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是期刊对稿件进一步审核的重要步骤,一般期刊会找来2到3位甚至更多的同行专家对稿件进行审核。而期刊编辑也会根据审稿人反馈的意见和相应期刊的要求给予作者一个投稿结果。那么,面对审稿人意见,我们应该怎么回复?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呢?
首先,找出评审员认为的主要问题,例如,评审意见是否都针对研究方法?还是质疑你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你是否有其他的数据能加进论文里支持你的论点?一旦厘清评审认为的主要问题,就能继续进行下一步,撰写回复。
如果评审员给的意见是长篇大论,试着把它们列成几个点,方便你逐点回复,如果有任何意见可以从不同面向解读,在回复的开头说明你是怎么理解这项意见,然后再开始你的论述。
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
这些我们应该做好:
1、跟共同作者或熟悉你研究的同事讨论,与其他共同作者一起脑力激荡可以帮助你找出回复评审意见的最好方式。
2、确认你完整的回复所有的意见,如果文章内已经有回复评审意见的内容,或是有任何意见是与该研究无关,也记得要在回复中说明。
3、即使不同意某项意见与建议,也要措辞有礼。
4、必要的时候,注明文献来源或附上附件/未发表的数据来支持你的论点。
5、及时递交回复意见与修改稿件并明确注明根据评审意见做的论文修改。
具体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用诚恳的态度回答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要记得,审稿人都是白干活不拿工钱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已经很少见了。所以在措辞上一定要尊重他们。即使有的时候,因为研究方向不是很一致的他们有的问题有点业余,或者是提意见比较不客气。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一份好的答案,不但可以消去审稿人的偏见,还可以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在学术圈里,能给审稿人跟编辑留一个好印象可以让以后的路走得更加平坦。
第二,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附上一个cover letter。
里面包含几句话就够了。第一句,感谢编辑安排审稿以及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第二句,我们已经认真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对问题一一作答,并对文章进行了仔细的修改,文章的所有修改都着重标出。也许仅仅是客套话,但是会让编辑跟审稿人舒心不少。
第三,另外起草一个response letter。
在这里用问答式一一列出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并且一一作答。对于文字的修改要求,直接接受就行了。因为这些修改不会歪曲文章的原意,而且还有可能让文章读起来更加流畅。有的审稿人要求增加参考文献,也照办就行了。可以猜出该参考文献跟审稿人应该是有点渊源的,各取所需就是了。回答问题的时候,最好简洁,就事论事,不要拖泥带水。要注意不要因为回答了某个问题而引入更多的问题,尽量将讨论局限在小范围内。
第四,合理掌握修改和argue的分寸。
所谓修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的修改和补充,所谓argue就是在回复信中对审稿人的答复。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中心思想就是容易改的照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跟审稿人argue。对于语法、拼写错误、某些词汇的更换、对某些公式和图表做进一步解释等相对容易做到的修改,一定要一毫不差的根据审稿意见照做。而对于新意不足、创新性不够这类根本没法改的,还有诸如跟算法A,B,C,D做比较,补充大量实验等短时间内根本没法完成的任务,我们则要有理有据的argue。
在Argue的时候首先要肯定审稿人说的很对,他提出的方法也很好,但本文的重点是......,跟他说的不是一回事。然后为了表示对审稿人的尊重,象征性的在文中加上一段这方面的discussion,这样既照顾到了审稿人的面子,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
第五,聪明的掌握修改时间。
拿到审稿意见,如果是minor,意见只有寥寥数行,那当然会情不自禁的一蹴而就,一天甚至几小时搞定修改稿。这时候,问题在于要不要马上投回去了?那就先放一放,多看一看,两个星期之后再投出去。这样首先避免了由于大喜过望而没能及时检查出的小毛病,还不会让编辑觉得你是在敷衍他。如果结果是major,建议至少放一个月再投出去,显得比较郑重。
这些我们应该避免:
1、不要争论每一个意见,如果评审员建议了一个你不是很同意的修改,但这个修改不是很大、能简单改好、也不会改变你研究的价值,进行修改会比争执来得容易。
2、不要把评审的负面意见当做是这对个人的攻击,尽量以中立的角度来看它然后尽力回复。
3、避免在反驳时使用“我们完全不同意”等字眼。
4、不要拒绝评审员对原始数据的要求。
5、万一文稿在评审后遭拒或是评审意见很难回答,作者通常会拒绝回复评审意见然后直接改投另一家期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建议你尽量根据意见修改,这多少能提高你投稿到其他期刊时的接受机会。
6、有一些问题非常难回答。比如审稿人觉得文章的创新点很少,文章的内容意义不大,或者指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些是文章的硬伤,有时候没办法改。这个时候也不能泄气或者自暴自弃,而采用忽略该审稿人的意见或者干脆就不改文章的办法。尽管问题很难回答,但是还是客观地争取一下。要知道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虽然一个审稿人觉得意义不大,但是决定权毕竟是在编辑手里,只要编辑觉得文章还符合期刊的要求,文章就还有希望。同时也要记得,回答问题不单单是在回答某个审稿人的具体问题,而是同时给其他审稿人以及编辑看的,要试图得到他们的帮助。
转自SCI科研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