状综述",在引用文献时,约70%应为最近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应按照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在综述的文末,并为每一引证材料(引文内容)的右上角标明序号,以方便读者查阅参考文献,确保引用的文献真实可查。
6. 专家审阅:在完成综述后,务必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校,以便在学科专业性和文学表达方面进一步的修改和提升。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作者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过分强调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一些结论可能会显得牵强附会,未能全面呈现特定课题研究的真正内涵。通过专家审校,这些问题通常能够得到解决。
四、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
1. 前言部分:前言在综述文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长度通常为200至300字。在这一部分,作者需明确呈现问题的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写作的宗旨、重要性以及综述问题的来源、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外,前言还应涵盖相关概念和定义的解释,以便读者明了。同时,应描述选取这一特定专题的目的、动机、实际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涉及争议性主题,应明确争议的焦点和关键问题。
2.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了论据和论证,这是综述文章的核心。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作者需要深入讨论并比较各种观点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其理论依据,同时反映自身的观点和见解。为了清晰、深入地阐述问题,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多个小标题,分别进行详细叙述。主体部分应涵盖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等多个方面内容,以便全面展示作者的观点和综合分析。
(1)历史沿革:要按照时间先后的次序,简要概括这一主题的提出,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突显出不同时期的研究水平。
(2)现今情况评估:对国内外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介绍,当然也要包括作者个人的观点。对已经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数据进行组织,也进行必要的分析。对于那些富有创新性和未来发展潜力的理论或假说要有详尽的陈述,同时引用有力的论证。针对有争议的议题,应介绍各家观点或学派,进行深入比较,指出争议的关键和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至于陈旧的、过时的或已经被推翻的观点,可以作简单提及,不需过多展开。而对于广为人知的问题,只需简要提及即可。
(3)未来趋势展望: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对比,明确概括所综述主题的研究水平、现存问题以及不同观点,然后提出前瞻性的意见。这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写得既客观又准确,不仅指出前进的方向,还要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的研究者指明路径和铺平道路。
主体部分的具体格式并没有固定规则,有些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问题的发展历史,而有些则按问题的现况进行阐述。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对不同学说和论证进行比较,阐明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实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沿时间维度展望:“纵”即“历史发展纵览”,着重以特定主题为中心,沿着时间先后或主题自身的逐步发展,追溯其历史演进、现今状态以及未来趋势,勾勒出该主题的由来和演化历程。
在采用纵向写法时,需确保有明晰的线索,简要描述该主题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动态,回答哪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取得了什么成就,尚存哪些疑问,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这些内容的发展层次应当有条不紊,文笔流畅,而不是将事实孤立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使其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大事记”或“编年史”。
纵向写法还应突出一个“创新”元素。对于一些主题,其时间跨度广泛,科研成果众多。因此,在描述时,要着重介绍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成就,而对于普遍性和重复性的资料则可以简要处理。这样一来,既能突出关键信息,也能确保详略得当。纵向写法特别适用于动态综述。它能清晰地展示主题的发展趋势,层次井然。
(2)多维度的叙述方式:“横”即“国际国内横览”,它涉及对某一主题在国际和国内范围内的多个方面进行描述和比较,包括各种派别的观点、不同学者的言论、各类研究方法、各自的成就等等。通过横向对比,不仅能够辨别出不同观点、见解、方法、成就的优劣和优缺点,还能够观察国际、国内和本单位在这个领域的水平,从而找出其中的差距。
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型综述。这种综述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或项目的新成就,例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新”的,所以时间跨度较短。然而,它们吸引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关注,导致了众多相关研究和大量的论文发表。若能及时整理并以综述的方式向同行传达,就有助于提供借鉴、启示和指导。纵横结合式写法则是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向和横向的叙述方式。例如,用纵向方式叙述历史背景,而用横向方式叙述当前状况。通过这种“纵”、“横”叙述,能够广泛整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一主题及其发展方向,做出可靠的趋势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不论采用纵向、横向还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真实反映;深入透彻的分析,合理综合;清晰明了的层次和结构,简练得当的语言表达。
3.总结:总结部分扮演着对先前主题部分所探讨内容的精要回顾和重点审视的关键角色。这里,不仅要强调关键观点,还要提出明智的结论。最佳情况下,是要呈现个人的独立见解,并明示支持或反对的立场。这一环节旨在为读者提供最终的观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评估主题。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构成了综述文章的坚实基础。除了尊重他人的学术贡献和明确引用来源外,它更在于为那些渴望深入探讨特定议题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综述文体通过比较不同观点来解释问题,而对于那些有兴趣深入研究的人,参考文献就像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它必须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受到严谨的对待。
转自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