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学术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使用时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必用性原则
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学术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笛卡尔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发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可见,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做出一定研究成果,必须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二、明确性原则
在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研究成果中,明确把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来,这样做至少有两个作用。
其一,可以增加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以利于读者审核、检验;
其二,可以为以后做相关课题或项目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进而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或者是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在论文的摘要中都要用一定的篇幅来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描述,清楚表达对研究数据的处理过程,对论证材料的组织和加工,对自己理论运用和实践活动的思考。
可以说,没有研究方法的论文是不符合要求的,没有明确提到使用何种研究方法的论文也是不完整的。
三、恰当性原则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方法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对象。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要首先了解所在学科及研究课题的特点、性质和研究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
如在物理学领域,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的研究方法在选择上是有一定区别的。
简单来说,实验物理首先要考虑的是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获得相关数据后再借助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再分析数据,通过模型法、比较法等来提出一个科学结论。
而理论物理则通常是建立假说,设计模型,然后通过动手实验、理想实验来验证假说,当然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大量用到形象思维、直觉或灵感等的逻辑思维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系统科学方法等。
再如在社会学的具体实践研究中,通常会用到抽样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来进行相关调查获得相关资料,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分类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借助数学方法推出模型或者是得出实质性的结论。
外语研究当中,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而相应采取的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侧重。在语言系统研究中多采用演绎法、推理法;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方面多用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做定性研究、比较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哲学研究则是采用抽象与具体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的方法和比较法等。
四、选择性原则
选择研究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比如,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思维方式,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假说经过实践的验证可以上升为理论。
假说包括基础事实、背景理论、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等基本要素,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易变性。
在科技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都提出了一系列假说:数学中的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物理学中的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假说,化学中的门捷列夫元素同期说,天文学中的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
从中不难发现,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运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
黑箱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控制论方法,它是在对研究对象内部情况还不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外部观测和试验来考察其输入和输出情况,进而认识其功能和特性的系统。它比较适合从整体上、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研究问题。如可以通过对社会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研究,考察和认识社会现象,对社会系统作整体上的探讨。
五、一致性原则
研究方法是人们从大量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特别是直接产生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中所获得的结果——知识。因此,研究方法通常是要与一定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也就是与研究内容有一致性的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系可以比拟成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以实践为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意识,而研究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在一种具体方法使用的过程中,研究者既要对研究方法的“性能”有充分的认识,也要对研究内容的特点有所把握,以避免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互斥”。
如社会观测方法是以社会为其研究内容,而自然观测方法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如都有其客观感性形式和客观规律可寻。但是由于社会是由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人组成,而自然界则由无意识的自然存在物构成,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从介入程度来看,观测者只能从外部来观测自然现象;而在社会观测过程中,观测者要从事社会调查,往往要深入到观测对象中。
从时态特点来看,自然观测大多是在共时态意义上进行的;而社会观测除了做共时态的静态观测外,还需要进行历时态的动态观察。
从价值特性来看,自然观测中,观测主体容易保持价值中立;而社会观测中,主客观双方互相缠绕,观测活动往往具有非中立价值性。
从环境调控角度看,在自然观测中,实验的条件往往可以严格控制;而社会观测中,试验就具有非完全受控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术研究,研究方法的使用对于社会进步、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均有重要作用。
转自学术国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