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重复率的“洗稿式”隐性学术不端行为是如何被发现的?
2024/8/5 17:10:32 阅读:28 发布者:
随着论文查重检测系统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高校等学术审查机构都使用查重系统对学术论文进行原创新检测,很多机构甚至明确规定了对查重检测结果(重复率/复制比)的要求。
但是,论文查重系统也有其局限性,论文查重系统因算法的局限只能进行文字比对或简单的语义比对,作者通过同义词替换、改变句子结构等方法,可以有效规避论文查重检测系统的审查。
对于经过查重检测后的低复制比的论文,不论内容质量如何,仅依靠查重系统给出的检测报告和重复率很难判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那么,这种低复制比的“洗稿式”隐性学术不端行为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严格来说,无论是出版社还是高校,论文查重系统的原创性检测只是辅助手段,具体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还要依靠审稿人、期刊编辑、导师等结合查重报告进行人为判断。
低重复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现,主要采用源文献挖掘的方法,通过常规检索和重点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各数据库中检索雷同源文献;然后,通过比对检出的源文献是否:存在较大篇幅雷同、存在实质性相同、存在雷同图片和(或) 数据等,查证是否存在抄袭。
(1)跨语种抄袭。
一篇经知网、维普或万方检测的低复制比论文。采用源文献挖掘方法,在Pubmed检索Methods第二句时,发现与一篇他人的英文文献有较大重合,经比对全文,发现研究内容呈全篇翻译式雷同、图片雷同。通过研究内容重复、雷同篇幅较大、翻译式雷同、重复图片等指征,可以查证论文存在跨语种抄袭、图片抄袭、指标篡改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2)中文文献抄袭。
一篇经知网、维普或万方检测的低复制比论文。在百度学术常规检索中英文题名,检索到一篇他人学位论文,经比对全文发现研究内容和指标高度雷同,且图片完全一致。通过研究内容重复、雷同篇幅较大、重复图片、数据雷同等指征,可以查证论文存在“洗稿式”抄袭、图片抄袭、数据抄袭/篡改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转自checkvvip查重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