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选题报告是研究生受领学位论文撰写任务后而开展的文献查阅、现状分析、预先研究等相关前期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全面考察研究生对相关研究任务的认识深度和准备情况;另一方面,选题报告也是指导研究生今后开展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描述了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等关键内容,对于评审专家准确评估学位论文的研究意义、学术价值、预期成果等问题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但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撰写过程中也可能暴露出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结构不严谨等问题,为评审专家准确评估拟撰写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工作量和研究难度带来困难。本文对研究生选题报告的撰写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便为选题报告的顺利撰写提供指导。
Part 1
研究生选题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部分研究生对选题报告不重视,认为选题报告只是一种形式,只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甚至认为今后学位论文的实际撰写可与选题报告无关,因而不能认真对待选题报告的撰写,以致常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选题报告缺乏批判性,导致研究缺乏创新性。研究生学位论文需要有创新性,或者解决了某一工程实际问题,或者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但任何一种创新往往是具有批判性的,是在否定某些现状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否则创新就失去了针对性。可以说,创新就是否定后的一种肯定,创新离不开批判。但某些选题报告对某一领域研究现状分析深度不够,未能充分剖析该领域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批判不足,致使评审专家难以对学位论文潜在的创新点作出准确的评估。
(2)研究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研究目的性不强。选题报告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批判,研究内容的完成表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选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应当是对现实批判后而得到的合理结论,或者说研究内容应当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否则将会使选题报告形成“答非所问”的不良结构。但某些选题报告在确定研究内容方面随意性较强,主要表现就是缺乏描述研究内容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景不明朗,致使评审专家难以明确选题报告所确定研究内容的目的性。
(3)技术路线描述缺乏深入性,导致研究可行性模糊。由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和个人技能水平的限制,学位论文的工作量必须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选题报告中的技术路线是体现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量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技术路线描述了研究生拟采用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工具性要素,便于评审专家评估学位论文的研究难度;另一方面,技术路线描述了学位论文研究目标的实现路径,体现了不同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评审专家评估学位论文实现预期研究目标的可行性。但某些选题报告技术路线描述肤浅,线条粗略,要么缺乏对拟采用的理论、方法、技术等研究工具的描述,要么缺乏对研究路径的时序描述,要么缺乏对各部分研究内容逻辑关系的结构性描述,致使选题报告对研究生今后学位论文的撰写缺乏指导性和约束性,甚至部分研究生在开题后依然不明确论文的研究内容。
(4)研究现状描述缺乏条理性,导致难以明确当前的研究难点。研究现状描述一方面要系统梳理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状况,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但某些选题报告在研究现状描述方面缺乏条理性,文献总结水平较差,难以洞察出当前存在的研究难点,或者提炼出的研究难点与选题报告研究内容无关。此外,由于文献数量众多,内容繁杂,很多研究生感觉研究现状描述无从谈起,突出表现为两种极端情况:一是感觉文献数量太多,理不清头绪,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目标不明确,文献检索缺乏针对性;二是感觉文献数量太少,找不到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路线不明确,不知道哪方面的资料与本领域相关。
Part 2
关于构建研究生选题报告撰写模式的一些思考
由于在研究生个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精神性格等主观因素方面,以及在相关研究课题的现有基础、共性认识、成熟程度等客观因素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容易导致在研究生选题报告撰写工作中出现上述问题。为此,本文对选题报告的撰写模式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从选题报告整体结构上来看,选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现状、创新点等要素。选题报告这些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存在一定内在联系的。
1.关于选题报告的创新点论证模式
创新点是推动选题报告撰写的原动力,选题报告需要充分论证其研究工作的原创性;而创新点又来自于实际需求,来自于某一专业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应当首先从某专业研究背景入手,从中提炼出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领域难题提出选题报告的相关研究内容;最后,再针对研究内容,开展深入的研究现状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来论证选题报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如图1所示,其中存在两个闭环环节:
闭环1,领域难题→研究内容→领域难题,即以领域难题为出发点确定相关研究内容,而这些研究内容又能解决上述领域难题;
