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国外期刊投稿指南

2024/5/17 14:04:31  阅读:45 发布者:


投稿的方式

投稿主要有三种方式:纸质投稿、EMAIL 投稿和网上投稿。

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 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

一般国内期刊要求纸质投稿的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些国内期刊在纸质投稿后,同时还要将稿件EMAIL 给编辑,国外期刊也有要求纸质投稿的,但似乎越来越少,毕竟航空信件来往费时费钱,所以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

EMAIL 投稿国内国外期刊都有,但考虑到网络安全和技术的发展,EMAIL 投稿也会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

网上投稿是国外期刊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直观、迅速和方便的特点,但在网上投稿前需要在网站注册一大堆信息,第一次使用网上投稿会感到麻烦,但可以将你第一次注册的信息保存到 WORD 文件,以后再网上投稿时大部分信息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一定要记住注册的帐户名和密码,否则耽误你的投稿计划哦。

如何投稿

有很多水友问,自己该如何投稿,其实大概是这些水友第一次投稿吧?

如何投稿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想:

01

稿件内容和质量;

02

找到适合的期刊;

03

熟悉投稿要求和流程;

04

经验的积累。

稿件的内容自然和你研究方向有关了,这个不能去强求改变,但与稿件质量相关联的似乎分为好几种,比如研究方向冷与热、实验结果成与败、文章表达优与劣、图形处理好与坏,当中有些我们还是可有作为的,这在以后如何写好论文中进行阐述。

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请导师或别人评价,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进行对比,看自己文章质量怎样,然后再决定适合投哪个期刊。

有的作者受影响因子影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好高骛远,喜欢投本研究领域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这当然会导致后来的拒稿,拒稿是件痛苦的事,一是浪费了那么久的时间,二是打击了自信心,投稿热情受挫。

在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后,那又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去投稿呢?

有几个比较好的方法:

在自己查找的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文献中找期刊;

WOS数据库中寻找;

询问同院的XDJM

如何寻找期刊介绍,后文将说明。在确定多个适合投稿的同类期刊后,要对这些期刊进行比较甄别,以便确定适合自己最需要的,要比较期刊的审稿周期、期刊知名度(影响因子)、一年出版多少卷、出版速度如何、国内期刊有无审稿费的发票、期刊编辑服务态度,等等。在最终确定一个投稿的期刊后,要熟悉这个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流程,这样少走弯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各个期刊的投稿要求不一样,一定要仔细阅读投稿要求,否则稿件很可能不会被受理的。

一个期刊的投稿流程无非是:投稿(submit)、编辑处理稿件(witheditor)、审稿(under review)、修改(revise)、结果(accept or reject),但这过程似乎是漫长的,也是问题出现比较多的,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信心,也需要我们的智慧去对待和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多次投稿之后,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投稿方式和经验,如果愿意,请多多交流你的经历,让别人分享你的经验。

投稿须知

如果不熟悉一个期刊的投稿情况,一定想办法了解期刊的投稿须知。每个期刊的投稿要求不尽相同,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号、字体、行距、标号、公式、图表、参考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算起来还是比较费时费事。在基本了解投稿要求后,还可以下载几篇这个期刊的文献,看看这些文献的内容和格式。当然,因为文献大多是 PDF格式,有些投稿要求并不能体现出来,但可以参考。

下面以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的投稿须知为例:

上面英文介绍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投稿内容范围,然后是稿件页数(4 页,第 4 页仅供参考文献使用),所有稿件必须使用IEEE基于网络的作者提交和同行评审系统ScholarOne Manuscripts以电子方式提交。请不要将稿件直接寄给主编或出版办公室。求职信必须与手稿一起明确说明手稿正在提交以在 Electron Devices Letters 上发表。稿件必须上传到 EDL 网站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edl

下面是寻找投稿须知的经验:

NO.1

现刊获取投稿知:

如果你(或图书馆)有杂志的现刊,那么一般每一卷的第一期或最后一期杂志中就会有投稿须知;

