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主要写作步骤:
确定选题→收集文献→文献阅读与分类→文献论证与评估→拟定提纲→综合撰写
一、确定选题
选题往往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研究的需要而定,也可根据所占有的文献资料的质和量,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选题过大,可能会由于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时间、精力等因素所限而难于驾驭;选题太小,难于发现各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选题要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
大多数的研究从现实问题的兴趣出发,将之与相关学术领域或具体问题域相勾连然后细化该兴趣点,通过将日常生活图式借助特定的学科话语模式转化为学术科研形态,这是建立研究课题的一般途径。兴趣是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很好的动力,如果在生活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比较具体的兴趣,被动进入某个论题的话,这时也可通过请教领域内专家学者、博学之人,阅读专业学术刊物,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学术组织等帮助我们获得对某些问题的兴趣。
需要注意,这里说的“现实问题”并非单纯指社会现实问题,它也涵盖个人经历、学术积累和关注的内容等。而且,务必谨记,越具体的问题越是有可能成为研究对象和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具体”是说有具体的对象所指和明确的论题边界、明确地问题聚焦、鲜明地研究视角。
当然,问题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但也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和外在目的考量的现象。学术前沿与热点的激发、交叉学科的影响、特殊资料的占有以及奖学金、项目申报和职业前景的考量等,也时常是一种促发与诱因。问题形成过程中,综述者的决策和思想变化也会影响综述的效度,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变量定义里概念的广度和在研究中搜索基本关系调节量使用的操作细节。”但从根本上讲,学术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思考和分析论证,它是从学术史和问题域中诞生出来的,而不是灵光闪现。好的研究论题往往被认为是那些可让学者得以安身立命、长期耕耘的极具延展性的研究论题。
就研究生而言,综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分析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首先,从对现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寻找问题。现有研究的缺陷可能是方法论的局限性、理论基础的片面性,也可能是研究设计的不足或研究方法运用的不当等,这些缺陷必然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其次,可以通过对不同甚至是矛盾观点的比较寻找问题。观点的不同可能是研究视角或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任何单一的视角或方法所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事物真相的一面,研究生可以从对矛盾观点的比较分析中得到启示。
再次,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或实践经验,寻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问题。
最后,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研究问题。“求助于若干最有关系的学科和它们所提出与运用的一些观点,有很大好处。”单一的视角或研究方法“就像戏院里的聚光灯,当用强烈光线照射舞台前方的某些部位时,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部位上,同时把其他特征降到背景和边缘的地位”;而多学科的视角或方法“就像所有灯光都照射在舞台上,人们的目光在整个舞台前后漫游”。将新的学科或方法引入某一领域的研究,用不同角度的“聚光灯”照亮研究对象的“某些部位”,有助于拓展研究的思路与视野,全面认识研究对象。
二、收集文献
确定选题后,要着手收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梁启超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见文献搜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收集文献可以是手工检索,即将自己阅读专业期刊上相关文献做成读书笔记卡片,也可以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论文期刊检索获得,也可以从综述性文章、著作等的参考文献中查到有关的文献目录。收集文献时,要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常常包括前期成果的概述和参考资料,可以使人很快了解到某一研究问题的现状。
同时,文献检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如何确定检索文献的质量。一方面确保从重要期刊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文章的研究意义、发展前景、问题准确性、假设可信度、方法认同度、实施可行性、结论应用性等筛选方式予以确保。
发现文献不足以支撑所要研究的论题。这时考虑材料不够健全,是因为你的研究论题是否学科前沿,还是当前所选择的学术视角过于狭窄,甚至是你所选择的论题根本没有学术价值导致的。之后,找到问题,及时和导师沟通以便对当前研究主题予以修正。
三、文献阅读与分类
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对于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要“批判地精读”。很多观点的分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献的观点,理解作者是在什么层面和意义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论。阅读时要做好笔记,如做摘要、批注、札记、卡片等,详细、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阅读的同时,要批判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以便发现尚未研究的问题。其次,思考不同文献之间如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它们与个人正在进行的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用连贯性思维和逻辑顺序表述文献综述。阅读文献就是要在阅读中找出难题、提出论证和寻找出论点的证据。最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可以参考的标准有:按学科领域分类;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分类;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分类;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运用分类等。
需要强调的是,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如重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提出的研究问题,当前研究的进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否则就是白读。并且,当对该领域比较陌生时,阅读的顺序应该是先中文综述,没有中文综述可以选择中文博士论文。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最短时间里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如定义、测量、分类、理论机制等,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可以做的研究有哪些,即使很多学者对国内文献一直嗤之以鼻。在此之后,再看英文综述和英文期刊文献,可以把握文中的专有名词的含义,准确理解国外作者观点,达到事半功倍。
四、文献论证与评估
阅读文献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不是立刻投入到文献综述的撰写,而是开展文献的评估和论证。文献综述的作用是寻求研究成立的合法性依据,从以往研究中发现学术传统与有用的方法论,通过批判以往权威研究———这个假想敌而凸显出本研究的意义。该目的的达成建基于扎实地文献评估和论证过程。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衡量文献的价值和关联性、研究的合理性、阅读收获和方法的恰切性,并力求把综述者主观因素的干扰成分降到最低。分析研究进展、文献对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的有用性,并制定论证方案是必须的。
