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的”MBA论文。我认为,做一个好的MBA论文,应理解为做出一个常见的容易过的且尽量简单的论文(以上考量是基于绝大多数MBA学生都有自己的本质工作,MBA毕业论文仅仅用作毕业)。因此,根据这个目标,可以把做论文常的过程分成六部:选题、确定方法、做核心的部分、做常规的部分、查漏补缺、美化六大块。
首先是选题:
选题方面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这个题目能不能写,这个题目好不好写。很多同学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了一些题目,或者异想天开的想到一些方向,稍微调整一下表达,有那么点学术的意思,然后就确定题目并开题。这个过程是不对的。对于MBA来说,你每想到一个题目,都应该按照如下的过程进行判断能不能写。首先登陆知网,搜索一下博硕士你的题目相关主题的论文,然后下载一批(最好不少于20篇)相关主题论文。
然后:1、确定能不能写。打开致谢和个人简介,先看一看这是不是MBA(MPA或类似)的论文,目的是看看你选的主题是不是MBA论文常规的题目,如果你发现有很多作者都是MBA或者类似地情况,那么恭喜你,这意味着老师们经常能见到类似地文章,且类似地文章有很多成功过了的范例,那么可以说这个题目是能够写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类似的人做类似主题的文章这一点对于MBA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主题不是常见的MBA论文主题,那么不论你的主题是不论过难、过偏还是过易,你在之后的过程中会被经常质疑一点:你这不是一个MBA论文。
2、确定好不好写。在确定了题目能写后,我们已经得到了相关主题的一批(至少20篇)文章,这些文章至少是能写的,然后我们要看这篇文章写的难易程度。一般论文难点在三部分:数据获取(特别难);所用模型及软件(比较难);所用管理类方法(大多是文字)。我们可以这样判断难易程度,每一篇您找到的MBA文章直接看他的第三四章节(一般)。看什么呢,看一看他用的什么方法,所需什么数据,怎么用的,有没有猫腻(很重要,但明确猫腻一般需要一定的行业经验及论文经验)。
请注意,如果你看的足够认真,并且把自己的情况带入(就是不看他的文章,自己去分析如果要形成这样结果,需要什么内容,哪些数据没有做不出来,然后看他怎么处理),您是一定可以看出他这个数据的真假、方法的真假。或者说,您如果仔细看,甚至进过初步推算还看不出来假,就可以默认为真。然后,您可以按照他的情况估计一下,分析自己能不能按照他的路径,做出自己的文章,难度有多大,缺什么(难度对应见前文)。做完这两步,我们就可以明白,自己选择的题目可不可以写,容不容易过了。
然后,我们可以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调整,使他尽可能地更容易过,或者更像大家常做的题目。然后,应该可以实现:我要做一个题目为。。。。的论文,这个论文是一个典型的MBA常见论文,且这个论文需要ABC数据,需要ABC软件,我可以独立完成/靠别人帮忙完成/虚拟一部分完成(极其不推荐,很容易越写越难写)。至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可行的题目,可以开始下一部分了。
第二是确定方法
在之前我们通过学习别人的文章,确定了至少一条可行的道路。如上文所说,我们至少明确了通过某一种方法,配合某些数据可以完成一个主题的题目。
但是实际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好写的方法,有些数据我找不到;我手上有的数据,不知道怎么用;某个方法的数据我有,但是方法我不会用,或是软件我不会操作等等。此时就要进行方法的调整。具体方法是,还是打开知网,还是检索博硕士论文,但是此时检索的不再是某一主题,而是某一方法。你需要对你拟采用的方法及其相关方法进行检索(最少不要少于10篇相关文献,注意此时的检索不限于文章主题,只要是用这个方法其他主题的文献也可以参考,目的是学习方法),对这一类方法有足够的了解。
了解的内容包括:每种方法所用的数据量及数据结构、所用的软件工具、所用的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形式。在此,要注意原则是同一种方法用的人越多,往往越容易且你可以借鉴的内容也越多,但同时它的难度(工作量)也就越少。
我们要最终确定这样的一个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模型、软件工具以及数据处理至少要用到一种;能够顺利完成,所需的工作量我有时间及能力可以完成:相关数据及方法可获取或有足够了解可以构造,且构造的方法已经掌握;同时,最好该方法完不成时有次一级的解决方案或者是有替代方案,即该方法可以有改进的空间(如可以添加一些内容,调整一些内容)。如果可以确认这样的一个方法,那么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方法确定了。
确定方法后,应该做到:论文的核心部分怎么写、大致分几个部分心理已经有数,所需的工具及数据以及准备好并等待进一步处理。如果出现方法不通过(老师不许、或是答辩不许)也可以补充或删除内容,对方法进行调整。至此,我们的方法确定就算完成,可以进行下一部分了。