NO.2

网上获取投稿知:

对上了网的杂志,直接进入主页

从数据库中获取

被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可在其数字期刊网页查到相关的信息,包括简介、稿约、征订启事、主要栏目、网上站点链接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免费的,如果你还是其用户,那么你还可以看到全文。也可以进入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征稿公告检索页面,去检索你想要投稿的杂志:http://www.cnki.net/bjb/azggg.htm

使用通用搜索引擎

googlebaidu 等,用期刊名投稿须知稿约,也能快速获取有用信息。

NO.3

直接联系杂志社

你也可以从杂志、网络、数据库(网络或光盘)、杂志征订目录等获得相关杂志的联系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直接向杂志索要,通过传真、email、信件等方式得到。

NO.4

向他人求助

如果你还找不到,请利用你的朋友、同学、同行等资源,当然到 @帕斯学库 来求助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求助编辑,秒答复

对于外文期刊,一般网站上都可找到 author guide。在各种专业数据库中也会有 about the journal 的链接,一般都有 for author 的文档。

稿件状态

前文略微提到了,就是投稿(submit)、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审稿(under review)、修改(revise)、结果(accept or reject)这些状态。

国内期刊纸质投稿或 EMAIL 投稿的一般是 EMAIL 通知或者电话通知,通常通知的状态是投稿修改结果这三个状态,图国稿件不需要修改,有的就只有结果这个状态。能网上投稿的,投稿系统会出现稿件处理状态的,但有时网上的状态并不是实际稿件的状态,要么没有更新,要么就是编辑正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处理稿件。网上状态是牵动人心的,如果一个稿件状态好几个月没更新,不急死你才怪。

下面是投稿状态的介绍:

投稿(submit):有些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格式不能是 PDF 格式,有的期刊要求作者联系的 EMAIL 不能是 sina163 的邮箱,大概是期刊编辑和作者联系时这些邮箱容易出问题吧。有些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还有的要 Cover Letter。上传的稿件是 WORD LATEX 这样的通用字编辑软件文件。当然字数、页数、公式、字号、字体等需按照要求去做。

我在投稿时,文字、图、表是在一个 WORD 文件里,没有分开上传过,虽然期刊要求那样做,但觉得没必要,在上传稿件时选“manuscript”,上传整个文档就行。如果非要将文字、图、表分开,一般分为文本,图,表就可以了,国外的文章讲究图和表有自明性,就是喜欢在图和表下面附上一段文字。这样读者只看看图和表就可以知道大致内容了。

在你填写投稿信息并上传整个稿件后,当投稿系统将 WORD 文档自动转化为 PDF 文档时,PDF 文档的第一页就会有你的投稿信息,包括稿件编号、稿件题目、稿件类型、关键词、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和摘要,这个就相当于 Cover Letter 了,当然 Cover Lette 还应该从内容和意义上向 editor 做一个整体的交待。下面是一篇在 Springer 一个期刊“Microsystem Technologies”投稿后 PDF 文档的第一页:

需要提醒的是:当 WORD 转化成 PDF 文档后一定要打开看看,因为在转化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且还要检查你的稿件 PDF 内容是否需要修改,如果需要修改稿件内容,那就删掉 PDF 文件,修改后再重新上传。

如果转化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在 WORD 中图或表不分页,但在转化成 PDF 中却分页,对于这个情况,可以在 WORD 文件中重新排版,或者不通过投稿系统,通过软件自己将 WORD 转化成 PDF 看看。目的就是尽量避免图或表分页。

其实,重要的还是稿件内容不要有明显的失误,对于图或表分页的情况,编辑并不重视的,因为他(她)知道会转化过程出现这个问题,而且他(她)有你的 WORD 稿件。

还有,如果进行了误操作,将同一稿件投稿了两次怎办?

