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论文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科技论文是论证型的,主要是对基础性科学命题进行论述和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完善、补充或修正。例如,确定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具体指标、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别。这种类型的科技论文主要由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撰写。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或进展、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结果,或对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进行论述的文件。其中,记述型文章是其一种特例。科技报告型论文主要涉及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它在现代科技文献中占据了大多数。一般来说,从事工程设计和规划的人员更多地编写此类科技论文。
第三类是描述型,其中又包括发现型和发明型。发现型文章主要是记述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同时探讨其对人类的影响和可能的前景。而发明型文章则主要介绍某一发明或创新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这些文章往往由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所撰写。
第四类研究方向是设计、计算型。这一方向针对解决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具体包括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在这一领域,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撰写科技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多。
第五类科技论文是综述型,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的是,它并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综述型科技论文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2、如何写科技论文
2.1科技论文的选题
科技论文的选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选择本学科未解决的问题,二是选择本学科前沿的问题。在2006年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提出了研究十大问题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包括:河流健康标准、大坝与生态、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河流水量分配导则、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生态调度问题、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以及水库征地移民。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好的论文选题。此外,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选题。
在确定科技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时,需要考虑题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避免过于宏大或过于琐碎。为了确保论文的学术价值,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角度,将题目缩小,并集中探讨一个重要的小题或学科中的关键问题。这需要深入研究该问题的本质,并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独到的新见解和科学的解决方案。此外,确定主题和论证的角度时,还应该从自己有基础和了解的事情着手,并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找准问题的难点和症结,从而确保论文具有学术价值和深度。
编辑部常常收到一些来稿,其中有些基层作者所写的题目非常宏大,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等,这类题目很泛,难以从他们所掌握的资料中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他们的论文往往比较空洞,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观点缺乏理论依据,这类稿件很难被采用。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外人士写有关黄河的“裁弯取直”,但他们缺乏水利知识,研究的内容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相去甚远,也缺乏理论基础,这样的稿件同样难以被采用。
2.2科技论文的准备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接下来要进行搜集材料的工作。这一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和取得的成果。早期的学术成果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方向和避免犯错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挖掘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广泛搜寻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以自己的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观点,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当我们完成了材料的搜集、研究过程时,论文提纲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和逻辑联系,以及每部分的篇幅是否相称、比例是否恰当和谐。同时,提纲能够帮助我们审视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严谨精准、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因此,撰写提纲的好处在于帮助我们从全局着眼,明确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层次和重点,使其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在学术研究中,对于搜集到的材料,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提炼,只保留那些能够明确支持论点的例证材料。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即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局部要服从整体。虽然某些例子和论点在局部上可能很出色,但在整体基本发展线的确定下,它们可能并不适用,只能舍弃。
科技论文的说服力是其重要的品质之一,为了增强其说服力,必须兼具实证和虚拟,有明确的论点并用具体的例证来支持,同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过程要严密有序,且论文必须有清晰的层次结构。
2.3科技论文的撰写
科技论文的初稿需要遵循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则。提纲只是一个预先设计的轮廓,不可能考虑每一个细节。在写作过程中,应该顺着思路写作,对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细节进行修改和调整。在发现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时,需要重新查阅文献、思考、斟酌和推敲,进行增补以完善论文。此外,文气的通畅和文字的华美也是必要的。需要使用排比、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突出重点、倾注感情的地方,并在需要妙笔生花的地方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总之,应该从内容出发,为内容服务,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做到句无虚发、字无浪费,这是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原则。
一份初稿完成后,应进行多次修改,以确保其符合要求。实际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通过仔细检查和反复修改,可以发现许多不当和不完善之处。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提出了鲜明中肯的问题,论点和事例是否具有说服力,结构和层次是否严谨,文字表述是否修饰过度,是否存在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通过反复审查和修改,可以发现很多在提纲中看不出的毛病和原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因此,对初稿进行反复审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其中,“持之有故”指的是论文观点必须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言之成理”则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准确。但真正的科学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被证实。因此,仅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还不足以证明观点正确,还必须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即“行之有成”,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效果。
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需要突出主题,明确论点,同时具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按照以下五个原则来安排论文结构: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必须梳理思路,准确呈现客观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必须准确地呈现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内在联系,以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文章结构应当完整、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往往包含开始、中间、结尾三个阶段,因此每篇文章的结构也应当包含这三个阶段。
四、文章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在文章结构中,层次是最重要的因素。层次指的是文章材料的排列顺序。为了表达主题思想,作者应该将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并适当安排,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依次表达,使文章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
五、文章体裁需得当。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结构也不尽相同,各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各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通常说来,论说文以事物内部的逻辑关系为基础来构筑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主要是以说理论证为主,而与记叙文以“事”为主则有所不同。
3、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写科技论文时,需要注意论文题目、篇幅和涉及问题的面都不应过大,同时论述的问题也不需要过于深入。更应该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新见解,而不是过于追求广度和深度。
在第二步中,需要着重考虑论文题目的选取。论文题目应该具备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可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例如针对某一重要问题的某一侧面或当前疑难的焦点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对整个领域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论文题目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是要求资深科研教授拥有某一学科领域的广泛而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巧妙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该学科中,以提供创新性的见解。这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性的思考对于该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为该领域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注意选题时,不必要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可以选取小而重要的主题。选题应当基于自己熟悉和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所帮助。这样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转自论文选题资料站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