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中少用这些词!
2024/8/8 10:07:44 阅读:75 发布者:
论文是否有文采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矫情”、“造作”、“媚世”。为了保持学术论文的“零修辞写作”状态,为了避免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矫情”、“造作”、“媚世”,特别提示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八项留意”。
01尽可能少用“应该……”、“有要……”、“要……”、“让……”等“神态”言语
学者的本分是用依据说话而不是成为常识的指令者、立法者。学者没资历对人评头论足、指点江山、作威作福。学者既没资历为别人“规划人生”更没实力为国家“规划教育”。一旦学者说“应该……”、“有必要……”、“要……”,学者就摇身一变,自诩、自任为哲学家、思维者、政治家、改革家、先知先觉者乃至政客。“应该……”、“有必要……”、“要……”、“让……”是“先知”、“哲学家”或“政客”常用的句式。
学术界有一种现象:某个学者一旦“少年得志”或“德高望重”,就满篇“应该……”、“有必要……”、“要……”,为别人规划人生或为学术指示方向。这容易误导年青的初学者。殊不知,那些“少年得志”或“德高望重”的人当年在提交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论文时,他们并非满篇“应该……”、“有必要……”、“要……”。那时他依然是一个只叙述、陈述事实而不是指挥若定者、指点江山者。马克思提倡“改造国际”而不赞成仅仅“解说国际”,可是,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不同》。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典型的实证研讨的套路。
02慎重运用“……的实质特征”以及相似的言语
某事物的“实质”终究是什么,这原本是一个难题,不可轻飘飘地、口无遮拦地把“实质”说出来。
03尽可能少用“正如......指出”等言语
无论某个名人说出了什么名言,他的名言都不能用来证明某个定论是否建立。证明是否有效,只能有两个途径:要么选用实证的概括的路子,要么选用先验的演绎的路子。只有那些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或奋斗终身却未找到学术门槛的老学究,才不断用名人名言来为自己做辩护。这样的言语办法不是证明,而是先把某个人“神化”,然后把自己的论文写成“神话”。一条假设是否建立,与马克思说了什么、杜威或孙中山、朱熹说了什么不要紧。他们所说的话仅仅有待验证的假设。不用把或人“抬”出来限制读者。除非所“抬”出来的人所提出的观念来自相关的查询或实验。即便那样,也不宜以“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杜威所说”、“正如孙中山所说”的名义提出依据,那是仗势欺人、恃势凌人,乃至,拿着鸡毛当令箭。喜爱沿袭“正如……说”的人,要么是初学者,要么是年迈而一直没有入门的老学究。“正如……说”并不能令人信服,只有一个例外:“神说”。
转自冲出论文重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