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的主体部分是正文。没有正文,论文也就不算是什么论文了。然而,正文又是一篇论文各个构成要素中最不重要的那个。
这种说法可能会有异议。但细想一下,我们因论文的标题吸引人而把它从数据库下载下来,会使用关键词检索来找到论文,会仔细阅读论文的摘要,也会对支撑文章的参考文献感兴趣,甚至我们还会被一个注释吸引,陷入深度思考。因此,正文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那个部分。
与此同时,文章的正文又至关重要。因为刚提到的其他部分,有些是从正文中提炼、升华和派生出来的,有些是为支撑正文中的观点和结论而存在的。实话说,如果没有正文那些缜密严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论述过程,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就成了皇帝的新衣,参考文献和注释就成了漂亮的花瓶,那些高大上的观点和结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下面,我们给出三种理想论文框架结构,总有一款适合你。
论文正文的框架设计,是指文章将以什么样的结构来搭建研究框架,并把这一研究框架落实在文章的布局之中,贯穿在论文的各级标题和具体行文中。
通俗来讲,一篇社科论文的框架结构主要有三种:“总分总”结构、“三段论”结构和“并列式”结构。
01
“总分总”结构
这种框架结构的论文,开篇时会直接进入“总”的部分。做一个整体的说明或描述,呈现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介绍一类观点……,以这类内容作为总起。
接着,进入“分”的部分。对开篇提到的现象、问题或观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在具体的层面和角度,文章还会提出一系列分论点,然后就这些分论点逐个展开论证。
最后,是论文的第二个“总”的部分。通常要回顾研究议题,对各个分论点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研究结论,对研究前景的瞻望,这是全文的一个总结。
用文字公式可概括为:总起+分论1/分论2/分论3……+总结。
02
“三段论”结构
论文以或明显或隐含的“三段论”结构来进行框架设计。从形式上看,又能把“三段论”结构细分为以下3类。
类型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类“三段论”结构的第一部分会在开头说明选题的缘由,再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把该问题在开篇时就细化,提出几个问题构成问题链。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通常是从现象描述、现状评估进入到原因剖析,通过规范研究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原因和症结之所在,就进入到文章的第三部分,提出对策建议、路径选择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类型二:“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实验)+证实/证伪”。
这种类型在实验学科和偏重量化分析的研究中运用较多。例如应用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社会工作等方向。通过实验方案/调查问卷/田野工作的设计和实施来获取数据或资料,然后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分析,证实或证伪假设。
这种在文章的开头会基于一些现象或问题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相关假设,然后通过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的方式来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验证成立即被证实,反之则被证伪。一般在证实或者证伪的结论之后,再进行一些思考和讨论共同构成论文的结尾。
类型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这种类型和第一种对照着来看会更容易说清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围绕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链来作为文章第一部分内容的,这里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则是围绕着一个概念或者核心议题,从本体论的角度入手来展开研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意识更加明显,指向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往往会落实在应用对策层面,是一种应用对策型研究;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种类型更倾向于理论问题,更注重思辨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属于一种基础理论型研究。
03
“并列式”结构
这种类型是以文章标题呈现出来的研究议题为中心,从并列的多个层面或者维度对这一研究议题加以阐述。并列关系中的那些层面或维度,常常又围绕一个支撑起研究议题的分论点来展开论证过程。也就是分论点1+论据+论证,接着是分论点2+论据+论证,以此类推。等几个分论点都阐述完毕了,论文也就结束了。
这种结构的文章有点像学术散文、随笔或者漫谈,但属于“形散而神不散”,各个分论点及论证过程足以支撑起论文的研究议题。以我的有限观察,以“并列式”结构写作的论文并不多见,但这类文章常常会有很高的引用频次,作者也一般是某个研究领域中公认的大牛。
以我有限的论文阅读经验,“总分总”“三段论”“并列式”这三种作为理想类型的论文框架结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三段论”结构,因为这种结构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适用性,研究逻辑更符合认知规律。然后是“总分总”结构和“并列式”结构,比较而言,这两种结构更像是“三段论”结构的补充,而“并列式”结构的论文更为罕见。
当然,这里论文框架的类型划分与特征描述是非常粗放的,目的只是勾勒出论文框架设计的整体印象。
最后,我们来做简单总结。
从理想类型来讲,论文的框架结构主要有 “总分总”结构、“三段论”结构和“并列式”结构。
三种框架结构的表达式分别为:
“总分总”结构:
“总起+分论1/分论2/分论3……+总结”。
“三段论”结构:
(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实验)+证实/证伪”;
(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并列式”结构:
“(论点+论据+论证)×n”
这三种框架结构划分的目的在于培养结构化思维能力,进而做到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自MBA MEM在职研论文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