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一类综合性论述文章,故而我们在写作文献综述的时候需要把握两个重要的内容:综合课题相关文献的内容,再而进行相应的论述。但,一篇文献综述并不只是把握这两个内容就可以完成的。
首先,在写作文献综述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握一些原则:
(1)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2)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清晰、有效、准确无误地表达观点。
(3)采用批判的态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不能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对来自权威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4)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
(5)在阅读一篇论文时,要仔细阅读论文的引言和标题部分,看它们是否与论文其它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
(6)一篇好的论文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阅读时应找出每篇论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7)一篇论文最容易出现错误和纰漏的地方是方法和结论部分。有些研究者们通常不能有效地解释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因此,仔细阅读方法和结论部分,会找出该研究的瑕疵所在,以便完善后续的研究。
(8)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看结论与前面的数据是否一致。
其次,文献综述需要回答哪些问题?
就某项具体的研究而言,文献综述起码要解决以下基本问题:
一是告诉读者哪些人做了微观研究,哪些人做了中观研究,哪些人又做了宏观研究。这几个层次的研究是齐头并进的, 还是分阶段依次递进的;彼此是相互孤立的,还是耦合关联的。
二是告诉读者哪些人做了原理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原则性研究,哪些人做了制度性和政策性研究,哪些人做了技能性与技巧性研究。如果说,以往的研究只是聚焦或局限在某类研究或某些研究上,没有完成从原理到技巧的系统探索,那么还有哪些区域的研究是缺位的,这些区域是否亟待研究或值得研究。
三是告诉读者以往的研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研究各自具有哪些特点,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性; 后期研究是如何继承、突破和超越前期研究的;继续研究的起点或制高点在哪里,未来的研究空间如何拓展。
四是告诉读者以往的研究有哪些优点或取得了哪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整体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如何弥补这些不足。
总而言之,真正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要求揭示研究文献的生发过程,展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之研究文献的逻辑历史生态:让读者一看就清楚它的起点性研究、生长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突破性研究、总结性研究的状貌,并知道从哪里继续研究,从哪里拓展新的研究,从而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不是仅仅去证明文献跟研究的课题有关,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线性描述,要着力于学术创新,即分析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状貌,剖析其优点及其逐渐显露出的不足与局限,觅出实现突破和超越的路径,找出当下研究的制高点,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空间。
最后,文献综述的写作应该避免
第一,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占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以免“挂一漏万”。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可以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搜集和占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处理,这是做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也就是说,真正的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的“文本”或“类文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借鉴、继承和扬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批判和反省中提升自己研究成果的品位。
第二,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研究的起点,但要力避过度依赖别人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是逐步推进的,任何新的研究都根基于或有赖于过去研究的积淀。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地依赖前人的观点或以往的文献。从历史的长河看,没有哪一个观点能一统天下,也没有哪一种研究成果能逃遁批判、质疑甚或反对。如果今天的研究过分地依赖于以往的研究抑或某种理论与观点,最终将难以实现突破和超越,取得更大的创新性成果。
第三,文献综述要客观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力避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虽说“一个伟大的真理需要被批判,而不是膜拜”(尼采),但要知道“每一次批判都将为自己的研究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经验告诉我们:过度地热衷或迷恋于批判他人,或过分地夸大自己研究的原创性或填补空白性,最终将会让自己举步维艰, 甚至无路可走。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如果研究者在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毫无理性地否定自己所在学科早期研究成果的价值或影响,声称当今占主流的某些思想或前沿性的研究是由自己创造或再创造的,必然会引起同行们乃至广大读者的不悦甚或反感。
标榜自己的研究是一种填补空白或前无古人的研究,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有巨大风险的。说“有”容易,说“无”难。因为任何个人的视野都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不能因为自己不知道或未见的东西,就说它没有或不存在。从研究方法论上说, 依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判断事物的有无, 是一种归纳论证, 其结论是不周延的和概率论的。
转自SCI论文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