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很多人对结论部分不够重视,以为随便写写即可,导致整篇论文虎头蛇尾,影响了整篇论文的质量。
尤其是在思辨类论文中,结论并不像实证论文那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这使一些作者虽然意识到结论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写出高质量的结论。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六篇C刊论文为例,总结出了论文结论写作的6种写法,请大家参考!
01
重申研究问题、强调研究价值
重申研究问题,对论文前面提到的概念进行回顾,然后指出本文研究的科学性,以及本文研究的社会意义/社会影响/实践意义等,凸显论文的研究价值,强化结论的观点。
《“保险消费者”概念质疑 ——以“保险相对人”概念取代“保险消费者”的合理性》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从法律角度质疑了“保险消费者”这一术语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案。在结论中,作者重申研究问题:“保险消费者”概念的合理性,其实也是对前文提到的该概念所带来的司法难题和起源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价值:作者主张的“保险相对人”概念的科学性、使用该概念可以避免理论和司法问题。
02
点评研究现状
直接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进行点评,可以是正面的评价,也可以是负面的批判,或者是正面、负面的双重评价,从而让论文结论更具启发性,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之辩——一个中式命题的终结》
在这篇论文的结论中,作者的点评十分直率,甚至直接绕过了“总结主要观点”这一环节,直接对论题进行点评,使用了大量措辞严厉的语言:“毫无建树的辩论……”、“理论上缺乏基础”、“法律上没有依据”等,最终给出自己的评价——“这样的中式命题之辩,早该终结了”。这一对研究现状的点评引人深思。
03
讨论研究对象的新形态
此种结论写作方法可以将两种具有时代性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寻找二者的共同特质,新出现的研究对象是旧的研究对象的“新形态”,这种方法让自己的论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有趣味,也更容易阐释论文的潜在研究价值。
《技术与巫术》
本论文探讨了技术与巫术的关系,在结论部分,作者提到了“广告”这一对象——“广告”是“巫术”的一种呈现方式(也就是说,广告是巫术在现代的一种新形态),广告的宣传者与过去的“巫师”是同样的角色,因为“广告”和“巫术”具有“引诱”他人的共性。
04
升华主题、讨论共性问题
论文结论的前半部分为对主要观点的总结,接着讨论研究对象的内涵,揭示类似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弃儒就贾”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问题研究之反思》
文章考证了“弃儒就贾”这一说法的真实含义,澄清了相关历史群体的事实。结论前半部分属于对主要观点的总结,结论推论则是从“由是观之”几个字开始的:从“弃儒就贾”的讨论层面上升到了“历史研究的态度”层面,揭示了历史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
05
升华主题、比较研究对象
这类结论写作方法首先是总结主要观点(总结主要观点是大多数论文结论的必备步骤,在此不多做赘述),接着针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升华主题,从具体研究层面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然后使用“比较研究对象”的方法继续论述,强调研究结论。
《民国大学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流动研究》
文章主要讨论了民国时期清华大学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流动。作者在正文中以清华大学为样本,但并非仅限于研究该校。本文的结论部分采用了升华主题的方法:将讨论焦点由清华大学的社会体系扩展到更广泛的民国社会、将大学内部的不平衡现象上升到整个社会的流动困境,使得其关于社会流动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接着,作者继续使用比较手法来阐述观点:比较家庭条件对子女受教育的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子女受教育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比较分析,进一步强调了研究结论:民国时期社会流动的困难。
06
总结观点、点评现状、展望未来
总结观点、点评现状、展望未来是许多论文惯用的结论写作方法。这类文章的结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论文主要观点的总结和评价;第二部分是针对研究对象,提出未来的应对措施。
《“反多数难题”在中国:法院有权审查地方性法规吗》
本论文结论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对主要观点的总结,第二段是对有关部门工作的点评,接着是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随后展望未来,指出未来的应对措施:“……应当……,只要在……才可以……,不得……”。
以上就是我们总结的论文结论写作方法,其实,学术论文结论的写作并没有一个定法,所以大家参考学习时,不必局限于这些方法。不过,对于普通作者来说,我们仍旧建议重视论文结论部分的写作,尽量采用逻辑清晰、论证清楚的写作结构,让全文的论述更加严密。
转自笃实核心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