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被忽略的稿件细节
2024/7/17 17:48:15 阅读:28 发布者:
01 题名缺乏推敲
【题名】基于“卓越青年人才”发文特征探讨我国青年编辑的学术成长路径
评审意见:目前的题名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1)将研究对象即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称为“卓越青年人才”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准确的表达?
(2)“发文特征”存在歧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发文”一词的解释是,作动词指“发出公文”,作名词指“发出的公文”,因此,不宜将“发表论文”简化为“发文”;另外,将研究对象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称为“发文特征”也不够准确。
(3)题名中的“青年编辑”范围太广,应明确界定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
02 论述欠缺专业性
论述比较牵强、表达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欠缺、讨论的问题不在同一层面等不足。
【题名】基于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的国内科技期刊发展思考
【框架结构】
引言
1 发展现状及分析
1.1 中文科技期刊存在局限性
1.2 国内优质稿源流失
1.3 学术不端行为屡现
2 高质量发展措施
2.1 重点提高期刊稿源质量
2.2 通过专刊/专栏强化定位
2.3 推进优先出版/网络首发
2.4 深度融合数字出版模式
2.5 健全国内期刊评价体系
3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27条
评审意见:论述内容扣题不紧,观点缺乏说服力。论文除引言、结语和参考文献外,主要内容有2章:第1章“发展现状及分析”,第2章“高质量发展措施”。这两个章标题都没有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其含义与题名中的核心词“思考”也缺乏吻合度,作者思考了什么无从知晓。这两章二级标题表达的观点,有的观点比较偏颇(如1.1、1.3),有的措施缺乏新意(如1.2、2.1、2.3),有的表述不够准确(如2.2、2.4),有的内容不够具体(如2.5),总的来说文章的立意站位不高、论述缺乏特色,说理性和说服力欠缺,对读者缺乏应有的参考启发意义,学术价值不大。
03 语言文字粗糙
语言不够简练、表达啰嗦、观点提炼和概括不到位、表达欠缺专业水准。
“例如,以《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主要参考的行业标准为陈浩元先生主编的‘科技期刊标准化18讲’,《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主要参照《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以及其他国际上流行的编辑标准,制定了一套适合英文版学报的编辑标准等。”
评审意见:此句将陈浩元先生主编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误为“科技期刊标准化18讲”并称为“行业标准”就很不准确,“其他国际上流行的编辑标准”也存在语序问题。
04 参考文献的问题
参考文献中作者名字错误,比如把某一参考文献的第一作者写成了第二作者。
参考文献数量过多或过少,堆砌参考文献,不相关文献太多,刻意回避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规范,比如参考文献表中:破折号“——”应改为“:”;没有著录卷号,“编辑学报,2021(2) : 229”应为“编辑学报,2021,33(2) : 229”。
05 英文摘要不过关
不要认为英文摘要不重要,这是写作论文的基本态度的体现。
作者可以借用翻译软件,但不能过于信任,对于学术术语机器翻译未必准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句子结构上往往存在前后次序的差别,表达方式上有各自最恰当的词语,并且与中文不一一对应。国内许多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是根据中文摘要直译成英文的,由于没有考虑适合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英文摘要往往使外国人费解。所以,在翻译摘要时一定要考虑到中英文表达习惯上的差异,通过意译将原文主要内容按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要逐字逐句、一一对应地生硬翻译。
自古“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都是古人传下来的经验,写成的第一稿往往是最不利于投稿的,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作者沉下心去挖掘。灵魂拷问:想要写成一篇名副其实的优质稿件怎么能不费心去打磨呢?
转自研硕论文社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