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ssion,讨论。一篇SCI中举足轻重的重要部分。讨论部分是用于说明结果的意义,并且强调整个工作对所在领域的贡献。所以,想要在这个部分得到审稿人的认可,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好一些正确的写法。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
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讨论之所以难写,是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指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解释实验结果。要写好讨论,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两个步骤:
A. 选择要深入讨论的问题。Results中有的结果是重要的,有的则可一笔带过。选择合适的结果在Discussion部分进行深入讨论,是写好该部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B. 对选中的问题按一定层次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说理要有根据、问题要讲清楚、讲透彻。选择的问题有时不只一个(多数情况是2个以上),因此要按一定层次描述清楚。一般来说,把最重要的放在中间,次之的放开头和末尾。放在中间能将评审人的情绪带至高潮,前面是铺垫,后面是总结。
对于SCI讨论的写作,有两种常见的写法:及格的写法和高级的写法。
一、及格的写法
分别针对每一段结果进行总结并强调意义,给出结论;如果有很多话题可以讨论,就挑重点进行讨论,比如和前人的其他研究结果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可以具体比较两个研究工作的不同,突出自己工作的科学性和优势,最终突出自己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讨论部分不应过多罗列和重复结果部分内容,这是常犯的错误,因为感觉没什么可说的,就重复结果来充数,即使是小文章,这样写也会让编辑和审稿人感到反感。那么在没什么可讨论的时候,怎么才能及格交差呢?
我们可以把讨论部分当成作文来写,分为四段写作:
1)类似本文的观点研究概况,与introduction类似,但更详细,不要直接复制引言部分,即使是重复的内容也改变一下语句。段末总结一下说这是本文研究的立题依据等等;
2)文章结果的一些解释,尤其是新的结果,通过解释目的是将文章串起来。这里可以再分为几个小段,它们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
3)针对文章的核心新意进行讨论,分析与前人结果的异同(关键点);
4)小结一下整篇文章的结论或指出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用来回避编辑和审稿人的提问),不要过头,不要提出特别宏伟的计划或不合理的内容,容易招致反感。注意结论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应避免过度阐释(over-interpretation),结论一定要和实验结果相吻合,亦不要过分强调研究的影响力。
二、高级写法
所谓高水平,就是因为我们要讨论的不是一个结果说明了什么,而是一个结果对领域内一个科学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产生了什么变化。猫老师表示,如果是随便一个其他领域的文章,让我写高水平的discussion那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主要是因为,你要对整个领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知道一篇文章讨论什么样的话题最高级。
比如说你研究了一个分子,发现它是抑制癌症的,但是它以前被报道是促进癌症的,这时候如果我们只围绕该分子是不是抑制癌症进行讨论那就是很一般的discussion写作,如果我们能从它的拓扑结构,或者不同的信号通路,不同的生化反应的诱发契机等方面讨论,才有可能是一篇高水平的讨论,因为它能为读者带来思路上的启示。
讨论部分的语句可以用下面这些句式:
开始部分,可以开门见山:
Here, we describe...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Importantly,..., suggesting...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短语和句式:
Overall, our studies establish the...
Although there are important discoveries revealed by these studies,there are also limitations. First,...Second,...Third,...Fourth,...Last,...Overall,...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ur results suggest a possibility of...
One important future direction of ...is...
To this end, we show that...
However, none of these approaches to date holds the...
Our studies serve as a proof-of-concept that...
This could explain why...
Alternatively, ...,may be operative...
Thus, future iterations of ..., may in fact demonstrate even greaterpotency of xxx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ck of...
In summary, we have identified…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se studies thus offer a new strategy to treat...
总之,要写的高级不容易,但是要写的中庸却简单的很,只要围绕研究目标及假说合理地阐述研究结果,避免实验结果的简单复述和没有实际数据证明的言过其实的内容,就妥妥的了。先把一般的写法拿下,经过经验和心得的积累,离更上一层楼还会远么?
投稿之前对稿件进行一番自我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避免稿件因一些简单的疏忽而被拒稿,同时还能进一步发现稿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见刊几率。那么,关于学术论文投稿前的自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处于学术前沿,能否反映学术研究的现状、新动向和新趋势?对于课题的选择,我们应该避免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避免思维的从众倾向。科学研究要从资料出发,思维要在已有思维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容易受其束缚;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又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观念、特定的文化氛围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摆脱束缚,排除干扰,真正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才会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写出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二是避免思维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完成离不开对问题的潜心思索,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路,思维完全定向运动,心理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和明显的趋向性。当沿着一个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屡遭失败,久无突破时,就要主动考虑调整思路,变换思维的角度,谋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避免思维定势造成的消极影响。
为了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同别人讨论,或翻阅新的资料,以接受新的刺激,用新的信息启发自己的思想;另一种方法是把正在研究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使原有的思路逐渐淡化,使思维跳出原来的圈子,走出“原地转”的境地。
三是避免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包括研究者自身性格特征中的一些不利方面,都可能会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妨碍,因而要注意克服。
第二,研究观点是否扎实、可靠,研究结论是否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三,是否已经表述清楚?自己能否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出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这样就可以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表达清楚,是否鲜明、突出,是否有新意,是否站得住脚。
第四,论文的材料、数据和图表是否准确、简明和完备?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条理清楚、层次明确、逻辑完备?有无错别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
在做实验的时候要提前将实验步骤详细做个计划,一旦实验过程中有数据发生变动的话要及时将发生变化的实验数据整理出来,最好能对变化的部分做一个详细的解释。还有就是在整理实验数据的时候要经常查阅与自己论文主题相接近的新论文,一旦与之发生冲突要及时调整。实验整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内容呢?
1.做实验前,尤其是新实验(哪怕是实验室其他人已经做了N遍的实验)先尽可能的写清楚实验步骤(protocol), 这个protocol最好用英文写,并且做成电子版,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印一份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后再用该protocol, 只需写明:参见xx页(refer Pxx。这样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很方便了;
2.新的实验结果一旦得到,要将数据尽快整理成图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质量和格式就和准备发表一样,哪怕是阴性结果,并且将实验的相关信息和参数尽量详细列出,这样以后无论是开会做presentation还是撰写论文都会方便很多;
3.如果是阴性结果,和预测的不同,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无别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来实验方案乃至整个实验设计;
4.同样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我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查Pubmed(生物医学最着名的、最重要的摘要数据库), 看相关领域是否有新的论文发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结果已经发表,就要及时调整实验方向。
第五,注释格式和参考文献是否到位?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了作者治学的态度是否严谨,文献的数量反映了作者的阅读量,参考文献的质量反映了作者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如下: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第六,作者信息是否完备?是否提供了电话、邮箱、作者单位和职称等必要信息?要把联系方式写上去,有的作者在投稿时不写联系方式,这样,编辑难以直接联系上。准确来说,投稿要注明作者信息,如姓名、性别、电话、通信地址、邮箱、工作单位、职称、研究单位。
第七,有无涉嫌剽窃。文章剽窃是期刊的底线,一旦出现剽窃问题,不仅会使作者声誉受损,而且也会让期刊声誉遭受打击。不管是有意的抄袭,还是无意的重复,作者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旦被认定为剽窃,将会进入期刊的“黑名单”,影响今后的学术发表。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不能剽窃他人的文章,也不能自我剽窃,也就是同样的文章重复发表。
转自SCI辑文编译助您学术之路无忧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