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撰写博士论文,绝非一项可以轻易敷衍或泛泛而谈的任务

2024/9/25 11:43:27  阅读:23 发布者:

近期,在协助学生们审阅论文的过程中,我遭遇了一种颇为令人担忧的写作模式——“博士论文的泛化铺陈法”,我姑且称之为“摊大饼式”。此法如何体现?不妨以虚构的“红烧肉佐料研究”为例来阐明:

标题:红烧肉佐料的深度探索

第一章:红烧肉佐料的必要性探讨

第二章:生抽与老抽在红烧肉中的选择策略

第三章:姜片形态(丝或片)对红烧肉风味的影响

第四章:红曲在红烧肉上色中的应用考量

第五章:理想红烧肉的综合要素总结

(注:实际案例绝非关于红烧肉,但结构相似。)

这种写作方式,其核心在于“大而全”的铺展,而非深入剖析。它首先选定一个宽泛且资料丰富的主题,随后将其肢解为多个独立章节,每章看似详尽,实则缺乏内在逻辑联系,最终拼凑成一篇论文。其弊端显而易见:缺乏主线,结构松散,宛如教科书式的罗列,而非严谨的学术探讨。

为何会出现此类现象?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同学可能对博士论文的精髓理解不足,误以为详尽无遗便是成功,实则好的博士论文应能一语中的,如“法律的域外效力挑战国家主权,亟需解决方案”或“国家责任规则之不足与再议”。二是即便意识到需有主线贯穿,却因研究过于广泛而难以提炼核心,最终只能将成果堆砌。

针对后者,一个有效的解决策略是自我反思与提炼。学生可尝试从已发现的现象中提炼共性、成因或危害,比如:“所分析现象均指向对某规则的误解”、“根源在于国际力量对比下的利益冲突”或“共同威胁到中国的网络空间安全”。一旦找到这样的核心,论文便能围绕这一主线重构,如“特定背景下某规则的重塑”、“南北矛盾视角下的某问题研究”或“网络空间主权下的新议题探索”。

若经此反思,发现各章节间既无共性也无共同成因,甚至危害也各异,仅因都与某主题相关而勉强相连,那么或许需要重新审视选题,考虑是否继续深入或调整研究方向,以免陷入“无的放矢”的困境。

转自无忧论文文化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