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扒一扒那些“垃圾论文”的6大特征

2024/8/12 17:57:09  阅读:61 发布者:

我们除了是论文的写作者,也是文献的阅读者,多读多看是写论文前的必要步骤!但那么多的文献,真的就都值得花时间去研读吗?

当然不是,文献不能乱读,要先了解如何分辨优质的文献!多读优质的文献,才能在其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就来聊聊一些垃圾论文的特征!

一、英雄莫问出处,论文要看刊物

论文的发表载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试想一下,如果是一篇花费了作者大量原创思考和研究的成果,谁会舍得找个普通平台草草发布呢?

如果你搞不清楚杂志的底细,一般来说,能发的文章越多,刊物质量就越差。一般像年刊、季刊、双月刊这样刊物都不会有太大问题,月刊以下就要提高警惕了!

二、众里寻题千百度,没有什么用处

相信你也一定听过XX选题比较好写这种说法,什么叫好写”?先不批判畏难心理好写这种说法本身就很可疑,说明作者的核心目的就是冲着去的,否则为什么不说项目容易研究、选题方便开展呢?

好写,就意味着资料多,方便借鉴。这些论文内容大多是在徘徊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入门级问题或既有理论上,或者是一种缺乏革新意义的理论。用专业的话来说,这就叫低水平重复性研究。重复的选题,套用重复的理论,从而得出重复的结果,既不会出现太大的错误,也省去了调查研究的辛苦与繁琐。这是学术投机分子常用的一种手法。

我们固然不反对重复性研究,甚至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很难再找出不是重复性研究的全新领域。但可惜的是,重复性研究存在的必要性却成为了很多人制造垃圾成果的一块挡箭牌。这样的论文在某些特定的偏应用的学科中格外高产。这些文章大多数像是学术入门阶段的读书笔记,或者习作,指望它们评职称,拿学历,有些人想的也真是有点儿多。

三、虚张声势笔墨枯,多是滥竽充数

垃圾学术论文的题目一般都缺乏限定词,因此题目会显得非常大。任何一个变量的变更,都可能给结果来带很大的变化,因此题目的大小往往决定论文的水平。一般来说,小题目容易体现出作者研究学问的功底和扎实程度,大题目往往体现出天才式学者的判断力和过人的洞察力。但如果没有自己的数据,没有自己研究思路,小题目做不了,大题目做出来的也只能是无病呻吟的垃圾产品。当然啦,一般来说写手们还是蛮有自知之明的咧,他们自己文章太水,题目又太大,只好主动自首,以争取编辑和读者们的宽大处理,所以一般这类文章都会带有浅析试论浅谈试析等等字样。比如试析中国传统文化浅论深入研究XX问题的必要性等等,真是天上一脚,地下一脚,让人不知所云。

四、回首原来构思处,全是一塌糊涂

为了至少在框架上形成一种看上去比较完整的逻辑,很多论文在文章的结构上都有惊人的相似性。他们一般会选择如下的结构:

1AB辩证统一型

A的概念——B的概念——AB的相同点与不同点——AB应当辩证统一来看——只有AB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让C更好。(AB可以填人性化、制度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等)

2、问题与对策型

A问题概述——A产生的原因——A的对策与建议

3、追溯历史型

A的概念——历史上对于A的记载——A在当下的重要意义

4、就事论事型

Aa——Ab——Ac——Ad——……——结论:Aabcd

当然,为了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还有很多奇葩行文没有逻辑。这也难免,笔者曾经见到过一篇奇葩神文,前后不搭调,一会儿说公民的道德规范,一会儿谈消费文化,大概作者搞不清楚作为公共领域公共空间和作为公共场所公共空间的含义。从几篇文章上攒了一篇什锦果盘儿出来。这倒也不新鲜,我更关心那位审稿最近在干吗?

五、理屈词穷写不出,套话空话漫天舞

论文都懒得构思,你还指望作者给你在文字上润色吗?大多数拙劣的学术作品都有一种天生自带的技能,就是能用最多的篇幅说最少的意思。实现这个目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大篇幅地借用空话、套话,二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来回拉锯。一般来说,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培养人才注重实践善于创新综合利用定期培训形成机制等等这些都是此类论文的常用词汇。还有那些定语奇长无比,修饰特别繁琐,语序颠三倒四的反正话也是独具特色。

六、从来文章千古事,唯今计,多读书!

古人讲求敬惜字纸,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对于写有文字的纸张,都要表示尊敬和爱惜。但凡见到被遗弃的废纸上带有字迹,就要用双手捧起,用香汤洗过,而后焚化。同样,著书立说,对于中国古人而言,更是一种关乎百年之后的大事。写文章的回报越来越少,行文者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越来越差,这都并非是我们可以左右的。但古人有一点绝对没错,文章千古事,即便在你身后百年,它依然有迹可循,也依然能够成为人们穿越时空了解你的一种途径。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文章,是需要积淀的:人生在世,读书万卷,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也就不过几十卷,而落到纸上,也就剩下几卷而已。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厚积薄发。

自学术盐选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