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位论文创新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2024/9/30 11:15:44  阅读:69 发布者:

如何找寻论文创新点?

01

探索未知的新领域

探索新领域,主要是指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国计民生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大胆探索新领城?

首先,要有追求卓越的抱负。攻读学位不能仅为获一纸文凭,谋一份职业,更不能只是为了发表几篇文章,而是为了获得真知、探求真理。这样,就不会浮躁或贪恋眼前的功利,就能够甘于寂寞,潜心探索未知的新问题。

其次,要有科学的态度与求实的精神。学位论文所探讨的必须是经过认真准备、理性思考,并且与导师及相关学者充分交流后提出的理论上或实践中的一个真问题,是与个人的研究兴趣、研究条件相符合,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问题。再次,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此外,敢于探索未知新领域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勇于奉献的精神、敢于冒险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02

论文选题的新高度

论文选题是确定主攻方向、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对象、方法,技术路线的选择与学术成果的质量。优秀学位论文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论文的选题为本学科前沿,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涉及本学科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国际上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

概而言之,就是选题要具有新高度。“新高度”一是指论文所研究的是处于学科前沿的问题,研究具有高起点;二是指该研究有可能获得理论与方法上的突破,研究具有高价值;三是指他人没有研究或研究很少,可参考的资料不多,有时花了大工夫也难有预期成果,研究具有高难度。

大家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敏锐性去捕捉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其次,要追踪学术前沿。学术前沿是指代表学术发展方向,处于关键地位、对理论和实践都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追踪前沿就是找到解决关键问题的突破口,抓住了前沿问题,就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学术前沿有两方面,即理论前沿与实践前沿。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看,理论前沿和实践前沿往往是重合的,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重大的现实问题。

所以,要想在学科研究中有所作为,既要能够站在理论前沿,更要深入实践前沿,使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结合中不断发掘新问题,这往往是成果创新的切入点。

03

文献资料的新发现

文献资料泛指一切以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研究有一定价值的事实材料。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既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环节,也是发现新信息、获取新资料,产生新观点,形成新思路的重要过程。

提高文献资料的分析水平,促使更多新发现的产生,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在全面探索中寻觅新资料。博士生应充分利用各种搜素方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包括古、今、中、外、正、反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在全面梳理、纵横比较中,倘能发现一些鲜为人知而有研究价值的资料,本身就是论文的一大创新。

二是在深刻分析中发现新问题。通过对文献资料认真地分类与概括、比较与对照、反思与批判,发现课题研究的空白点,或已有研究中的矛盾点,进而获得课题研究新的生长点,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弃我取,拾遗补漏”。

三是在思维转换中提出新思路。思维定势有助于解决熟悉的问题,但不利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此,要学会突破思维定势,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正向思维为反向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已有的结论,必然引出新的结论。

四是在平时积累中捕捉新思想。功夫在平时,知识在积累。掌据充分的第一手资料是论文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的学习、阅读、思考与交往中,要细心发现、及时记载各种资料与感受,善于在平凡中捕捉细微的思想火花。

04

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立足于特定的学科视角来考察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既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复杂、多维的属性。如果只从已有视角去观察,往往只能看到别人已经看到的某一个侧面。如果能够转换观察视角,就可以引出新发现,得出新结论。

怎样才能转换观察视角,获得新的发现?首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伯顿·克拉克指出:“没有一种方法能揭示一切;宽阔的论述必须是多学科的。”

所以,应努力在不同学科之间建构起互补整合与建设性的对话关系,把坚持独特的学术立场与多角度审视结合起来。其次,要努力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一般人习惯于廉合思维,即运用人们掌握的一般原理法则去分析事物,注重综合与比较。对于再造性学习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合理而有效的。

对于创造性研究来说,则必须运用发散性思维,也就是思维不遵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具有灵活性、多向性与批判性等特征。由此使人不断尝试从多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想像与求证,也就有可能获得新发现。

05

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基础,是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志。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离不开研究方法的创新。纵观学术发展的历史,任何一项重大理论的新突破,无不是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例如,实证主义方法的诞生是对此前形面上学方法的彻底否定,哲学解释学和现象学又是在对实证主义方法的批判中形成。当今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窦变论等新方法的问世,又卷起了一股创新方法之风,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日趋多元化。同时,日趋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时单靠一个学科、理论和方法难以解释,只有创造性地移植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不断拓宽学术研究视野,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研究对象,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是批判性继承本学科传统的研究方法。经过古今先贤的努力,各学科都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这是本专业研究者必须掌握的利器。如政治学的阶级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权力分析方法等等。传统的研究方法论之所以值得继承综合,是因为在“传统中存在着与历史时态相统一的共时性文化积淀”,为了丰富创新我们的研究方法,我们应重视研究和吸收本科学前人研究的思想精华,用前人的思维和智慧拓宽当下研究的视野,开掘现实研究的深度,实现古人和今人在研究方法上的交融。同时我们应认识到传统研究方法中有许多精粕,这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为指导,对其进行必要的批判、正确的诠释与合理的扬弃。

三是开创性建立本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创立新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取得突破的关键。以教育学科为例,在借鉴学习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教育意见的独特方法,例如叙事研究、民俗研究、“生命一实践“研究等,这是中国教育科学本土化的关键,也是促进中国教育流派形成的关键。

转自乾坤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