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二)

2024/6/24 18:07:30  阅读:97 发布者:

学术论文的类型与格式

学术论文都有着一定的规范。同样是顶尖科研期刊,《自然》和《科学》的论文就和PNAS的论文有着格式不同,甚至同样在《科学》上,ResearchArticleReports两种类型的论文都存在不同的细节。

学术论文常见的无非是所谓research article(狭义的论文,全长论文)breifreport(communication等等所谓的短文)以及review(综述)

如果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基本没有导师会把综述重担交在你身上,你一般会遇到的类型会是全长论文或者短文,这两种论文格式大致相同。

不过,不同的期刊对格式要求区别很大,需要在投稿前查阅期刊的说明。

大致来说,有些期刊(比如PNAS)需要把方法放在文章最后,而开篇的引言非常短暂,需要马上引出结果(results)部分,然后承接讨论(discussion)。而不少期刊还是遵守了传统的论文格式:从引言到方法,到结果再讨论。

这些差异看似只是把不同内容组建闪转加腾挪位置,但由于组合位置不同,写作方法也完全不同。比如PNAS这样的论文,开头部分不是严格的引言,而需要以写讨论的方式来写,一些短文通信(letter,communication)中尤其如此。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翻看你们领域在目标期刊上的发表,仔细剖析其他人在每一段都表述了什么意思。

无论论文如何结构变化,摘要部分都是论文的初始。如何写好摘要有着很大难点,核心就是要用有限字数(一般会限制150字或250字)介绍研究的上层问题(一句),以及本研究的具体问题(一句到两句),之后介绍本研究的大致方法(一句),以及暂述实验结果(一句)。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一句)以及展开实验意义(一句话)。

除此之外,你也要准确的写好致谢(acknowledgement)部分和作者分工(authors,!contribution,一些期刊强制)部分。前者一定要注意写对经费支持的所有细节,后者需要详述每个人的具体分工。

最后,千万别忘了小心引用格式,一定不要嫌麻烦,学会引用管理软件(如endnoteR)。用这些软件可以直接按照期刊要求调整所有格式,毕竟「人工的越少,犯错的越少」,不妨把工作交给机器。

初稿与投稿:一切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你的初稿毫无疑问会被导师「毙」掉。接着,导师可能会找你开会,反复告诉你修改那些地方,又或者是亲自下手修改,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视不同导师的风格而定,只要扛住这段时间压力,修改个十次八次就能过了初稿这一关。

不少同学会在第一次看到密密麻麻的修改批注后觉得自己不行,其实大可不必。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数据和结论,你和你的导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思路和阐述方式。

因此,写论文的思路和观点必然与你会有区别,听通讯作者的话修改就好。待论文稿件准备妥当,你就可以开始准备投稿事宜了。但投稿可不是发个邮件那么轻松,投稿的那几天可能会比写论文还要折腾。

如何选择投稿的期刊

投稿得看期刊。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论文定稿是在期刊选择之后的,因为不同期刊有不同的稿件要求,而选择期刊大多需要导师拍板。

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看到的你的数据后,就会根据数据的意义和大致的贡献判断出来投稿的期刊档次区间,然后让你从其中最好的期刊开始尝试。

倘若导师对这篇论文领域也没有很好拿捏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思路选择期刊:

第一,从这篇论文所探究的小领域发的较多的期刊开始入手,在拓展新领域时候,总有一些导师不知道的东西,按照别人发表的地方来办肯定没错;

第二,按照研究的大领域的传统期刊开始投,再新的领域也是来自于传统的领域,按照经典期刊起步也不是坏事。

做好投稿的准备

倘若一切准备妥当,你需要在该期刊的系统注册,然后开始投稿步骤,比如完善资料和上传文档,基本按部就班就不会有任何疑问。除此之外,有三件事可能是你不熟悉的:

Cover letter

选择编辑

推荐审稿人

Cover letter是交给处理稿件的编辑看的。编辑在选择审稿前,会看你的论文题目、作者、摘要以及这一份cover letter,所以cover letter的写作极为重要,核心就是用一面纸阐述为什么你的论文值得被审稿和接收,所以一定要讲故事。

实验室一般都有传统,照搬即可。选择编辑一样重要。期刊会列出现在能主持审稿的编辑们。一定切记,审稿通过与否是编辑决定的,审稿人只提供意见。所以,一位熟识你的领域、认可你方法的编辑会对论文发表助力许多。

当你不熟悉时候,请把所有编辑的信息查一遍,你会看到他们的名字、学校,进入主页,阅读ta的领域,略读一下他们的论文,你自然会清楚找谁比较合适。

由于科研问题繁杂,很可能你找不到完全和你论文内容吻合的编辑,不过你依然可以找到最接近的编辑。

最后就是推荐审稿人。具体是推荐几位审稿人,以及建议避开几位审稿人。这时候你的导师就该出马给出意见,总之推荐你们领域的权威总不是坏事,然后避开对你们不友好的人即可。

切记,这都需要你的导师最终拍板,谁让他「认识」的研究者比你多呢?这就是「学术社交」的重要性了。

是学术大佬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