闭环2,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即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开展研究现状分析工作,而研究现状分析结果又能佐证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在选题报告实际撰写工作中,当这两个闭环结构被破坏后,选题报告的严谨性将会丧失。对于闭环1,闭环结构被破坏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领域难题空间大于研究内容空间,即选题报告确定的研究内容不能解决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适当压缩领域难题空间;二是研究内容空间大于领域难题空间,即所确定的研究内容当中有一部分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缺乏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适当压缩研究内容空间。对于闭环2,闭环结构被破坏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研究内容空间大于研究现状空间,即研究现状的分析内容不能涵盖所有的研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进一步丰富研究现状分析内容,补充尚未被论证研究内容的研究现状;二是研究现状空间大于研究内容空间,即研究现状分析的部分内容并不是选题报告特别关注的研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精简研究现状分析内容,删除不必要的、与选题报告研究内容无关的研究现状分析内容。
“研究背景→领域难题→研究内容→研究现状”这一撰写流程的最终落脚点在于选题报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方面,按照创新程度可从五个层面从低到高论证选题报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第一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类似问题被解决的先例,这是最低层次的创新,只是表明某一具体工程问题尚未被解决;第二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工具作为指导,此时不但具体工程问题未被解决,还缺少一定的实现工具,如软件平台、设备等,相对于第一层面的创新性,该层面的创新性稍强。总起来讲,第一、二层面的创新性较弱,相关研究内容比较适合于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等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三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技术作为指导,如相关的工艺、规范等;第四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方法作为指导,如相关的工作流程、分析思路等。第三、四层面属于中等程度的创新性,相关研究内容比较适合于一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等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五层面的创新性表现为未发现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主要指理论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方法,该层面的创新性最强,相关研究内容比较适合于博士研究生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研究现状分析就要从这些层面出发为选题报告拟开展的研究内容确定其创新程度,研究生也需要根据其学位论文应达到的创新程度确定相应的研究内容。
2.关于选题报告的研究内容分级模式
研究内容是选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它反映了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时的主要思路,也是体现学位论文工作量和创新点的重要部分。但由于选题报告的篇幅以及研究生对课题认识深度的限制,不允许选题报告过多过细地阐述学位论文拟开展的研究内容。为了使评审专家在短时间内对选题报告所作研究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撰写研究内容时应当将大容量的信息融入到小篇幅的叙述中。为了实现该目的,可采用分级模式撰写选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如图2所示。
研究内容应当紧扣选题报告中的领域难题。参照选题报告中已经明确的领域难题,首先针对各个领域难题确定研究内容的一级目录,并要求一级目录与各个领域难题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为体现选题报告的研究思路和工作量,在一级目录基础上,继续撰写相应的二级目录和三级目录。由于选题报告篇幅所限,以及研究生当前研究深度所限,研究目录层级不能过深,三级目录研究内容描述方式较为适宜。如果完全采用层级描述方式显得呆板,对第三级目录可不采用树形结构方式,而直接以技术路线描述方式描述第二级目录预开展的研究内容。
由于研究内容的层级结构直接来源于相关的领域难题,因此如何对领域难题进行适当分解是确定相关研究内容的关键,否则将很难确定出丰满的选题报告研究内容。通常有两种分解领域难题的方式,一是按纵向逻辑关系将某一领域难题划分为若干研究流程阶段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时序逻辑关系;二是按横向逻辑关系将某一领域难题划分为若干结构平行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研究了某一大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解决思路。只有实现对领域难题的有效分解,才能确定出有针对性的研究内容。
3.关于选题报告的技术路线描述模式
研究生在选题报告撰写过程中,有时容易将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混淆,要么认为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是一回事,要么将技术路线当作是研究进度的描述。本文认为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为了充分廓清选题报告的整体研究思路,可从并列的横向关系方面静态地描述各部分研究内容,而从时序的纵向关系方面动态地描述技术路线,在技术路线中要体现出各部分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时序关系,如图3所示。相对而言,技术路线比研究内容包含有更多的信息量,增加的信息量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增加了各部分研究内容之间的工作流程信息,即各部分研究内容的开展顺序;二是增加了支持各部分研究内容顺利开展的手段信息,即采用什么方式实现各部分研究内容的预期目标。
