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写一篇文献综述:基于学位论文写作的需要

2024/7/12 9:25:31  阅读:73 发布者:

写文献综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文献综述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位论文的质量。之前在《如何写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文中已提及该如何写文献综述,但是我认为有必要写一篇文章专门来讲讲文献综述该怎么写。起因是我近期看的几十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写的实在难以恭维。文献综述甚至不参考任何一篇CSSCI期刊论文。这种开题报告除了贡献了一些字数,对开题报告的写作和未来学位论文的写作没有任何的意义或贡献。

在很多人看来,文献综述,就是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和述评。把理解为综合,把理解为述评。这么理解文献综述也不是不可以。但多少有未能达意之嫌。

文献综述的英文是literature review,重点在于reviewreview这个词有回看、回顾的意思,也有评论、评价的意思。例如世界顶尖的经济学杂志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就可以翻译为美国经济评论。我把文献综述理解为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并加以评论。

要做文献综述,首先要知道文献包括些什么。文献是一个容器,里面的内容很广,种类很多。文献包括书籍、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工作论文、会议论文,以及报纸、网站新闻、政府出台的各种文件(政策、条例等)、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等等。宽泛地说,除了你正在写的这篇论文或书稿之外,其他文字性资料,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都可以作为文献。

写一篇好的文献综述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检索文献。

很多同学会说,检索文献还不简单吗?用中国知网,输入检索词、短语,再点击搜索就可以了。文献检索并不简单。文献检索的目的是寻找与研究话题相关的文献。寻找文献至少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政策法规类的文献。政策法规一类的文献最好到颁布的部门官方网站上寻找。

二是数据库检索文献。常用的中文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检索引擎,如百度学术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检索文献。常用的英文文献检索数据库,如Jastor等;出版集团,如Springer等。这些都是获取英文文献的来源。

三是从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文献。从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文献。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尤其是外文文献,如英文文献。国外学者写论文或著作,一定会引用这个话题领域最经典的文献。因为如果不引用经典文献,就过不了审稿人的关卡。审稿人的逻辑是这个话题领域最经典的文献都不引用的话,你根本不可能做出更好的研究,直接就把论文毙掉了!早些年,我国学者们写文章不太注意列出参考文献,近些年已有很大的改善。所以,在我国学者论文的参考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经典文献。

第二步:筛选文献。

原本想把文献筛选与文献检索放在一个部分,几番思考后,我决定把这一部分拿出来单独讲一讲。很多研究生可能会有这样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只要是找到的文献都是好的,都是可以模仿的。这一认识会让我们误入歧途。甚至一些硕士研究生模仿别人的硕士论文,而不顾所模仿的论文质量。如果说别人写的论文是80分的水平,你又模仿不到人家的一半,你的毕业论文想过关,那是白日做梦了。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包括正式发表和未正式发表的两类。以中国知网为例:期刊论文是正式发表的文献,学位论文是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学位论文是知网从学校或从研究生手里买来的,并且没有优劣、好坏的审核,所以我们能查到的学位论文水平参差不齐。这已经是一个共识。所以,最好不要轻易模仿学位论文!

 筛选文献的标准就两个:一个是与你要研究的话题领域或研究方法相关;另一个是文献必须是高水平的文献。

 第一个标准很好理解,但对于一些研究生来说,却不容易做到。找了一圈下来,各个数据库都尝试过了,可能没有找到相关文献;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没人做过相关研究。这是一个不恰当的、草率的结论。比如你有没有更换检索词。例如我要去找关于流动儿童的文献,关于随迁子女的文献也要检索出来。否则,你会丢掉至少一半的文献。

 第二个标准是高水平文献。我认为高水平文献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一是文献的作者是学术领域里的大牛,即文献的作者是学术领域中的权威人物;二是文献发表于权威的学术杂志或权威出版社,例如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必须发表于CSSCISSCI检索的期刊;三是引用率要高,如果与你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中有一篇文献的引用率上千甚至上万,这篇文献必须要看,因为很多研究都可能由它延伸出来的。我把不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的文献称之为三无文献,最好不要参考这种文献。这种文献会直接拉低你的论文水平。

如果你在CSSCISSCISCIEI等检索文献中找不到任何与主题相关或相近、相似的文献,那么我的忠告是放弃这个题目,重新选题。核心文献都不关心的研究问题,你去研究,你就把自己置于学术研究的边缘了。相关研究越少,你可参考、借鉴的文献就越少,做起来越难。相反,已有研究多,积累的经验就多,你可以学习或参考的经验就多,做起来越容易。

如果你的学位论文想做成实证研究,那么核心参考文献必然包括相关的实证研究类文献。近期看的几本开题报告,都计划做成实证研究,但是核心参考文献没有一篇实证研究类的文献。不知道别人如何做的研究,你如何开展你的研究呢?你怎么能比前人研究更加完善呢?

