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CI写作中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2024/8/27 9:25:49 阅读:62 发布者:
收到拒稿信的那一刻,先是各种抱怨,觉得审稿人的意见有失偏颇,自己不能接受;然后放弃这个期刊,转投其他期刊。可是接连的拒稿,最终导致你倍感失落,乃至放弃投稿。当你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何不看看你是否在SCI写作中存在这些问题?
1、标题和内容不符合。本来想着是写这个话题的可写着写着就变话题了,所以我们在写SCI论文之前一定要看好标题,并找到相应的材料。如果实在担心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偏差,那么可以在论文的内容撰写完成之后再根据论文的内容确定论文的题目。
2、以摘要代替前言。摘要动辄几百个字,充斥着各种实验方法和数据。有些作者特别喜欢罗列数字,让人看得头晕眼花。而到了正文的前言部分,反倒惜墨如金,几十个字了事。这样的前言作为摘要的背景部分还差不多。多数期刊要求摘要限制在250个单词以内,作者必须以最简洁的语句阐明文章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而前言则应回顾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或假说。很多中文作者对此没有理解,只是简单的说明研究目的,而对研究背景和问题不加理会。前言和摘要对于SCI论文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是对论文课题背景的概述,意在说明研究课题,引出全文;后者则是对论文主体内容的概述,意在概括核心内容、吸引读者,所以不能简单的用任何一部分去代替。
3、分组名称隐晦难懂。实验动物按照治疗方法分了几个组,作者命名为A组,B组,C组,A+B 组,B+C组和A+C组。读者需要记住这些代号的含义才能理解各组不同的治疗方法,读到一半不小心忘记了,还要到前面再看一遍。其实直接用治疗方法来命名简单又明白。特别是当分组数量十分多的时候,代号只会让论文的内容看起来更加的繁复、杂乱。
4、 试剂仪器单独成段。很多作者喜欢把用到的试剂和仪器单独写成一段,这虽不能说错,但并不通行。一般是在试剂和仪器出现的位置,以括号内容来介绍其厂商和产地信息。
5、滥用缩写而不予介绍。有些作者似乎以多用缩写为荣,以此来显示文章的高水平。而且使用了缩写也不予以介绍其全称,让读者去猜。其实应该尽量减少缩写的使用。特别是不要自己创造新的缩写,除非的确非常有必要。即便使用了缩写也要对缩写的内容进行介绍,只需要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后面备注便可。
6、结果部分灌水。一些初入科学殿堂的作者,好不容易做出些结果,敝帚自珍。几乎把文章的结果部分写成了实验记录,囊括了细胞培养照片、质粒酶切电泳,甚至固定动物的架子。其实这些“结果”并不是实验数据,而只是中间过程。
7、没有参考文献。我们在写SCI论文时没有标明参考文献,这样论文所有引用的内容不但不具有说明理念的能力,反而会更让人怀疑文章的真实性。所以论文索引要标准清楚,避免出错。外国人特别注重参考文献的书写,因为他们很珍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把这个写错,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尊敬。但是这个又特别容易出错,我记得以前审过的文章还从来没有发现一篇是完全规范的,所以哪怕是一个空格,一个符号都不能出错!更不能把作者名字、篇名等信息搞错。
8、未完全遵守期刊的作者须知:作者提出的咨询显示出他们没看过或没有遵守期刊的作者须知,这对 AMA 委员会来说是最大宗的问题。
转自医学论文天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