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硕士论文应该先写什么?
第一步,确定论文选题。一般来说,本专业范围内的任何题目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只要有新的观点、新的发现、新的角度、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材料等等。但是,"五新"(即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的要求对论文选题具有很大的限制。这是因为作者通常是第一次写如此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掌握;同时,2-3万字的篇幅也对选题产生很大的制约,如果选题过于广泛,就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因此,选题是否得当对论文的成功至关重要,有人甚至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根据许多论文选题的经验,初级论文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引起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出现的本专业新问题。
第二步,针对选定的论文题目,进行文献检索,深入回顾相关理论和研究。这一步骤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在我国,大部分中文学术资料尚未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此查找中文资料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可能很高。而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容易查询。但即使找到了目录,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阅读到相关资料。
进行文献查找是撰写论文的必要步骤,这一步能够避免自己在撰写过程中重复他人已经完成的工作,因此应重视。此外,文献查找过程也能够启发研究思路,产生新的观点和材料,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分准备。如果省略这一步,就会失去新观点、新视角和新材料的来源。因此,在进行观点、角度和材料上的准备时,文献查找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是提出选题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选题是指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在撰写论文时,会遇到观点和实用方面的问题。观点方面的问题是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观点,该观点是一个假设,需要通过充分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证来证明其成立,才能构成论文的主体。实用方面的问题是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需要考虑各种原因和环境条件对所论证的问题的影响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来确定。
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明确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并贯穿整篇论文。由于论文篇幅较长,常见问题之一是作者难以把握全文,写着写着就偏离了最初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涉及了许多与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无关的内容。
第四步,需要决定使用哪种研究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具体方法。针对不同的社会事实或现象,研究者会选择不同的研究取向,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假设、收集资料方式和判断标准。然而,在现代论文写作中,各种研究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相容和内在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研究选题和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并辅以其他方法。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作为大众媒体信息接收者的“人”,则定量分析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论文中,由于研究经费和作者个人社会调查能力的限制,作者往往采用他人的调查结果,而不是直接进行定量分析。适当采用定量分析的数据可以增加文章的分量,但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要为了多样化研究方法而强行添加。例如,在宏观话题研究中添加微观量化调查结果可能会弄巧成拙。因此,在撰写文科论文时,需要注意这一具体问题。
第五步,是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对于一般文章的写作也有类似的要求,但对于论文来说更为必要且要求更为细致。一篇论文通常需要包含绪论、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和结束语等部分。在写作前需要对这些章节进行大体的布局逻辑设计,使之结构合理。同时,章节之间应当有逻辑联系,以防止盲目写作导致主题不清晰。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很少能够一次完成,往往需要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以及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进行不断的变动。然而,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需要形成文字,并且需要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这样有利于在写作时心中有数。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设计论文框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确定文字化的章节设计后,我们可以在请导师指导的同时,广泛征求其他专家的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论文框架还没有变得很厚,所以花费的时间不会太多,但它能够让读者大致了解文章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此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容易得多,时间也更加充裕,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第六步是对已获取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将其充实到各章节中,随后进行解释和论证,这实际上就是论文写作的过程。这一步的目的是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对各种资料和论据进行组织和论证,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为论文的主题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材料和论据并非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需要通过作者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自然、有力。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学和社会调查统计等相关知识,以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围绕已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通过正论、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手法,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在论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材料使用或缺乏、逻辑推理不严密、论据与论题不相符等问题,此时需要停下来寻找材料或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始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并根据需要进行局部框架结构调整。这种情况是正常而经常发生的,因此需要做好时间规划,避免时间安排过紧导致无法调整论文结构,从而导致论文功亏一篑的情况。
第七步是必要的,即在必要时重新评估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种情况通常与第六步同时出现,即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自己的思考之后,发现原来的选题不适合自己,或难以完成,就需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不应长时间犹豫不决,必须快速做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新开始。由于之前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更改选题,重新开始,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很多,因此不必太担心。选题不当或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是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缩小论证对象的范围即可。作者常常会舍不得“割爱”,因为已经花费了许多时间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就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可能涉及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但是,将较大的论证对象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况容易得多。在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对于二三万字的论文,通常适合于开口较小的选题。
第八步是论文技术规范化检查和调整。这涵盖了章节设计(包括目录)的技术问题、引用标识符、注释及编号、文后参考文献编排,以及论文扼要、关键词等非论文正文内容。这些技术问题虽然看似不重要,但却能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态度。特别是引用,作者在使用他人观点时必须注明出处,不能含混不清,更不能把他人的研究成果冠以自己的名义。引用的出处也必须清晰明了,包括论文名称、作者或编辑、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出版或发布时间等详细信息。有时,即使是一篇高水平的论文,答辩时仍会因为引用不规范而受到批评,这将对论文评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技术规范化检查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二、硕士论文写作前的准备
1、写作前的准备
一位具有丰富学术经验的资深科研教授建议,在开始论文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先搜索一些必要的参考文献,并对其进行阅读,以确定论文写作的切入点。此外,为了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我们还需要明确论文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制定提纲,以便整理出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2、论文的立论
论文的立论最好要新颖,新颖的立论,能让人眼前一亮,有助于帮你获得高分。
创新的立论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方面是提出新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对某个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对已经证实的公理、假说进行补充或推翻。这些都属于较为新颖、创新的立论,能够为学术领域带来新思路和新发展。
3、论文的题目
论文题目的重要性和起名原则论文题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阅读欲望。因此,一个有吸引力和精准的题目对于论文的成功至关重要。在选择论文题目时,需要结合论文的主题和中心内容,避免使用华而不实或过于夸张的措辞。因此,论文题目的起名原则是精准、简明、具有吸引力和符合论文内容的主题。
5、论文的层次脉络
论文的层次脉络要清晰论文的层次脉络要清晰,这样读者就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写论文时,应该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逻辑分明,层层剖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阐述。此外,还需要注意主次分明、有理有据的原则。
转自论文选题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