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引用、脚注、尾注、参考文献……很多人在写作论文时,都会分不清这些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详细介绍一下论文注释、引用、脚注、尾注、参考文献的区别与正确使用方法。
一、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些内容进行的补充说明,为避免影响论述的连贯性,所以作为补充性的内容列在文章底部或尾部。
被注释的内容可以是作者、作品、词语、句子、段落以及表格、插图等;注释的内容可以是对正文相关内容的补充、解释(说明注),也可以交代正文中相关概念、理论、句子等的出处信息(引文注),引文注也是参考文献的一种。
1. 夹注、脚注和尾注
根据注释所处位置不同,注释一般分为夹注、脚注和尾注。
(1)夹注
夹注指的是位于正文中的注释,一般是在需要注释的词句之后加括号注释,在括号内写明注文:如作者、著作名、出版年份等信息。例如:
(2)脚注
脚注也称页下注,指的是位于正文页面底端的注释。脚注一般与正文联系紧密,便于读者阅读。
脚注用于补充说明的例子:
脚注用于注明观点来源的例子:
(3)尾注
尾注是指位于论文正文尾部的注释。一般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较长、用脚注会影响正文阅读体验时,会使用尾注;同时也可以用来注释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出处,在全文的尾部进行注释。例如:
2. 注释的不同功能
根据功能的不同,注释可以分为标题注释、作者注释、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从学术惯例来看,前三种主要是解释说明,而引文注释则用来标记引用的文献出处。
(1) 标题注释
也叫“题注”,是对论文写作起因、发表情况、资助和指导情况、致谢等相关情况的简短说明。
(2) 作者注释
标明论文作者相关信息的注释,一般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或学历。有时还包括性别、年龄、籍贯、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等信息。
题注和标题注混合使用的情况比较多,例如:
(3) 释义性注释
也叫“说明注”或“内容注”,是对正文中提到的术语、资料、人物、事件或讨论的议题作进一步说明、评论或引申的文字。作者通过注释形式来避免影响正文的流畅性或打断读者思路。
上述尾注部分所举的例子,就是释义性注释。
(4) 引文注释
也叫“引文注”或“引文出处注释”,是对文章引用文献出处的标明,功能上与参考文献有细微不同:
引文注释可在文中出现多次,而文后参考文献只列一次;
引文注释需注明引用文字在文献中的具体出处(页码等),而文后参考文献只需列出文献基本信息;
引文注释可采用节略形式(如同前注等),而文后参考文献一般不可以节略列写。
例如,
(5) 其他
严格来说只有上述这四种注释类型,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混合型注释:
一种是标题注释和作者注释的混合,即在作者信息之后直接(或另起一行)说明文章的资助和致谢;
另一种是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的混合,即在释义性注释中提及其他相关文献,或在引文注释中附带说明、评论或引申。
二、脚注与尾注
上文已经说了,脚注与尾注都是“注释”的一种,都是对文本的一种补充性说明。由于尾注需要读者在正文与尾注之间来回翻阅,对读者阅读不是很友好,所以目前许多期刊论文和毕业论文一般都使用脚注,人文社科类论文使用尾注的情况比较多。
脚注与尾注的格式:
脚注与尾注都是注释的一种,一般学校毕业论文、期刊论文对注释的要求都是使用带圈数字来表示①②③。当然,具体格式要看学校或期刊的要求了,也有要求使用“[1]”“1”此类格式的。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你参考过的所有文献的汇编。
注释要和正文内容有对应关系,参考文献和正文内容不一定要有对应关系,一个给你很大启发的文献、对某一著作的整体参考或借鉴,都可以列为参考文献。不过,很多期刊论文会把尾注写成参考文献,但你心里要知道它的本质是尾注。
参考文献是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一篇论文可以没有注释,但绝不能没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都列在正文尾部,例如:
注意:参考文献≠尾注!
一般需要同时列出尾注和参考文献时,格式是这样的:
转自笃实核心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