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概念创新

2024/6/21 16:45:36  阅读:20 发布者:

学术论文写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学术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概念创新,因为概念是构成命题与建构理论的基础。那么,何谓概念创新?概念创新的机制是怎样的?研究生如何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进行概念创新?

一、概念创新类型

从新颖的程度上看,概念创新至少有三种类型:概念独创、概念重构与概念借鉴。

1

概念独创

概念独创是指基于对新事物或现象的发现而予以命名,从而创制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概念。从一定意 义上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界,抑或人文界,皆存在着一些新事物或现象等待人们的发现与解释。而一旦发现了某新事物或现象,并予以命名,就会获得一个独创的概念。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作为的概念是世界万物的母亲。世界万物只有予以命名,某事物或现象才能被纳入人的视野,才能向人显示其存在的意义。倘若人对某事物或现象未能形成某种认识,此事物或现象即使存在,也只是外在于人的存在。在此意义上说,概念就成了人们认识的起点。当人们发现了某种新的事物或现象,并予以命名时,就创制了某个独特的概念。自然,当下的概念创新主要表现为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义。因为人类知识发展、累积到今天,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言,那种通过独创的概念来引领知识创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而更多的时候则是通过对既有概念的重新解释来拓展、丰富人的认识。

2

概念重构

概念重构至少有两种情况:

补充、完善一些定义不够充分、发展不太完善的概念。比如,时下人们对于核心素养有着多种看法,那么核心素养究竟意味着什么就需持续地追问。的确,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核心素养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却会呈现出不同的理想之人的形象,如从人的视角来看,核心素养呈现出多种形态,有三维度、六要素、十八个基本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三维度、六要素的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等;从学习的视角来看,有学者建构了一种由双基层、问题解决层与学科思维层构成的三层框架结构;从知识的视角来看,有学者建构了一种由知识内容、知识形式与知识旨 趣构成的三圆嵌套结构等。对于同一个概念,当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阐释时,将会呈现相异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丰富、完善人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

对既有概念的否定、批判与超越,即指出已有概念存在的缺陷,在弥补已有概念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比如,关于教学,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将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常常导致一种知识传递的课堂形态。有学者基于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的否定与批判,阐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即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活动,是师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持续构造和价值辩护的介入性实践活动,是深植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在知识和学生的不断生成中,面向未来社会的实践解释活动

3

概念借鉴

概念借鉴是指借助联想或类比的相似思维,将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概念运用到自己研究的学科对象上。比如,软实力本源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硬权力与软权力》中运用的一个概念,意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具有的吸引力而非强制力,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念、制度、外交政策等,用来分析、探究国际关系。有学者将此概念引用到教育研究中, 认为教育的软实力主要由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师资力量等要素构成,其主要表现是教育品质,而教育品质则体现为教育的自由、平等、担当、激活、区分的程度,阐述了一种“‘教育综合实力不只是 教育的硬实力,还有教育的软实力

二、概念创新路径

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的路径至少有三:

#01

敏于发现新事物或现象,建构独创的概念

在概念创新中,应敏于发现新事物或现象,对所发现的新事物或现象,运用人的各种感知能力进行深度扫描,即对研究对象施加视觉、触觉、感知与直觉等,在深入、细致地观看、感受与体验新事物或现象的过程及其结果后,开展事实性的描述与解释。具体而言,要尽量全面、完整地呈现对象的各种特征或属性,识别、遴选出其中关键的特征或属性,并围绕这些关键的特征或属性构想一个具有解释性的概念,以便让对象像是一个主体那样说出它自身是谁,在还原出一个尽可能的对象的同时,基于自己的经验与见识进行阐释。从一定意义上说,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但概念抽象却要基于某事物或现象的具象。如果抽象出来的概念与某事物或现象缺乏对应、契合的关系,那么作为抽象的概念就成了不可理喻的符号。当然,在基于新事物或现象进行抽象而形成概念时,起初新事物或现象呈现给人的大多是整体的杂多,而要从整体的杂多中抽象、概括出其本质,则需经历一个由分析到综合的从多到一的过程。这一过程,从现象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渐进式还原,其操作是先将对某新事物或现象的各种认识进行并置,然后按照某标准对某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展开对比分析, 以确定各种认识在解释某事物或现象时的效力;最后依据科学的分类,区分、划定各种认识的位置和彼此的边界。

#02

敢于质疑已有概念,获得重构的概念

从内容上看,学术的发展就表现为概念的创新, 进而为人们提供一种新认识,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社会科学的历史一直是而且仍将是一个通过构造、重构概念而排列、整理现实的持久过程。这是因为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总会遭遇各种各 的问题,而概念是随着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社会科学的重大进展实质上与理论或实践问题的转换紧密联系,并且以批判、构造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此意义上说,概念创新离不开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已有概念的质疑,而敢于质疑已有概念,就是发现已有概念所存在的缺陷,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重新审视、完善已有的概念。从学理上说,敢于质疑已有概念并不意味着对 已有概念的完全否定,而是既要指出已有概念存在的偏误,也要认可其具有的合理性,还要在指出已 有概念存在的偏误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操作上看,在辨析已有概念时,至少应学会 三问:一问某概念能否成立。二问有没有其他的定义。三问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通过三问,就不难发现已有概念可能存在的偏颇,在持续的深入思考中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将那种仅仅引用别人定义的重复言说提升为论证自己概念的创新,就会重构概念。而一旦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么新的概念就会带来新的思路与新的思想,从而使学术论文写作具有创新性。可以说,任何概念皆非完美无缺,只要敢于质疑已有概念,并运用日常用法、定义、词源、隐喻、跨文化和条件等概念分析法,就会发现已有概念的使用范围及其可能存在的弱点或不足,从而对已有概念加以解构与重构。

#03

善于联想或类比,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

借鉴其他学科概念的前提是善于联想或类比。联想或类比是基于相似性思维在不同事物或现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进而构想出一个新颖的概念。如果说分析性思维长于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条分缕析地深入挖掘,那么相似性思维则善于在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 建立联系。而要在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建立联系,则需借助人的联想与类比,将一事物或现象联想或类比为另一事物或现象。在运用联想或类比借鉴其他学科 概念进行概念创新时,常见的有两种方式:将其他学科的概念作为上位概念来演绎本学科的下位概念, 即由一般到特殊。将其他学科的概念作为平行概念,来阐释本学科的概念。

高司马环境法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