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经验分享(完成论文后的总结)
2024/9/3 14:45:56 阅读:22 发布者:
1、选题
选题论文写作的方向,建议在较早的选定博士期间研究的方向,然后在大的方向下完成自己的小论文写作,基于我个人的经验,这样做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能够很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出成果。时间对于一个博士生特别宝贵,如果小论文存在多个选题或者方向,或者和大论文方向不一致,会导致时间特别不够用,而且很难出成果。但如果选题一致的情况下,只要你不断的付出,总会出成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的小论文可以作为大论文的一部分。我之前完成的一篇小论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我的专业以及大论文选题不一致,导致我在这篇论文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选题的方向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当你有一个好的idea后,你可以先看下其他人的文献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如果所有的文献使用的数据具有唯一性,基本上可以考虑放弃这个idea,数据无法获取,实证就没办法进行。我们学校能够利用的数据库有知网、CCER、EPS、wind、各种统计年鉴以及央行、统计局等数据库等,国泰安数据库可以去财大下载。
2、实证模型
小论文的写作须先做实证模型,当实证结果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后才进行其他部分。当实证结果和你的预期结果不一致时,可以多尝试下其他方法,实际上,很多实证结果是可控的,当然绝对禁止修改数据和实证结果。一份数据,使用不同的模型或者增减解释变量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或者数据处理不一样,前后结果可能相左。举个我在做实证的例子。当时我在数据处理完后跑数据,用双边随机前言模型,想得到员工议价能力低于公司,但最开始的时候结果一直无法收敛,然后加减各种控制变量做各种尝试,有一个变量组能够收敛,但结果不满意,后来我尝试将离职人员的数据删除,然后将样本分为基础员工和中高层员工,最后才得到我想要的结果,事实上,将样本分为分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是做了各种分组的方式才得到想要的结果。
实证模型的选择可以多看文献,参考较权威论文的方法。顺便说一句,不要为了学模型而去学模型,当你在做某篇论文需要用到这个模型时再去正对性的学习,那样效率会更高。
模型的使用并非一定要使用复杂的或者最新的,大部分已经发表的优秀论文并非都使用最前沿的方法,使用的模型能恰当好处的说明问题就足以。
3、论文写作
首先,实证做完后就开始论文的写作过程,论文的结构按通用的模式,无需创新或者标新立异,可参考几篇权威的论文模式。
文章结构可以按以下安排:
一、 引言
包括三部分内容: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本文的目的与文章结构说明
引言的基本思路是:由现象切入本文主题,接着强调选题的重要性。下一段回顾现有研究,叙述现有研究的贡献,指出其不足。最后一段就是本文研究的具体意义或者作用(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或者弥补哪一方面的不足)及接下来的结构。高水准的文献回顾非常注重逻辑,将现有研究通过一篇短文将其通过一定的脉络串起来而不是简单叙述“谁做了什么”。
二、 模型设计与指标测度
(一) 数学模型的设定
(二) 计量模型的设定
(三) 有关指标的测度
三、 模型估计与指标分析
(一) 样本与有关变量的说明
(二) 数据特征分析
(三) 模型估计与分析
(四) 指标计算与分析
四、 结论与启示
本部分包括2段,一是基于本文研究的结论,二是基于本文研究的启示。
其次,文章具体写作的过程中用语要规范,减少口语化语言。文章中尽量少用“的”、“了”、“来”、“中”、“而”、“并”、“是……的”、“但”、“我们”、“往往”、“我国”等。
第三,在论文写作中,注意段落以及段落首句和尾句的结构,一般来说,段首、段中、断尾是总分总的结构,特别是文献综述的结构(每一段之间的逻辑、每一段的开场白和最后一句话、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等)。
第四,在撰写文献综述部分的时候,分享个小技巧,就是将你所引用的人名标红,比如Mussida and Picchio(2014),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排序,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以后的修改。文章的修改可能将原来的引用删除或者调整,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对应的参考文献,且不同的期刊对引用和参考文献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做可以很方便的定位引用。
第五,论文写作从刚开始就应该注意细节,注意用词恰当和标点符号等的使用,这样会为后面修改减少很大的工作量。
第六,论文写作完后要反复修改,听取老师的意见。自己写的论文有很多问题自己是很难发现的,通过别人的指点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多和老师沟通,这点很重要。
转自论文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