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出去的论文被拒稿了,退稿重修了,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我们都希望投递出去的稿件能立刻发表成功。但是,现实总事与愿违,我们连写作的坎都跨不过去,怎么能成功的发表一篇论文呢?究竟应该如何才能跨过去这些论文写作的坎呢?
第一道坎: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只有确定了论文选题,我们才能完成之后的探究和写作,故而,这个第一道坎我们必须跨过,可是要怎么跨呢?
1、课题要有创新性。“创新”是论文的灵魂,包括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等。可以用新思维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新试剂做实验,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可以说创新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
2、课题要有可发展性。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另辟蹊径,发展了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Dirac)奠定的量子论的符号法,系统地建立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1998年有24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对自己论文高产的解释是,研究“具有开创性,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反之,有人由于所接触的问题已处于该研究分支的末端,即使在该点上有所突破,也难持续发展。
第二道坎:摘要
论文摘要是概括论文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种别人看完摘要便能了解全文核心内容的意义,所以论文摘要的撰写我们应该注意每个细节,而那些内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呢?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第三道坎:讨论
讨论的每个部分应该有层次,应该有逻辑顺序,且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且要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通过论文的讨论,要体现论文的:1实验结果的本质,表现的规律;2与他人相关结果的比较;3对结果的分析;4结果的重要意义。
第四道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一篇文章中有着至关重要得作用,是用于论述文章的核心内容,证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有很多人单纯的只是将文献进行堆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充分的利用参考文献的价值。对此我们需要了解参考文献的作用及如何引用?
(1)参考文献是科技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文章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2)文章作者在其课题的选题论证、实验研究、以及总结和书写文章的过程中,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科学文献,由于作者在撰写文章时,不可能将所有引用前人成果都详尽地复述,只能将其主要引用文献注明出处列于文后。
(3)参考文献注明了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反映了文章的真实科学依据,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文章,应视为作者忽略了科学工作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科学学风和 态度的欠缺。
(4)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既表明学科的继承性和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为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鉴别文章价值水平的重要信息。
(5)参考文献为读者和审阅专家提供了与文章有关的文献题录,便于检索,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
第五道坎:选刊
当决定了论文主题,确定了读者群,并选定了拟投期刊后,论文文献检索工作即便完成。下一步是确定论文作者、查看期刊的“投稿须知”,并将研究结果的原始 资料收集在一起开始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并非一稿就能完成,往往需要反复易稿(修改)才能使文章达到投稿的要求。
转自SCI科研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