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遵循投稿说明
每个期刊网站都会有投稿说明供作者阅读。投稿说明会列举出作者在论文提交时需要遵循的具体要求(例如,手稿构成、格式排版、图表要求、利益冲突声明等)。实际上,这个拒稿原因是最容易规避的,但是大多数作者都会在这里犯错。因此,一份从头开始就井然有序的提交是十分必要的。
2
论文内容有问题
引言问题:
引言不充分或不完整;引言不合逻辑,结构不明确;缺乏概念框架;研究背后的问题不清楚。
格式要求:
格式不符合投稿期刊的要求:参考文献格式不对,文章的字体、行距、行号等不对,缺少一些必要的声明等等都有可能就直接给你拒稿了。
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没有创新性:同行评议时建议拒稿的最常见理由是创新性不足,即没有足够新的科学发现或科研方法,只是模仿或论述已有知识。创新是科研的灵魂,原创性最体现学术水平。克服创新性不足的措施是在论文选题上多下功夫,完整查阅参考文献,避免模仿他人的论文,避免复述教科书或论文中已经存在的知识。
研究数据:
研究数据不真实:论文阐述没有逻辑性:数据收集问题是编辑和审稿人直接拒稿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必须清楚地说明研究的设计、使用的仪器和遵循的程序,使得读者能够重复研究。同时,还要附上实验装置的照片或详细示意图。
讨论或结论:
讨论或结论薄弱:文章得出错误或没有支持的结论;不加批判地接受统计结果;只解释积极结果;以与报告的数据不一致的方式解释结果。因此,作者应该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进行谨慎的解释和推论,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3
与论文质量无关的拒稿原因
论文质量并不是期刊拒稿的唯一原因,还有一些影响期刊决策的要素:
01
空间限制
期刊拒绝高质量论文并非少见,其主要原因是空间不足。期刊都希望发表能代表期刊整个范围的各种主题。纸本期刊只能发表有限数量的文章,因此编辑尤其需要精心选择可发表的论文。但开放获取期刊比较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因为空间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02
审稿人的素质和经验
根据审稿人本身的专业经验、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等,审稿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03
投稿量
很明显地,投稿量越大的期刊也会有更大的拒稿量。例如期刊每年收到的投稿可能超过一万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高质量的论文也难免会被拒。
04
期刊的决策策略
每家期刊的决策策略各有不同,例如有些期刊会拒绝所有大修的文章,而有些期刊会将无法确定论文质量的文章再送一次外审。
05
期刊在特定期间需要特定主题的论文
有时候期刊会需要出版专刊,或是只对当下的热点感兴趣,这种时候编辑在评估论文时,会有很明确的主题偏好。
06
多篇同样主题的论文投稿
如果期刊收到多篇同样主题的投稿,那么编辑很自然地会选择其中质量最好的,将其他论文拒掉,因为期刊不会发表多篇同样主题的论文。
选定拟投稿的杂志后,应该仔细阅读期刊主页上的投稿要求,并严格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准备,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查漏补缺。我们应当对自己的研究抱有信心,然后根据拒稿原因认真完善论文,提高文章质量。
每篇论文的成型都经过不断的修剪与调整。学术论文是比较讲究严谨的,所写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有逻辑科学性。
成功发表论文是一个结果,过程才是真正考验人。论文的发表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确认主题、查阅文献、科研试验、撰写论文、修改润色到最后的投递发表。
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修改是对于一篇初稿论文进行升华、提高发表几率的重要步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改自己的论文呢?
以下为大家提供三个方向,方便大家修改自己的论文。
01
修改材料
主要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删节或调整; 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
那么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必要,即选用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可靠;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在修改论文中,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凿有力;是否有出处;是否能相互配合说明论点;是否发挥了论证的力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要把不足的材料补足,要把空泛的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调换;要把不实的材料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坚决删除。
修改材料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查核校正,即先不考虑观点、结构、语言,只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包括对初稿中的定律、论断、数据、典型材料、引文出处等进行核对,发现疑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话,如有条件最好核对原文,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材料给予删除或改写准确,保证论文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材料的真实性是论证论题的最基本条件,对于不实的材料,引用只会造成论文的不真实,虚假。
第二步,根据论证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增、删、调。对于缺少材料或材料单薄、不足以说明论点的,就要增补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新材料,使论据更加充实,使论证变得更充分有力。对材料杂乱、重复,或材料与观点不一致的,则要删减,以突出观点,不能以材料多而取胜,应以适度为佳。对于陈旧、一般化的材料,则要进行调换,换上更合适的材料。论文材料的选择关系到论文内容的充实性,太少会让读者觉得泛泛而谈,太多则会让读者觉得赘余,所以数量上的把控也是尤为重要的。
02
修改结构
结构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校正,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调整结构,要求理顺思想,检查论文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段落划分是否合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要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
修改结构,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层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畅。一般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如果论文不设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去判断。例如,文章在内容上是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联系;全文的布局、层次和段落的安排是否有条理;层次的脉络是否分明、顺畅;各段的分论点是否明确、协调;对杂乱无章的阐述要疏理通顺;删去重复和矛盾的地方,补上缺少的部分,达到全文意思上连贯通畅。这也涉及到材料的使用,对于那些多余的材料,不能为文章提供清晰层次和思路的内容,要彻底删除。
第二,结构是否完整。论文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一篇论文要有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材料有分析的论证,有鲜明有力的结尾。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的主次、详略是否得当。对于缺少的某个部分要及时的予以补充,同时合理的安排各部分的内容。
第三,结构是否严密。一篇论文必须是论点与论据,大论点与小论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论文结构松散,要加以紧缩,删去那些多余的材料,删去添枝加叶、离题太远或无关紧要的句段。为使结构严谨和谐,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也要认真地考虑和修改。
03
修改语言和标点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论文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使文章精练,必须把啰嗦、重复的地方,改为精练、简洁的文字;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
如何加强语言的推敲和锤炼呢?
为了使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不能不锤炼字句,而锤炼字句,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对语言的锤炼加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所以锤炼不能脱离内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词,追求华丽。这是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的。
在修改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尽可能利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对生造词语、词类误用、词义混乱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毛病,要坚决改掉,坚决消灭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词。鲁迅说他自己写文章“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样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第二,对结构残缺、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不合语法的句子,要注意改正,使之合乎语言规范。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作家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字句要好,就必须反复锤炼、反复琢磨修改。
第三,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第四,检查标点、规范书写。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得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反之,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甚至产生歧义。检查标点符号,主要是看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以及调整点错位置的标点符号。修改时,要按约定俗成的用法,严格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
另外,修改时,对论文中的图表、符号、公式要检查,要合乎规范,对比较复杂的容易出错的,更应仔细校正。
转自闻刊科研1V1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