那就 EMAIL 给编辑,说明情况,请他(她)撤销一个吧。在点击提交按钮时,系统会弹出提示,问你是否确认投稿,如果确认并提交,稿件就投稿成功。接下来就是编辑处理你的稿件了。如果是 EMAIL 投稿,一定在 EMAIL中要编辑给你回复,看他(她)是否收到了你稿件的 EMAIL“附件,防止附件没收到。

下面是我 EMAIL 投稿时给编辑的信件模板:

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这个状态一般出现在两个星期之类,时间比较短,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稿件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不过有的期刊也许没有这个状态,直接到审稿(under review状态。如果期刊有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状态,如果在投稿四个星期后还没出现这个“with editor”状态,最好和主编联系。

审稿(under review):这个状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看审稿人。如果被邀请的审稿人不想审,就会 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这个过程各个期刊的时间长短会不一样,一般 LETTER 的期刊会比较快。初投稿的人都希望一投稿就马上有回复,或者没到时间就写信去催,这是很不礼貌的。一般来说,正规杂志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给你回信。因此,不要一投稿就希望马上有回复,除非你是大牛。

修改(revise):这个过程是值得稍稍高兴并庆祝的,REVISE 就说明问题不大,因为有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

一般情况下,期刊会限定你在多长时间内将修改稿上传,修改总的原则是按照审稿意见逐条回答。建议采用不亢不卑和自信的语气,编辑不希望你这个人太弱,当然也不希望遇到一个没礼貌的家伙。

编辑的工作说来都是公式化的东西,其时间有限,一眼看下去还没有看到想看的解释,心情肯定不爽。所以建议一两句必要的客套话后,直接进入主题,采用 QA:式的方法,条理清晰。

修改稿的文件名可以在原来文件名后加(revised paper)。修改稿一般是针对审稿人的提问或者建议再修改的,所以除了一个修改稿,还要单独一个文件针对审稿意见的,可以取名“Reply to the referee”,要对审稿人的提问和建议的地方进行逐条答复或说明。给出的答复或说明要有针对性,要合情合理,如果需要,可以给出相关文献以证明你的论点,文献可以列在后面。

最后将修改稿文件和“Reply to the referee”的文件上传至期刊投稿系统。为稳妥起见,最好在上传后过段时间看投稿系统是否有更新,包括修改稿和 REPLY。如果一天后还没有更新,再上传一次,还不行的话,就和联系你的编辑联系。如果是 EMAIL 投稿,在将修改稿以附件发给编辑后,在 EMAIL 中要说明你已发送附件形式的修改稿和“Reply to the referee”,请编辑在收到附件后给个回复。

下面是某水友写的针对修改稿意见,回复给编辑的 EMAIL 模板:

有一种修改是比较大的修改,编辑通常会要求你修改后重新网上投稿,这个不必惊慌,你修改后的稿件还是原来的审稿人给你审稿,时间上耽误不多的,只要你按照审稿要求仔细修改,一般会没大问题,稿件会被接收的。在修回时,最头痛的是如何满足个别审稿人的不可实现的要求,建议主要是引用理论和文献加以解释,做到精练有逻辑有说服力。有的稿件需要多次修改多次审稿,这一定需要耐性,发篇 PAPER 不是容易的事。

结果(accept or reject):这个状态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忧啊,被录用还好,没有录用就要胸闷一阵吧,毕竟一篇文章从投稿到结果出来要很长时间,有的要半年以上。一般拒稿会有理由的,要及时调整心态,将被拒的稿件好好修改,改投另外的期刊。

拒稿原因比较多,大致有以下情况:

书面表达、实验数据、没有创新、理论欠缺、文章图表、文章字数或页数、投错期刊、期刊影响因子大,要求高、文章组织得不好等。有的 LETTER 如果审稿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给编辑审稿意见,编辑就直接拒稿了。

Copyright 问题

有的期刊初次投稿时就要 copyright,有的不需要,IEE ELECTRONICS LETTERS 就不需要。如果要求,最好传真,如果你要扫描,看期刊容许不容许,或者你发 EMAIL 问编辑行不行。