论证方案是文献—论题—逻辑—方法—理论组成的路线图,也是要解决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如何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棘手的问题。论证是逻辑地呈现论据并推导出意图结论的思维过程。对此,文献综述中,常用“两类论证建立论证方案。
第一类论证是发现式论证,讨论并解释有关研究对象的已有知识。发现式论证就是呈现于你的研究兴趣相关的现有知识。
……论证的第二种类型是支持式论证。支持式论证以发现式论证为基础,对发现式论证中通过资料整合而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评论,并解决研究问题。这一论证的结果就是你论文的主题陈述。
方案的实施完全依据扎实的文献作为事实根据,通过令人信服的推理得出结论或前瞻性意见。不管论证的过程提供了多少文献,或多么高质量的文献,也不管使用了什么高明的论证方法,其论证过程必须在逻辑上能证实研究的结论文献综述的价值不只在于文献本身的价值,更在于综述者对文献的加工处理是否准确客观、自我阐释论证、告知以及发现问题与规律上。论证解决的是以什么线索来安排文献的,这个关键问题。这也是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姿态性综述和堆砌材料的惯常毛病的有用方式。
文献评估是对搜集的文献加以阐释、解读,并探求这些文献中的结论是如何成功解答问题的。文献评估包括作者论点与阐释是什么,该研究的重要性何在,作者要得出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问题详细度是否与重要性匹配,有没有对论点和论据做核实,是否客观对待观点的不一致性,参考文献是否密切相关,你从中获取了什么,你如何评价该研究,它与你的研究有何相关联性,是否揭示了论题的最新进展、最新态势,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等方面。
“综”是对文献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归纳分类、加工整理,使材料围绕某个论题的逻辑化、精确化;“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学术的、深入地、系统性理论阐述。文献评估就是“述”,它是上升到发现新研究和只有通过新研究才能解答的问题的高度的必然要求。文献评估要遵循从前提到命题的合理性原则,不能断裂逻辑规则的链条以保障结论的有效性。有效地批判性评估可以窥视文献与正在进行的研究见解的粘合点,准确定位文献价值,厘定概念范畴,揭示研究的问题所在,层次清晰地论证出研究目标和研究价值。
五、拟定提纲
在收集了相关文献之后,大致浏览阅读一遍,确定是否将它们包括在文献综述中。然后,对所收集到的文献作进一步的筛选,仔细阅读,做好笔记,记下所要综述文献中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在此基础上,拟定文献综述的提纲,准备撰写。提纲的重点是确定综述主题内容和正文的各级标题,有必要把每部分相关文献罗列在相应的标题之下。最后,检查文献资料是否充分、调整和优化论述观点和补充忽视的问题。
六、综合撰写
文献综述是规范的研究论文。它讲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合理、结论令人信服又能给人以教益。综述者须研究遵循学术规范,操用特定的学术话语,从学术问题生成学术问题。既不要把文献综述写出报告文件,也不要把文献综述写成了演讲稿或材料汇编。
综述撰写从设想最终模式起步,通过不断地写作和修改才能完成。在撰写中,综述者要意识到该过程是“先通过写作弄清自己想要说什么,然后再通过写作弄清应该如何说”,才能“促进他人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研究结论。
文献综述是基于某一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评述性论文,其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稍有差异。通常说来,文献综述包含前言、主题、总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前言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相关概念和综述范围,扼要说明研究现状、研究趋势、争论焦点、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给人以基本轮廓。
主题是综述的主体,无固定模式、格式。可按问题史综述(说明主题提出以及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不同学者观点;提出作者本人的认识和展望性意见),可按问题横向关系综述(对各方观点、各种方法、各自发展方向等加以描述和比较,给出优劣利弊,融合思想,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也可进行比较综述或以理论带动(全面系统的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取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者参考依据)。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是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和个人独创性的研究呈现。
总结部分是对文献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在研问题与前期相关研究的关联性,使读者既了解问题的过去和现在,又能展望未来,由此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
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讨有关问题的指向。因此,内容务必准确无误且有典范性又不宜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综述者一是切忌“把研究中的每篇文献或每个概念、数据都视为同等重要”,否则,那样写出来的论文“甚至变成四不像,那绝对不是一篇好的论文”;二是切忌“使用作者原话”,除非不这样就无法表述。否则,就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研究课题的语言),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原文的思想表述出来”舍此无他。
七、其他
要交代清楚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围绕一个科学问题来论述,类似于研究报告的“前言”或“问题提出”,最终要提出研究的问题,包括问题发生的背景、综述该问题的意义和目的。
回避教科书式写法。比如在文献综述需要介绍概念的时候,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对概念进行综述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基于这个概念的不同定义,分析定义是什么?具体的划分出发点是什么?不同的思路有什么合理性以及不合理性?这些划分方法对之后研究到底有什么借鉴意义。
处理好文献综述中的逻辑问题。
(1)为了避免文献的重复,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按照所涉及的问题来安排文献;在涉及到一个话题的时候,按照所涉及的问题来行文会比较好。
(2)文献的顺序问题。切记不要一上来就给结论。正确的做法是作者应该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加以分析,最后在这个基础之上给出一个结论性的观点。此外,作者在得出一个复杂结论的时候,能够结合文献给出一些重要的数据和事实,将对读者理解相关问题的复杂性有所帮助。
(3)以什么线索来编排文献。切记不要以作者为线索进行文献罗列。以关注的问题为线索,在每一个问题下对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比较。
切记不要利用另一篇文献综述中的内容。有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一篇相类似的文章,研究问题和当前要做的研究很相似,于是便把该篇文献综述中的综述直接引用。正确的做法是查找原始文献,查看原始文献中哪些学者进行了研究,或者针对每一个因素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其后作者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总结,并进行综述。
文献综述中提出假设要给出理由。有一些作者在提出假设前会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然后据此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里面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一般的在简单罗列几个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之后,就提出自己的假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使得自己的研究成为了对从前演技的重复,降低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一个简单的研究,既然实证研究都有了,那为什么还要研究。一般来说,在提出假设之前,作者需要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转自本硕毕业论文通关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