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发表已经成为众多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展示科研成果,实现学术交流及推广的重要平台。对医学研究生而言, 在硕博期间发表的 SCI 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更是衡量其研究水平高低、决定学位是否授予的重要标准。而对于很多临床医生而言,SCI文章也成为其基金申请和职称评比中的加分项。
不过限于对 SCI 期刊缺乏相应的了解,不熟悉写作投稿流程、以及临床任务繁重无法花心思在论文后期修改润色上,导致很多医生在SCI论文写作、投稿和发表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无所适从,致使不少很有造诣的学术见解不能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交流。今天,我们就为各位介绍一下与临床医生想要发表SCI,从前期准备到选刊投稿都有哪些技巧。
写作前
了解医学SCI论文的可发表类型
动笔之前你必须要了解你将要投递的论文性质,才能进一步确定自己更擅长发表哪种类型的文章,以及接受此类文章较多的期刊有哪些。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先了解医学SCI论文的类型,下面为大家介绍五种比较常见的SCI医学论文的类型:
Original Artica
原著论文又称原始论文,即著作的原本。是作者经过具体选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结果和临床工作的总结,是作者的一手资料,也就是直接资料。
这个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
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
临床性文章我们用的比较少,因为我们临床医生大多数都很忙也没有时间,很少医生会致力于临床研究。至于文章的格式和字数要求,一般情况下是 3500 字到 5000 字左右,20 到 35 篇参考文献。
Case Report
病例报告是作者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病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医疗等方面提供一手资料的医学报告。相比于原著论文,病例报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没有那么多了,论文的篇幅也相对少些。
病例报告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病例报告(brief report),通常对1-3个病人或1个家族的病例进行报道,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图表在3个以内,参考文献数量在25篇左右;另一类则是临床问题解答(clinical problem solving),它通常报道相关疾病的诊治进展,或者临床医生及其团队对具体病例的诊疗方案,因此综合性更强,但字数一般也不能超过2500字,参考文献更为精简,一般在15篇左右。
病例报告看似好写,但仔细琢磨起来还是有很多门道。
SCI 期刊接受病例报道必须满足以下三点中的其中之一就可以,如果都不满足是投不上的。
病例报道必须是首次发现的新病例;
必须是罕见的,具有独特性的;
报道出来后能够证明某个专家的假说或者理论的。
当然SCI的病例报道在写的方面还要具备五点,缺一不可:
病人进到科室里他的一个症状是什么样的;
医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检测这个病的;
现在病人出现了这么多的一个情况医生是如何治疗的;
治疗的结果怎么样;
要跟踪随访,病人出院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三个月以后又是个什么情况。
这五点都要写到,但我们国内的医师大多数写病例报告的时候都会少个一两项。
Review Article
这里要注意的是,SCI的综述不是我们平常博士或者硕士论文里面的综述。SCI 的综述也不是一般人就可以发的。
综述论文其主要内容源于已发表的资料,就是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结合作者个人的研究资料和经验,把来自多种渠道的、重复的、分散的、甚至矛盾的资料,按照个人的观点和体系编排起来,使读者能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发展水平及跟进情况。
Case Serise
病例序列是三个病例以上的报道,这个建议大家没有一定的把握不要尝试,因为它牵涉到一个生物统计里面最难的Meta分析,这个是非常难的,基本上国内很少能找到会做Meta分析的医师,在国外学成的基本上被国外留下来了,回国的很少。
Letter
这个比较少见,这是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来往信件,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看了一篇SCI的文章,然后我们的这篇文章有个读后感或是一个连续的要告诉期刊,从而写出一封信的形式。
写作中
医学SCI论文的写作基本要求
原创内容
SCI论文的原创是基本的学术道德,SCI期刊虽不会过多提出要求作者的原创性,但保证原创是SCI发表的根本要素之一。原创性亦是尊重学术的一种体现,有原创性才有更深的学术交流价值。
新颖创新
任何一家SCI期刊杂志都不会收录毫无创新点的文章,这不利于SCI期刊杂志的长期发表,这明显与国内某些低质量杂志不同。包括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等。可以用新思维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新试剂做实验,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可以说创新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
条理清晰
一篇文章的条理如果不清晰会使审稿人感动困惑,这样就浪费了一个创新思路。在写Introduction部分时,比如写维生素D3在食管癌预防中的作用时,写作思路如下:先写食管癌定义,发病率情况,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我们研究血浆维生素D3水平在食管癌预防中的作用。这样写就非常随意,完全没体现出为什么是检查血浆内的维生素D3水平,而不是其主要体内主要代谢产物水平在食管癌预防中的作用。关于Introduction与Discussion的写作,达晋医学编译(http://sciedit.cn)上有足够的资料用来让大家学习,这里就不再复述!
