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论文撰写八大技巧

2024/6/19 18:16:35  阅读:26 发布者:

写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发表,发表论文就需要按照论文的套路来写,不然审稿人就会以不专业的理由拒稿。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因为没有按照套路而被拒,这或许是最痛苦的事情。

1、万事Title选题

题目和摘要是在检索论文时就可以看到的内容,直接决定了读者读下去的欲望,所以显得尤为重要。题目选择的原则:选题方向尽可能小,最少的词汇最全面的表达论文的主题,力求准确、简洁和清晰,避免一看上去就是泛泛而论。

推荐一个投机的方法:根据论文关键字搜索近几年已发表的文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使用,还可以下载对应的文章,作为自己的写作模板(如果是之前没有投过的期刊,选择写作模板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你避免踩很多非技术性的坑,另一方面可以对论文的布局提供指导,包括一些语法和表述都也可以更地道一些)

2、主体文章撰写

题目选好后,首先是把题目来源的那篇论文下载下来,作为写作模板,将这篇论文的大纲作为你论文的骨架,但是血肉却需要从其他地方来。如果是相关工作章节,找相关文献的内容填充;如果是所提方法章节,根据实际情况借鉴模板文章,对其进行修改和使用。

3、摘要

摘要的目的是让读者读了之后知道文章是干嘛的,主要包括研究意义,方法和结果。通俗的讲是: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是什么。

一般以第三人称形式来写,首先,一两句话概括课题的意义,引入主题,即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按顺序介绍研究方法,概括性的对每一步进行阐述;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和意义,实验结果要具有严谨性,如相关性86.9%,准确率90%等。

例:为了解决色织物产品设计周期长、试织打样耗时费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色纺纱图像的真实感色织物的模拟方法。首先采集彩色纱线图像,运用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得到纱线主体,获取纱线主体的上、下边界和中心线,进而得到原始纱线图像的主体部分;接着根据椭圆模型和正弦曲线模型,对纱线主体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纱线在二维织物表面中的形态;最后根据色纱循环和织物组织变换模型来改变经纬纱的覆盖关系,实现了真实感条纹型和格子型色织物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模拟不同种类色织物的织造过程,真实地反映织物的外观效果,且能够调整织物组织和色纱循环参数,提高了现有模拟算法的真实性和适应性。

注意点:

1)研究意义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只是前人研究中解决过的问题,比如说织物模拟是为了解决打样耗时费力的问题,那么其他的织物模拟方法也能解决,要在别人的缺点上建立自己的创新点,这里就应该写色织物模拟效果平淡、缺乏真实感,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

2)实验方法中,只需要说明用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就好,不需要给出具体的参数、图表和参考文献等,一般都是有字数要求的;

3)实验结果中,不要使用较高较好大约等虚词,要有具体的实验结果。不能出现自我评价的词汇,如首次提出了具有重大的意义或实用价值等语句。

4)缩写在第一次出现时说明,后面直接用缩写。但是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也要说明。

4、介绍

目的是讲相关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和这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是:先抛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概括性的总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二、三方法,但是一、二、三方法又各有什么缺点,中间可以以递进关系来进行排版。然后引出自己的方法,我们方法的特点和优点,和最终的结果总结,再后可以介绍以下这篇文章的布局。

5、相关工作

即研究现状,那些人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样的价值,存在哪些缺陷。区别于介绍章节,这块是具体人的具体工作,介绍部分更像是一种对方法分类后的总结性表述。

这里需要阅读和总结大量的文献,并在适当部分说明前人研究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比之中呈现本文的创新点,即说清楚你为什么要进行这份工作。

首先需要介绍以下你的工作,根据上述的不足,讲一下进行这份工作的动机,引入本文做了什么研究,每一步怎么做的,与摘要中的步骤相对应,不需要写结论。最后对有顺序的列出你在这篇文章中的创新点。

需要注意的是:

1、这部分需要对前人的工作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按照方法进行分类、按照时间分类等等)

2、每份工作不要介绍的太过详细,一两句话就行,尽量以原文中的表述为主。讲清楚每件前人工作的优点和缺点。

注意点

1)研究现状宜使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文献,当然还有目标期刊的文献,少用或不用毕业论文、会议论文和出版物;

2)研究现状重点应当是近几年的文献,过于陈旧的文献不宜使用,除非是祖师爷级别的,对于文章非常重要;

3)研究步骤的叙述是对材料与方法步骤的概述,可与摘要相近,但不宜重复过多。

6、所提出的方法

主要是介绍你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摘要、引言、相关工作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自己工作的总结性概括,每个部分的步骤要一致,确保主线明确,逻辑清晰。

1)首先要简单的介绍所用的方法或者模型,内容上能说明问题就行,不需要重复前人文献中出现的内容,如原理,定义或公式等。

2)实验步骤要保证每个段落一个主题,说明这一步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得到了怎么的结果,做到层次分明。

3)语言上使用简单的短局就行,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容易产生歧义。但是专业术语一定要标准。

7、实验与结果分析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你方法的实验支撑,你的创新点,性能增益都需要在这部分得到实验验证。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实验设计:

1)实验的相关性。围绕自己文章的主题来设计实验,可以多参考一下其他研究人员的实验设计。

2)这部分一般有一个原则,比较受认可的实验结果一定实验步骤一定是可重复的,就是别的研究人员能根据你的描述复现实验中的结果。[ 大佬、顶会必备 ]

3)对比实验不可缺少。性能增益不能是一家之言,得拿出来和其他人得方法进行比较,用数据说话。

最后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通过这个实验想证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这些结论能不能支撑你的论点。

在这个章节的开始一般会首先介绍一下实验数据集,尽量选择公开的,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数据集。其次阐述自己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注意点:

1)有理有据:每一个参数的设定都要有依据,比如阈值大小等,哪怕你是从别人文章中看到的,也要标注参考文献,但是建议自己通过实验给出最佳参数,别人的参数不一定适用于你的实验;

2)公式编辑:建议使用MathType编写,word中的插入公式也是不标准的,更别说从别人论文中截图出来的了;

3)图表绘制:一般审稿人喜欢先浏览图表质量,来判断论文质量。实验设备或实验样本的照片可以自己拍摄,更容易受到审稿人的青睐。绘制的图一定要是可编辑的矢量图,说明实验方法的图建议使用PPT或其他软件绘制,数据分析类的图可以使用OriginExcel绘制。对于表,直接插入表格绘制就好。图表是形象化的描述,图表出现在文字后面,切记图表所表达的内容不能再以文字形式复述,只需说明反映的内容即可。

4)符号:如果是变量,统一使用斜体。变量不能超过两个字母,可以使用上下标。变量符号首次出现时需要对其进行说明。其它具体要求根据不同期而定。

8、结论

结论是对文章的总结,主要是简要概括实验方案,从正文中的实验中得到或观察到了什么数据和现象,依次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与前人研究的异同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实验方案不能像摘要和前言中那么详细,重要的是结果和意义。最后给出展望,即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医护之友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