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的结构
2024/8/12 9:55:52 阅读:24 发布者:
一般而论,学校会提供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形式不只是八股,也是帮助学生去更好准备一项研究工作。要做好开题报告的写作,重在理解开题报告形式规范背后的实质目标。
第一,界定研究问题,包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问题?这一般对应“问题的提出”/“导论”部分。对MPA论文来说,学生可以在实践语境中阐述研究问题为何重要。但学生应当记住,这个重要,不是指在个人工作场域之中重要,而是在某个实践领域之内重要,即问题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举个例子,浙江省要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干部却觉得“数据共享”有难度。怎么办?必要的做法首先是向前辈学、向同行学。这个同行和前辈,包括兄弟省份,比如广东、江苏、上海、北京、贵州、河南等,也包括欧美国家——因为数据共享不是一个浙江特有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中国特有的问题。这就要求研究生在写这个问题前,先看看文献,了解一下其他地区的实践,然后做个判断,文献里说的是不是可以很好刻画、解释实践中的客观现象?或者是不是已经可以很好解决实际的问题?公共管理是一门兼具科学与工程学的学科。科学是说以往你们给的解释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工程学则是指你们给的方案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是,论文写作最好是在有“叮,你们说的都不完全对”的聪明感的时候开始。
第二,文献综述,要点是“围绕研究问题”回顾学界已经给出了哪些可能的理论观点。这一般对应“文献述评”的环节。由于论文的类型不同,文献综述的写法(功能)也不同。基于统计推断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除了要回顾已有研究的论点,“述”的要点是看他们的变量、方法,特别是那些已有案例研究却缺乏系统检验的问题。述的目标是作,作者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变量、方法。案例分析、比较类的文献综述,则需在回顾论点以外分析机制,发现原有研究在隐含假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原则,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开,但记住几个关键点,文献综述不是文献列举,文献综述不是列举大理论,文献综述还需要提升文献品位——找到研究一个问题的关键学者,某个领域的主流期刊。
第三,研究设计,大致包含理论分析框架、数据和资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三个部分。一是理论框架,是我们用什么“眼镜”去看世界,这得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常见的有奥斯特罗姆开发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有限理性,博弈论等。二是数据与资料来源,指的是围绕研究问题,研究者打算怎么收集实证资料,比如哪里找案例,为什么找这几个案例(看案例的哪些维度,则是理论分析框架范畴了)。如果是量化分析,则要说数据怎么搜集,怎么取样,或者从哪几个数据库来。现在有了大数据,也可以爬数据。三是研究方法,指用什么方法去处理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比如文本分析,统计推断,机器学习☺。这里有几个容易犯的错误。第一,文献综述不是研究方法。第二,研究设计也不是方法罗列,而是重在围绕研究问题做有逻辑的设计。
第四,论文结构与时间安排等。有一些学校的开题报告还会要求有论文结构。我以往不太重视这个部分,现在的看法是可以列一个。以往不重视,原因是我认为研究者迟早是要根据实际的研究进程修改框架的,何必多此一举。现在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务实的人,基于很实际的理由建议列一个,原因是作者需要抓住机会请有经验的开题委员会给一个看起来过得去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使得缺乏经验的写作者少走弯路。至于论文推进的时间安排,我的建议是研究者最好实写,写给自己,不是应付性地写给委员会。
最后是形式规范,请按照学校要求的规范写,没太多道理,争辩的用处也不大。形式规范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目前,中英文都有与word兼容的多种文献管理软件(LaTex使用者可以略过)。如果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可以从图书馆网站下载包括正版Office软件,NoteExpress软件,以及SPSS等。其中NoteExpress可以比较好兼容中英文文献,且提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系列的文献格式。学生不必自己花费时间手工去调整引文格式,但要知道引文是有不同格式的,能够鉴别他们,以及可以使用软件一气呵成用好它们。
转自有思想的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