在检索文献之后,你起码要知道一个事情:在这个研究领域哪位学者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最多。如果找不到,那么一定程度上来说,你找到的文献数量还不够!请继续检索文献!

第三步: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是目前研究生的弱点,至少是很大一部分研究生的弱点。如何阅读文献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在《如何写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介绍了一些。这里专门介绍一下如何阅读文献。阅读要由精到粗,由慢到快。

阅读文献的目的是了解已有研究做了哪些工作,例如:回答了什么问题(problems and questions),如何解决问题(即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我让学生在读文献时做一个excel表格,把要得到的信息填到表格之中。哪些信息呢?文献题目、文献的出版信息(如出版社或杂志、年份等)、作者、理论基础、研究问题和研究疑问、样本、研究工具(问卷或量表等)、模型、统计方法、主要结论或核心观点、文献的贡献与不足。这些是读完一篇文献必须要知道的信息。

有些同学会问,这么多信息,怎么可能做到由精而粗,由慢到快?这就是很多老师都强调读经典文献的原因。大部分文献都是对经典文献的修修补补后完成的。找到一类文献的老祖宗,仔细研读,然后再读其他文献就会容易得多了。几年前,指导一个研究生做关于课程难度的研究。在国内,东北师大的史宁忠及其团队做了开创性研究,其后关于课程难度的研究几乎都由这篇研究衍生而来。把经典文献读透读懂,其他文献就很容易读了。

在读实证类研究文献时,很多研究生面临的困难是看不懂其中的研究方法。看不懂研究方法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很多学校开设的研究方法类课程讲了很多理论,缺少数据分析方法的内容。这主要是受师资条件的约束,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能像北师大教育学部那样能开设十门左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我并不认为这是研究生读不懂研究方法部分内容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非常痛恨的一个逻辑是:老师没教,所以我不会。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人类社会早已不复存在了!我细数自己在研究方法领域会做的东西:我能做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量化研究统计软件,我精通SPSSSTATAAMOSLISRELHLMM-plusGpower;为了不花钱使用质性数据分析软件,我还研发出用word分析质性数据的方法。除SPSS外(这是研究生期间胡咏梅老师开了两门课,共6个学分),其他的那些都要有老师教我才会的吗?不是,更多的是自己学来的。所以,研究生们看不懂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教师没教而在于学生不学。

另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是研究生普遍轻视研究方法,更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研究方法。去年秋季学期,我给研究生开了《教育调查数据分析》,但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在我的高压之下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招来了诸多的抱怨,学生们认为这门课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我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学。20126月,去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理工大学教育学院访问,那里的老师不会开设统计方法的课程,学生在做论文时需要使用统计方法,那么去自学。那里的一个博士用结构方程模型做的研究,私下问他们研究方法的课程,回答是自己去学,没有相应的课程。

现在网上关于研究方法的学习资源远比十年前要丰富的多,简直天壤之别。遇到不会的,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大量的资源,甚至还能找到教学视频。我们不需要学会所有的统计方法,至少要搞清楚、弄明白在与研究话题相关的文献中出现的研究方法就足够了。搞清楚、弄明白的标准就是自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做一个类似的研究,而且不会出错,还能恰当的解释统计结果。

一些研究生的问题在于自学能力有限。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看了几个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暂且不说问卷题目设计存在的问题,在论文里统计工作是做了,有的还做了很多,但都做错了!

我甚至有了一个想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要求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另一种是只有学历证书。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允许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可以做专题研究、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分析等几种,目的就是降低专业硕士获得学位证书的难度。但是即便是降低难度和要求,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做学位论文。甚至可以说,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普遍不具有极尽全力完成学位论文的精神。一个研究生跟我说,只要能毕业就行!他就本着这样的态度写毕业论文,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一些研究生本着全力以赴的精神尚且不一定能写出合格论文,更遑论一种合格就行的态度呢?