第三是做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其实就是之前查的文献当中的三四章节,或者说最终确定的那个方法。如果之前的工作完成的比较顺利,那么这一部分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我们所需做的就是从我们的参考文献当中,找到一篇和我们确定题目及方法(方法重要程度高于题目)最相关的,根据这篇文章的做法,或者结合几篇文章的做法,来完成我文章的和新章节。即找到所需的数据,按照参考文献的完成路径,有样学样地完成,得到属于我们的一个结果。
所需注意的只有行文要尽量逻辑清晰,内容尽可能地清楚明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对相关领域的不了解,或者说对工作量错误地估计,我们往往到这一步,才发现:之前确定的方法缺少数据(经常);有些软件或者工具我不会使用,但又好像必不可少(经常);运用同样地方法得不到和他一样的结果,也就是说他的方法有问题或是他没说清楚,学不会(相对较少)等等问题。此时,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对核心章节中无法完成的部分进行调整。
主要调整的方式为,进一步扩大参考文献的范围,重新下载一批相关主题或者相关方法的文献,直接对这些文献的三四章节(即核心部分进行研究)。此时由于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对该方法有着更深刻地认识,应当可以找出到底哪些方法是我们能够完成的,或者最起码能找到一个替代的方案。然后重新在进行一遍确定方法,完成核心部分的工作。
在核心部分做完后,应当做到:我已经依葫芦画瓢地完成了核心部分,但是细节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逻辑上可能不是很顺畅,需要调整表达,甚至可能需要调整结构。同时,核心章节的有些内容没有全部写完,但是我已经非常明确地明白该怎么写,怎么填充这些内容。此时核心部分就算完成,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四是做常规的部分
常规的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论基础相关、倒数第二章保障措施及相关以及最后的结论。上述内容当中,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来源于你的开题报告,事实上,如果你做开题报告的时候足够认真,那可以直接拿过来用,最多调整下技术路线、各章节内容,以及改善下查重即可,属于体力劳动。倒数第二章类似,也属于非核心章节,其内容源自于各种类似论文的倒数第第二章(一般为保障措施、辅助措施等等),根据你的论文情况选用相关内容,进行查重调整即可。
最后一章为结论以及不足之处,结论分两类:
1、偏管理类的文章,可以总结全文的主要方法,解决问题预计效果;
2、有一定公式和理论的文章,主要说明运用公式及理论之后,文章得到的结果,以及应用效果。
同时,结合文章内容,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是文章忽略的一些非关键因素应当怎么考虑,可以是文章可以做怎样进一步的工作,可以是文章采用方法的局限性等等。
至此,整个文章的大致情况就有了,形成了所谓的(初稿)。
此时,就需要开启第五步,查漏补缺的工作。
按照上述方法形成的初稿,主要的问题集中于三个方面:1、全文表述的不统一性;2、文章运用方法与实践情况的冲突;3、章节之间的衔接性不足。
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
1、从第一章开始通读文章,找出前后文当中,描述统一事情却采用了不同表达、不同描述的内容,进行统一、修正,如果需要大改的,在此刻明确是调整结构还是删除部分内容;
2、根据实践情况,调整方法(注意,一定是以实践情况为准),将不符合实践情况的方法、措施,不可获取的数据内容等进行调整,具体方法为,根据所用公式、模型、方法的关键字,检索论文,下足够的论文后,直接打开每一篇的第四章,确认改文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取数据,获取的是怎样的数据,尝试去借鉴,并调整文章的内容;
3、衔接性不足,这几乎是所有初稿刚形成的通病。具体表现为,方法提出与方法应用之间没有具体说明,问题表达与方法提出中没有任何分析。通常发生在,第三章内部问题提出之后,与第四章开头,个人建议在第四章(核心内容章节)开头补一小节说明为什么用第四章所用的方法,在第三章结尾进行一个本章小结,说明本章的工作,以及结论,并说明下一部分怎么利用本章的结论。
最后是第六部美化
结构上,就是重新梳理文章中的表述不清的句子,尤其是摘要和第一章,要反复读、反复改,确认表述清晰、无误、易读,这里是最先被看到的,尤其是摘要。然后检查全文错别字、图、表序号、文章格式(页眉页脚、图表)等等的内容,并对查重进行调整,依据学校发的标准格式文档补充独创性说明、致谢等等内容。
转自论文 白居易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