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选择投稿期刊上的一些“小窍门”

2024/5/21 9:24:43  阅读:18 发布者:

科研工作者把辛勤耕耘的成果写成一篇文章之后,接下来要面临把文章提交给合适的科学期刊以待修改和发表。全世界大约有两万五千个同行评审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s),每年发表约一到两百万科学论文。那么,该如何从如此众多的期刊中选择比较合适自己文章的那些进行投稿呢?经验丰富的科研工作者,对自己所做领域的期刊比较熟悉,一般在撰写文章的同时心中就已经有了安排。而对于研究生、医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下面就来说说在选择投稿期刊上的一些小窍门

首先在投稿的时候,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内心会有一个在新颖程度(novelty)、对本领域的贡献和技术难度等方面的大致评估,这样一般能大概估计出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所在的范围。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借助SCI期刊汇总方面的资料( 比如在LetPub的网站上就可以找到此类信息),对准备投稿的期刊进行筛选。选择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在本领域内的、预期影响因子范围内的期刊中,从期刊名初步筛选可能合适自己文章内容的期刊。然后找到期刊的介绍,阅读其目标和范围”(aim and scope),以确定稿件是否符合。接下来再看看期刊近几年内影响因子的走势,以其保持上升或稳定为佳。另外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是该期刊是否曾在过去发表过相当数量的中国作者的文章。科学期刊终归是商业杂志,出版商以赢利为最终目的。世界各地的期刊,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自己的偏好。并不是说没有发表过中国作者文章的期刊就一定不能投稿,但是相较而言,在其它各方面差不多的情况下,曾经发表过大量中国作者文章的期刊一般会对中国作者更友好,期刊编辑也更熟悉和中国作者的交流方式。最后,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期刊的审稿周期(turnaround time),指的是从期刊收到投稿到编辑发出第一封关于决定的回复的时间(接受,需修改,或者拒稿)。很多期刊会在网页介绍中列出审稿周期,这是给作者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承诺。在前面的一篇博文里我曾提到过,如果作者在已经过了审稿周期之后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可以给编辑写信进行咨询。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指出,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有过被拒稿的经历。事实上,在作者一方如果不是需要发表文章的时限特别紧急(比如急着毕业或者要拿来做评定职称的参考),作者在第一次投稿的时候不妨把目标期刊定得稍高些。一般来说,高水平杂志(high-profile journals)的审稿周期比较短。决定文章是否被期刊采纳的最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文章的质量和意义,但是这其中有时也有些些儿运气在。通俗的说,第一次投稿可以碰碰运气,就算失败,损失的不过是一个审稿周期的时间(比如两个星期到一个月)。而如果文章真入了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法眼,能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对作者可谓益处多多。当然,也要注意不同的期刊对文章的格式和字数方面的要求会有所差异。一般一篇文章被一个期刊拒稿后原稿件不经过修改是不能直接投到另一个期刊的。但是,这种修改一般只是格式上的,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注:影响因子超高的几个期刊,比如naturescience,对篇幅的限制非常苛刻,要求文章短小精悍,所以如果被这种杂志拒稿,再投下一个目标期刊的时候往往需要对稿件进行扩充,补充之前被省略的细节或次要实验)。 记得在一次LetPub举办的学术讲座中,有一位研究生提问说她认为她的实验开了某个特定领域的先河,是不是可以考虑投到大牌期刊。象她这种情况,我要坚决地说,go ahead。特别对于学生,这么做的意义不单是碰运气,也是积攒经验、熟悉投稿流程,为未来漫漫的科研之路打基础。

转自三仓学术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