第四步:撰写文献综述。

阅读文献之后,就要开始写文献综述了。阅读文献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础性工作。这个基础性工作没做好,文献综述也不可能做好。

写文献综述切忌像记账一般地把文献一一列出之后,再来个综上所述总的来说。作为读者,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出来的结论,也不知道如何结出来的观点。

很多研究方法课不讲如何做文献综述,学生也不会做。不会做,学啊!研究生怎么学呢?找篇硕士论文,人家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这样做可以吗?可以!但是有个基本前提,人家写的文献综述得是好的。仿照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模仿个五六分像,还能写出个说得过去的文献综述。如果模仿的就是一个不怎么样的文献综述,能写出什么水平的文献综述就可想而知了。

昨天看一个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民办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基本前提是弄清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且看这个研究生的一段文献综述: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理解研究来看:唐玉光(1999)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要经历一段发展历程,从不成熟走向相对成熟。其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是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了态度的转变和情谊的发展。叶澜、白益民(2001)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成长或者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刘秀江、韩杰(2003)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人,教师是学习者,教师是研究者。崔允漷(2011)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刘捷(2011)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杨天平(2012)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个体成长的过程,将理论上的知识转变为现实的实践,在此过程中,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价值。

这段文献综述引用了6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不缺乏知名学者。问题是,看过这些文字后,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是什么呢?从这些文字中,我是看不懂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更不知道这个研究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什么。其实,这个研究生也没弄明白啥是教师专业发展,所以这个论文被我毙掉了!

有的研究生会感到困惑,在概念界定部分可以做文献综述吗?当然可以了!而且必须在分析已有概念、内涵、外延的基础,才可能有理有据的提出自己的概念。我们假设上面的例子中那个研究生对文献的理解和引用没有歪曲作者的原意。不妨我们一起逐条分析一下6个文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唐玉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个概念是有缺陷的,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更适合于描述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中,只有少部分教师是新手教师,而大部分教师是熟手教师。对于熟手教师来说,没有成熟,只有更加成熟、更加熟练。此外,唐玉光的概念只关注了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少应包括3大领域12个维度(感兴趣的同学自行百度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相较而言,唐玉光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域较为宽泛,不够具体,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叶澜、白益民的概念也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或教师专业结构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新手教师,也适用于熟手教师,适用范围要大于唐玉光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但是,叶澜与白益民的概念并没有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维度。

刘秀江、韩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偏颇,只是描述了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如学习者、研究者等,既没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也未能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维度。他们认为教师是专业人员,这一定位是不需质疑的,但是这个定位并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源于教育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变化。

崔允漷的理解更多地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根据崔允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但并未指出教师哪些方面专业能力的发展,未能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

刘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一方面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另一方面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方法和结果。专业组织是教师专业的支撑条件,终身专业训练是方法,专业自主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专业组织是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支撑条件呢?不一定的,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能要依赖专业组织,还有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依赖于专业组织,如自学、教学反思等。所以,刘捷的理解可能束缚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限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刘捷的概念承认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的特点,与叶澜、白益民的概念类似,要优于唐玉光的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教师专业发展概念。

杨天平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同样认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与唐玉光类似,认为情感、价值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不同的是,杨天平更强调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即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转化的表述可能会使教师对专业能力产生误解,因为对于教师来说只能是把一些教育理论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而不是转化;此外,有些实践能力不是由理论知识转化而来的,例如一些省属院校的师范专业,非常重视实践能力,如说课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几乎为零。可见,实践能力的来源不仅仅只有理论知识。

我们对每一个概念或内涵都分析之后,可以用综上所述做总结并得出自己的概念内涵和维度了。这里给读者留个任务,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内涵或维度呢?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稍后,我会在留言区发布我的写法。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的综述可以帮助我们界定清楚自己的核心概念。针对已有相关研究做的文献综述工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甚至可以称之为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是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做实证研究类的学位论文,那么研究综述就应以实证研究类文献作为研究综述的主体文献。

但是有一部分研究生由于研究方法,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瘸腿,不愿意,也没有能力阅读实证研究类的文献。

我在做博士论文时,文献综述部分综述了所有能找到的、已有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无一例外地使用了统计分析。因为实证研究不多,我就逐个的分析,分析样本的代表性、分析数据指标的意义及适用性、分析模型中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恰当性等,并分析每个研究的贡献与不足。逐一地分析之后再来个综上所述,指出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为自己研究的开展做好准备。

