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修改的一些智取策略
2024/8/2 10:12:33 阅读:25 发布者:
有过投稿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每一篇SCI论文成功的发表背后一定需要经历反复修改历程,在投稿后编辑来信中总会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补实验、润色、重整数据……这令许多作者在收到论文的修改意见后会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这是因为其缺乏好的修改策略。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拟定修稿策略
修稿一般分为写作修改和实验补充。收到修稿意见后,首先要理清思路,哪些是动动笔就可以的,哪些是要设计实验弥补研究证据的。
写作修改包括语法、拼写、专业术语、缩写词错误,图表格式、分辨率以及图表说明的补充,结构不匀(如讨论写得太少,背景介绍不充分等),实验方法描述不够清楚等等。这些修改虽然比较繁琐,但是毕竟动动指头就可以完成,不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因此,写作修改部分一定要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不要怕麻烦,逐一修改,尽善尽美。
比起写作修改,补实验是修稿的大头,不但要花心思,还要花钱花时间。因此这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跟审稿人Argue一下。Argue要有技巧!首先要肯定审稿人的意见是对的,建议也很好,但是你研究的重点其实在于……,委婉表示这个实验可以不必做,也可以引用别人报道的结果支持你的观点绕过补实验。
把握修稿回执的时间
当你拿到只有写作修改意见要求的审稿意见时,心里无比高兴,三下两除二弄完就直接回过去了,这种做法其实很危险。第一,由于时间仓促,你心里的兴奋也会导致你不会那么谨慎,可能不能十分完整的理解审稿人的要求,不能把所有问题整理清楚并进行完善的修改;第二,这么迅速的回复会让审稿人觉得你态度敷衍,对他的意见不尊重。因此,哪怕你只花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修改,也要放上2-3个星期,待心情平静下来,然后再次把审稿意见和稿子拿出来一一核对,保证没有错漏,再投出去。
重视编辑意见
一般编辑接到稿件会进行初选,过滤掉一些明显不符合该杂志要求的稿子,剩下的则分别送到相应的领域权威专家那里进行审稿。在规定的时间里审稿人会把稿件进行审查,然后把意见反馈给编辑。一般来说杂志社都会尊重审稿人的意见,编辑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相应的意见。但是如果他提出意见了,则是你的文章有重大缺陷,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重视编辑的意见,谨慎处理,毕竟决定权在他的手里。
转自麦德辑学术编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