目的明确
SCI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要阐述为什么要研究维生素D3在食管癌预防中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食管癌发病情况略作介绍(2-3个句子即可)。关键是找寻维生素D3及其代谢产物在食管癌预防方面的相关报道。通过检索发现,既往均为对维生素D3的代谢产物进行阐述,那么可以列举其主要代谢产物在抗癌中的作用及机理(挑选重点,要能自圆其说)。最后,要解释为什么是研究维生素D3而不是其代谢产物对食管癌预防中的作用,理由有:维生素是直接通过饮食摄入的,该研究可以为食管癌患者饮食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方法可靠
方法学部份可以从简,但一定要具有重复性。
结果可验
SCI论文发表的本质就在于此,如果是靠编造的数据那么结果就往往会出现偏差。其中的统计学部份,要找对方法,不能拼凑显著性差异,如果选择不当的统计学方法,也不能修改原始的数据。此为审稿人最看重的部份,一定会借助大量的信息检索或借助方法进行核实。
科研意义
SCI论文的Discussion并不是要求作者进行结果的进一步阐述,一个写好Discussion可以突出整篇文章的科研意义。
写作后
SCI投递发表的一些可取技巧
巧用影响因子选刊
如何选择合适的SCI期刊使文章得以顺利发表,这几乎是所有 SCI 写作新手感到困惑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人简单地认为,影响因子是越高越好。但是,建议在投稿之前,应当尽量搜集目标杂志的相关信息,了解该刊物的投稿须知(authors’guidelines)、办刊宗旨、杂志研究领域和偏好、出版形式及审稿周期等 。
某些杂志因受到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局限性,文章发表不太活跃,收录文章数量少,引用率低,从而导致杂志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但如果此类杂志在本研究领域很受认可,受该领域的研究学者关注度高。当然,笔者也不否认,在选择了合适的研究领域杂志的前提下,选择影响因子更高,审稿效率更高的杂志进行投稿,更是明智的选择。
投稿中的注意事项
Cover letter的书写
SCI论文投稿时需要递交一封Cover letter。Cover letter 的目的是让杂志的主编对你投稿的论文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首先 Cover letter 的称呼尽量不要用匿名,最好采用“Dear Dr/Prof.+ 编辑的名字”形式称呼。不知道编辑姓名, 可以通过“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board)”检索。恰当的称呼会让阅信人清楚感受到作者的诚意和用心。
另外,Cover letter作者自称一定要用“I”,而不是“We”。落款也是通信作者的名字,不必把所有作者写进去(唯一通讯作者的情况下)。杂志名字的要用全称,斜体字。撰写内容方面,一定要申明没有一稿多投,没有利益冲突等。虽然一般杂志也没有要,但我们也建议大家,在 Coverletter 中,将文章最主要的创新点精炼地表达出来。这样也利于编辑审稿。
推荐审稿人
推荐审稿人应尽量避免业界“大牛”。这些人一般很忙,审稿态度往往不积极,速度也慢。可以选择那些5~10年前很少发表文章,而近几年发表论文比较多的科研“新星”。这些人审稿热情一般较高,速度也快。
另外,对于曾经发表过与投稿论文所涉及主题密切相关文章,尤其是与投稿论文观点相左的专家,除非你有足够的信心能将其说服,也尽量不选做推荐审稿人。此类专家在评审投稿论文的复杂心态,可能会影响其对论文本身的客观评价。
其它注意事项
仔细留意杂志稿约,严格按照其要求准备稿件。投稿前仔细严格检查,最大限度避免单词拼写、数据不一致等“低级错误”的产生。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错误直接影响到审稿人对研究者的可信度和严谨程度产生怀疑。
转自麦德辑学术编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