但是,一些研究生的做法是简单地罗列文献,只做了文献的搬运工,却不做分析。或者,在综上所述部分直接写点深度不足,甚至肤浅的评论,让读的人摸不着头脑,不知评论如何出来的。

继续以民办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为例,讨论文献综述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大的研究领域,包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测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力等等。不熟悉这个领域的同学会问,这么多的方面,都要做综述吗?不用。但是为了让评审专家认为你对这个领域很熟悉,可以大致介绍下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问题大致有哪些。然后,再根据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做深入的文献综述。

那个研究生在论文中的一个部分是描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果是你,你在这部分写些什么内容呢?)。民办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就是现状,是在论文中应该予以呈现的内容。在文献综述部分综述哪类研究呢?必须要综述测量或调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方法、量表或问卷。回顾一下前人用什么方法测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用了质化研究方法还是用了量化研究方法?如果是质化研究方法,用的访谈、观察,还是什么?访谈题目怎么设计的?观察表怎么设计的?如果用了量化研究方法,量表怎么设计的?问卷怎么设计的?已有测量方法或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如何?逐一的分析优势与不足,再相互比较,最后根据自已手里掌控的资源(获得数据的渠道),就能选择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测量方法。

遗憾的是,那个研究生在文献综述部分,没有任何的文字或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测量相关。

那个研究生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部分呈现了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发展意愿和参与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我认为不恰当,至少学历和年龄是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内容。倒是可以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中的两个内容。关于意愿和积极性是否属于专业发展现状是值得讨论的。现状往往是指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的,既不是过去发生的,也不是未来发生的。再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来说明意愿和积极性:

第一个故事:2015年和媳妇儿去马尔代夫度蜜月。那里饮食以西餐为主,媳妇儿很开心,说我就喜欢吃西餐。对马代的西餐充满期盼,吃西餐的意愿很强。去了之后,在岛上吃了一顿西餐,说这里的西餐不好吃,我只喜欢吃中国的西餐。吃国外西餐的意愿归零。

第二个故事:我女儿的幼儿园有课后兴趣班服务,其中一个班是舞蹈班,她一定要去,很有积极性。去了两次后,再也不去了,因为她跟不上,怎么商量都是不去的。

这两个故事说明在未真正体验过或参与其中时,所谓的意愿和积极性都是不可靠的。在一些公办学校的教师不太喜欢参加专业发展,甚至抗拒,意愿低,积极性也低。在我看来,意愿和积极性是影响教师参与专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水平的变量,而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本身。

有些同学会问了,如果我不想做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而是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要综述哪类研究呢?

你要阅读和综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素的实证研究,一定要记住,是实证研究。有大量的研究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当然国内研究可能不太多。你要做这类研究,至少要在文献综述部分呈现三个内容:一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测量;二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三是证明影响因素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关系的模型和统计方法。具体组织文献综述的框架可以有很多种,但一定要让读的人很容易读懂。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段研究综述,放在评论区,我会一一回复)

写文献综述需要至少回避两个问题:一是文献综述与论文脱节的问题。文献综述必须为论文写作服务。看过很多论文,文献综述只是文献综述,实证研究部分只是实证研究部分,生怕二者发生什么关系。虽然是论文中的不同部分,但是文献综述必须要为论文的写作服务。研究问题的提出需要文献综述作证,你的研究问题应是前人未做过的;研究意义需要文献综述作证,尤其是理论意义,你不了解已有研究,不可能写出研究的理论意义;创新之处需要文献综述陪衬,你做的还不如已有研究好,你还做什么学位论文。实证分析的模型和统计方法,需要参考或者改进已有研究中的模型或统计方法;结果的讨论需要依托于文献综述,与已有研究结论做比较;原因分析和对策同样需要文献综述提供支援,至少可以证明你找出的原因或提出的对策没错,如果通过比较证明你更高明,你就厉害了!如果上述的都做不到,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文献综述没做好,要么是论文没做好。

二是摘抄文献中的原话。有很多人在文献综述部分大量复制文献中的原话,还没加双引号,那就是抄袭。怎么能做到不抄原句呢?看过文献后,把文献合上,转述文中的观点或内容。

实证研究方法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