评审专家根据选题报告的技术路线可对学位论文的工作量、创新性、可行性、预期成果等内容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也是对选题报告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为了达到该目的,在撰写技术路线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为了阐述的系统性,可增加一部分起过渡作用的归纳性分析内容,如归纳总结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已有成果,为新概念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尽管这些归纳性的分析内容谈不上什么创新性,但却为评审专家接受新的概念提供了认识基准。二是为了体现研究内容的理论深度,可采用较为新颖的理论、方法、手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通常来说,采用的理论、方法、手段越新颖,所达到的研究效果也更富有时代特征。三是为了体现创新性,应重点突出相关研究流程结束后的阶段性成果,创新性就是个性化的研究流程自然导出的结果。四是为了体现研究路线的可行性,应当充分分析每一研究阶段的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并构建不同研究阶段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之间的组合关系,使各个研究阶段之间都建立起有机联系。
技术路线也是对研究生前期学习成果的系统化梳理。如果通过技术路线难以对学位论文的工作量、创新性、可行性、预期成果等内容作出准确评估,只能说明研究生尚未达到预期培养要求。一个完善的技术路线相当于学位论文的设计蓝图,意味着研究生由探索尝试阶段转入到了专项攻关阶段,学位论文将会在可控状态下逐渐向最终目标过渡。
4.关于选题报告的研究现状检索模式
一般来说,学位论文主要是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获取选题报告中的研究现状,因此,能否检索出有效的参考文献对学位论文撰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检索出大量相关的参考文献既能佐证当前研究工作的工程价值和学术价值,也能为顺利开展学位论文撰写工作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针对参考文献太多而不知如何整理和参考文献太少而不知如何检索两个角度研究选题报告研究现状的检索模式问题。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太多而不知如何整理这一问题主要源于信息检索词过于普通,检索过程限制不严。如为了分析“维修保障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现状,只输入“维修”两个字进行检索将会出现大量的相关文献,导致文献阅读量过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在深入分析预开展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提炼出自己预开展的研究内容的特色。一般而言,特色是有创新性的,围绕特色而确定的检索词将会大大减少检索出的文献的数量,如将“维修资源整合”作为学位论文研究特色,并据此检索相关文献将大大减少文献数量。此外通过加法方式,为初始的检索词逐渐增加修饰语也是压缩检索文献数量的有效方式。当将检索出的文献数量压缩到一定范围后,才能提取出最有参考价值、最有说服力的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太少而不知如何检索这一问题可以说是上述问题的反问题,其主要源于检索词过于特殊,检索过程过严。该问题在选题报告撰写过程中更有代表性,也是更容易令研究生产生困惑的问题。因为检索出的文献很多,能够充分证明相关研究工作较多;而检索出的文献很少,甚至没有,我们却仍无法确信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难以证明自己检索工作的有效性。尤其对于应用性研究课题更是如此,一般而言不可能不存在大量的相关文献。为了检索出更具说服力的参考文献,可采用减少检索词的限制条件、微调检索词和归纳检索等三种方式。减少检索词的限制条件就是减少相关的修饰语,使检索条件放宽,从而增加检索出文献的数量,相对于增加修饰语的方式这是一种减法检索模式;微调检索词就是根据初始检索词的主要含义,将其更换为与其含义接近而称谓不同的其他检索词,如将“战场抢修”检索词调整为“应急维修”就有可能发现在民用产品中运用的一些应急维修技术;归纳检索源于数学证明中的归纳法,当我们无法检索到最直接相关的文献时,可检索其他具有并列关系的相关文献,继而证明自己所作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如直接通过“战场抢修仿真训练”检索词进行检索,可能相关文献较少,但通过“仿真训练”检索词进行检索,就会发现大量的、其他领域的仿真训练参考文献,从而间接证明战场抢修仿真训练的研究工作尚未全面开展,但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Part 4
在研究生选题报告撰写过程中应当避免的一些不良意识
创新性是选题报告中的重要元素,在选题报告中通常会描述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工具、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等新概念。由于我们难以回避旧的惯性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理解这些新概念带来了一些阻力。为了便于评审专家在短时间内认可这些新概念,研究生在选题报告撰写过程中应当避免如下一些不良意识。
(1)避免“想当然”的狭隘意识。由于研究生长期思考某一问题,其对某些新概念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因此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其他人也会认可这些新概念,不注重描述选题报告研究内容与已有研究成果的继承关系。尽管选题报告篇幅有限,但仍要不惜笔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以体现选题报告研究内容是在这些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新概念对评审专家已有知识体系的冲击。
(2)避免盲目追求新概念的攀比意识。创新性是学位论文的生命线,但盲目追求创新性,不关注实质问题的挖掘,只关注新叫法的提出,这将会使创新流于形式,使所谓的创新华而不实。在选题报告撰写过程中,解决问题是根本,创新性只是解决问题的副产品,为了创新而创新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3)避免惧怕批评的恐惧意识。选题报告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问题严重选题报告被否定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但不能因此而惧怕评审专家的批评建议,研究生需要对评审专家的批评有正确的态度。研究生要吸纳专家合理的建议,为今后学位论文的正式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Part 4
结束语
研究生选题报告是一种特殊的写作体裁,有其相应的写作要求,本文只是针对选题报告撰写模式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对于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上述撰写模式不一定完全适用,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撰写模式,但最终的撰写目标是一致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创新性等要素是选题报告永恒的主题。
转自讲李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