一般期刊会有两个 copyright 版本,一个是给本国作者填写的,一个是国外作者填写的,在填 copyright 时,要分清你要填写哪个 copyright

如果稿件全部作者中,有期刊所在国的合作作者,在填 copyright 时,合作作者一般还需要填写 copyright 的另外一栏授权证明,这个授权证明可以是国家科学技术或学术管辖部门,也可以是其单位领导或授权人士的证明。

在填 copyright 时,有时会碰到“Print Name”这一栏,“Print Name”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手写,姓名的字母全部工整大写,比如 FANG XIANG GAN,另外就是将姓名的字母大写用电脑输入,打印剪裁后粘贴到 copyright 中。自然手写是最方便的了,但手写一定要工整,不能潦草。

在填 copyright 时,更多地还会遇到作者签名的问题,一般期刊 copyright 的作者签名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全部作者签名,一种是第一作者签名(第一作者代表全体作者签名)。

如果 copyright 只有全部作者签名,最好请其它作者签名,以免搞出版权纠纷或者争议。值得提醒的是,有的期刊在 copyright 中会说明其收费情况。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就在 copyright 中说明稿件如果出版,每页需要支付 110 美元。

Cover Letter 问题

Cover Letter 包括稿件编号、稿件题目、稿件类型、关键词、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和摘要,当然 Cover Letter 还应该从内容和意义上向编辑做一个整体的交待。

下面是我写的 Cover letter 的模板:

审稿周期问题

这里的审稿周期是指投稿到录用的时间。这是许多水友发帖问的较多的问题。各个期刊的审稿周期不一样,LETTER 一般比较快,在本领域内影响因子高的会更快,LETTER 一般从一个月到三个月,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审稿周期以前是一个月,现在大概由于投稿的稿件数量大增,现在审稿周期一般是两个半月。至于非 LETTER 的期刊,审稿周期一般相对要长些,除非是大牛,否则要三个月以上,一般是四个月左右。

查找一个期刊的审稿周期最好的办法是下载该期刊的三四篇文献,看看文献作者下方或者摘要上方的比正文小些的字(有的在论文最后面),会有 Received 日期(投稿日期)、Revised 日期(修改日期)、Accepted 日期(接收日期),有的还有 Published Online日期(网上出稿日期)。算算 Received 日期和 Accepted 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大致知道这

个期刊的审稿周期了,如果文章需要修改或多次修改,稿件审稿周期就要拉长。

催审问题

如果网上稿件状态迟迟不更新,或者自己感觉稿件的某个状态时间太长,那怎么办?

如果你先前 EMAIL 给编辑询问过稿件状态,但编辑好久不给你回复那又怎办?这些都涉及到如何催审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投稿(submit)状态后一个星期之类会出现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这个状态,如果投稿(submit)四个星期后网上投稿系统还没出现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这个状态信息,就要询问主编了。不过要注意,也有期刊没有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这个状态。

询问主编的模板信:

一般情况下,从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到审稿(under review)状态需要一到三个星期,LEETER 会快些。如果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状态的时间超长,比如两个月以上,就要询问编辑了。有个水友曾经发帖子说,他有个稿子,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状态的时间长达五个月,这是够长的了。

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状态的时间超长有这些可能:

也许已经再审稿了,但网站状态一直没更新,不少期刊网站投稿系统的状态有长时间不更新的情况;

也许编辑在找审稿人,还没找到合适的;

也许编辑忙。

如果你发 EMAIL 询问稿件状态而编辑长时间(一个星期内)不回复,建议换个邮箱再发一次询问,说你看网站状态长时间还是原样,所以冒昧打扰问下现在稿件的状态,说得客气诚恳些。

如果编辑还不回你的邮件。你就发 EMAIL 给主编说明情况。如果发 EMAIL 都不行,就将询问信件发个传真给期刊编辑部。

在下载你投稿期刊的三四篇文献并算出审稿周期后,如果你的稿件审稿(under review)状态超出你算出的审稿周期两个月,你可以发 EMAIL 给处理你稿件的编辑,进行催审。

编辑说两个审稿人中一个还在审是不是好事?

