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选题
“
研究的目标取向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
研究的具体范围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
研究的学术问题要有争鸣性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题目的表达讲究精简、核心概念单一、表达精准。
文献梳理和文献引用
“
如何梳理文献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
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
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
“
如何引用文献
切勿想当然地引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切忌文献堆砌,引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来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
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
切勿引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但是,如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引用。
论证的逻辑
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剥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
论证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
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观点的科学性。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
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
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
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
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
论文的修改与查证
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
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有逻辑上的不连贯性。
三、对文句进行斟酌,是否有表达问题。
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有文献错误。
五、对数据进行核对,是否有数据错误。
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有差错。
论文的结尾
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
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转自安科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