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么写?
2024/7/12 9:23:05 阅读:23 发布者:
摘要是从正文中提取出来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方面内容的精练语句组合。虽然摘要页面位置在正文之前,但写作时摘要放在正文完成之后。写摘要关键在于提取和精练。正文写得好,摘要才可以写得好。
1、摘要的页面空间位置
我们用关键词检索文献资料时,系统会自动给出匹配度高的一些文献,展示文献的题目和摘要。检索者如果认为有参考价值,会进一步阅读正文。正文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与讨论(Resultsand 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四个部分。一篇论文的页面顺序是:题目(Title)→者信息(AuthorInformation)→摘要(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与讨论(Resultsand 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致谢(Acknowledgement)→参考文献(References)→支撑材料(Supportinginformation/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这个顺序的安排是为了读者的阅读方便,也就是让读者首先看到题目和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再看摘要,决定是否与自己兴趣相关,是否需要继续阅读下去。如果需要继续阅读,读者可以选择先读正文某一节或全部,如果希望了解研究背景和动态的,先看“前言”节;如果希望了解研究方法的,先看“方法”节;如果希望了解作者的研究结果和如何开展讨论的,先看“结果与讨论”节。也有先看作者的结论的,了解结论的指导作用。因受到文章篇幅的限制,有很多的数据和结果不能放在正文内,所以还有支撑材料/补充材料节。
2、摘要的本意和时间位置
可见,摘要放在文章正文之前,是为了读者的阅读方便,并不表示写作时摘要在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完成。实际上正好相反,摘要在题目初拟、正文定稿之后写。也即是写作时摘要在最后写,时间空间上在最末尾。
为什么这么说?从“摘要”二字的本意可以看得出来。《广雅》对“摘”的解释是“取”,“要”的解释是“重大,值得重视的”。
从摘要的英文单词“Abstract”来看。abstract [’æbstrækt]源自印欧语词根tragh-,演变为词根trahere-,是“to draw,drag,move(抽,拉,移开)”的意思。前缀ab- 是“off,away from”的意思,遇到字母t时,演变为abs-,与词根trahere-一起构成动词abstrahere。拉丁语中动词abstrahere,意即“抽离,拉走,剥离,使转向(to drag away, detach, pullaway, divert);动词abstrahere的过去分词形式为abstractus,意思是:拉走的,剥离的,抽提的 (drawn away)。十四世纪中期,由形容词abstractus演变为名词abstract,指没有具体实指的名词,也就是抽象的名词(n.)。15世纪中期,名词abstract的意义延伸为:文摘,删节本(abridgment or summary of adocument)。1610s年代,哲学上用abstract指“一般性对象(a general object )、没有实指的观点(idea without regard to matter)”。在现代英语中,abstract可用作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分别为:(1) n. 摘要, 概要, 抽象;(2) adj. 抽象的, 深奥的, 理论的;(3) vt. 摘要, 提炼, 抽象化。
从词根学上看,前缀ab- = off,awayfrom,from,“离开,剥离,掉下”之意。词根tract-, treat-=to draw,drag,pull,“拉、曳、抽”之意。“abs- + -tract”构成abstract,含有“抽离下来的东西,抽离出来的文字→从正文“前言”、“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四节中抽提”之意,也就是“摘要”,使读者从摘要可以看出论文的全貌。
显见,英文“abstract”和中文“摘要”的内涵意义是相通的。“摘要”就是“提取正文中重要的信息”、“从正文中提取的重要信息”,也就是分别从“前言、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各节中提取,既然是需要从正文中提取,那么就一定是正文先写好,才可以提取。在写正文之前,需要初拟题目,在撰写前言和结果与讨论时,需要引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标注和列表也在撰写正文时完成。所以时间位置上,摘要是写在正文之后。
3、摘要的提取要素
摘要是从正文中提取的重要信息,那么需要提取哪些要素呢?“前言”节包含“背景、现状和趋势、科学观点、目的、意义”五个部分。“方法”节包括“材料、仪器设备、原理和方法等”,是为解决前言中提出的科学问题而设计、规划。“结果与讨论”节包括“结果、讨论”,是展示研究结果,开展比较、趋势、关联性分析,通过假设、演绎、推理、论证前言中提出的科学问题,以实现前言中提出的目的。“结论”是在“结果与讨论”基础上,总结得到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
对于读者来说,希望从摘要中获得论文作者“基于什么背景、希望达到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获得什么结论”五个方面的信息,因此,摘要也就是需要从前言中提取“背景和目的”,从方法节中提取“方法”,从结果与讨论节中提取“结果”,从结论节中提取“结论”。可以简记为“BPMRC”,即“Background-Purpose-Method-Results-Conclusion”。可以看出,摘要不是在于“写”,而是在于“取”,只要正文写得好,摘要一定能提取得好。当然,这个提取不是简单地从正文各部分提取文字和句子,而是提取重要的内容,重新组织语句,使之具有缜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思路清晰、简明扼要、一气呵成。这一结构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摘要的写作。有时候期刊等出版机构对摘要字数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有的要求少于400字符,有的要求少于300字符,甚至有的要求少于160字符。这就要求在写摘要时,除了从正文提取重要要素外,需要对摘要文字精挑细捡、字斟句酌、推敲打磨。此时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删除背景(B)介绍语句,合并目的与方法语句(P+M),合并结果与结论语句(R+C),变成PMRC,有时候为了表达的方便,顺序会作调整,变成MPRC结构,写成之后的摘要往往MP在一句话中体现,RC也会在一句话中完成,摘要写作除了内容新颖外,对作者的写作能力、文字功夫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平时开展研究工作中不断开展写作训练。
4、摘要和结论的异同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摘要是从正文各部分提取出来的,包含了正文“结论”节中的内容,因此,摘要和结论的异同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结论仅仅是摘要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结论是“结果与讨论”节的总结和升华,从结论可以看出今后的方向。结论包含于摘要之中,在正文中,结论不能写成摘要,在摘要中,不能把摘要写成结论。
转自研究与写作方法探讨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