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SCI修改的三种常见情况

2024/6/20 16:25:18  阅读:33 发布者:

没有经过修改的文章,见刊的可能几乎十分的小。投稿之前的SCI文章,需要作者一遍一遍的修改确认,或是合作者的参与修改。而投稿后的SCI文章,也常常会收到编辑大修、小修的各类修改意见。总之,一篇SCI总是在改改改中度过。但是,如何在每次修改中让文章得到提升呢?

作者的自我修改

SCI论文修改中,研究的主要承担者通常在实验和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中开始转告。在转告过程中,自身作者和通讯作者(通常是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一般也会参与。大多在资料分析完成之后不久,可以形成初稿。

一篇SCI论文的初稿完成后,撰稿人在投稿之前必须静下心来检查和修改SCI论文的内容、文体和格式,其目的是提高SCI论文质量和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一篇高质量SCI论文往往要经过多次自我修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作者,也难以一次定稿。

首先,在写作初稿时,不能过于拘泥细节,这样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重点应放在SCI论文的重要数据、主要思想、主要方法、结果的解释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上。

其次,在写作初稿时,作者有可能会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如果将初稿放一段时间再检查,这时作者就可能会转入旁观者清的状态,从而能看出初稿中的错误。与初稿保持距离有助于发现错误,比如说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文件格式(两倍行距而不是一倍行距)来阅读SCI论文有助于找出错误。

第三,是对论文的材料进行再次的整合与修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引用的材料进行整合,使其能够简练准确地支持论文的观点。对不能支持文章的观点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删除,否则就会造成论文的冗长。对于证据不足的文章,要重新去寻找充分的证明材料。对于引用的数据和名言之类的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

最后,是关于语病的问题。由于一般论文的学术性很强,在语言的表达上面需要表达准确,同时要保证语句没有语病。如果论文投的是外文期刊的话,需要对翻译的句子进行修正,最起码要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不要出现语法的错误和单词拼写的错误。

合作者的参与修改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很复杂,通常需要多名作者参加。初稿形成后,应该讲SCI论文的初稿送给各位合作者阅读。因为每名合作者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均有所不同,他们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阅读SCI论文,发现撰稿人未能发现的问题,包括对分析的方法、结果的解释、SCI论文的表达方式等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有些合作者甚至可以直接帮助修改SCI论文,提高SCI论文的质量。

期刊编辑看外审后的大修小修

1)小修后接受: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期刊编辑会自己检查后做出裁决,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

2)大修后接受: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但,当然,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会拒稿。

医学论文天地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