也许只是那个审稿人比较慢而已。编辑最终都是等到所有人的意见回来才会通知你结果的。编辑需要综合两个人的意见,最好的结果是修改后再审。一些好的期刊是一票否决的,只要有一个审稿意见是拒那最终就是拒。

推荐审稿人问题

有些国内国外期刊在投稿时要求你推荐审稿人,你推荐的审稿人编辑会考虑的,但最终的审稿人还是由编辑确定。

编辑让推荐审稿人,需要给编辑审稿人哪些信息呢?

推荐的审稿人基本信息:姓名,工作单位,常用 EMAIL 地址。研究方向弄不清可以不给。感觉推荐的

审稿人的资格似乎不重要,尤其是国外期刊,推荐的审稿人主要是同行或他以前做过你类似的研究工作。一般来讲,推荐你参考文献中比较重要的几篇文献的作者,推荐三个审稿人就可以了。

学校的学报(中文版)不推荐也可以,校报编辑部会自己找的,当然你在交纸质稿件时要注明你的研究方向。学校的学报(英文版)需要推荐两个国外审稿人。

当审稿人问题

或许某天你的邮箱会出现一封一开始让你感到奇怪的信件,仔细一看,原来是某个文章作者推荐了你当审稿人,期刊编辑部询问你是否愿意当审稿人。如果不愿意,编辑部会要求你给作者推荐其它审稿人。如果你感觉自己资历不够,不想当审稿人,可以婉言拒绝,说自己比较忙,没空去审稿,千万不要说自己没能力审稿,然后你推荐另外的两三个审稿人,提供他们的姓名、工作单位、常用 EMAIL 地址就行。如果你有能力审稿或者是叫导师帮忙审稿,当然是积攒了你的人品。如果感觉自己没能力审好,就不要去审,免得对学校和自己造成不好的声誉。

一稿多投问题

这是水友问的最多的问题,我想也是许多同学感到敏感的问题,毕竟一稿多投是违反学术道德的,但什么是一稿多投呢?这个似乎又没有明确的界定。

绝大多数期刊都要求作者申明不在其他地方投稿过,如果投稿人觉得不能接受。他可以选择不在这个期刊投稿,但是如果投稿人同意了,那他就要实践自己的承诺,这是基本诚信问题。还是某位水友说得好,现在电子投稿速度都比较快了,一稿多投很可能稿件被送到同一审稿人手里,这种事情马虎不得,在一稿多投上动脑筋,还不如在论文上多动脑筋,至少在时间上不要把自己逼得这么仓促。

最常见的一稿多投是将英文投稿翻译成中文再投,这是明显地钻空子,如果中文内容、数据和结论与英文有大的不同,这样应该不算一稿多投。

对于那些在国外期刊上一稿多投的,我们要坚决反对,如果被发现,肯定对你学校、导师和你自己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会给你的同学造成损失,因为编辑会将你学校列入投稿的黑名单。

一篇论文,投到会议上,后来修改了一下,又投到期刊上,算一稿多投吗?

这主要看会议和期刊的要求,如果明确指出不容许,就不必去冒险,如果会议和期刊都没要求,起码两篇文章的内容要有一些大的不同,不仅仅是引言不同。当然,我们在查找文献的时候,也会发现国外作者会议文章和期刊文章一样或者是一些小的区别。有时我们还会在两个不同期刊找到的文章差不多,只是作者顺序变了一下,引言改了一下,实验方法、图表、数据和结论都差不多,这是明显的一稿多投了。

还有的投稿人比较幸运,有时会一稿两中,如果两篇是中文和英文的,这个似乎不用太担心,但是两篇文章是同一语种怎么办呢?

要么想办法撤除一篇稿件吧,要么对其中一篇文章向编辑主动提出说要修改,这是个比较好的借口,然后添加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比如理论、模拟、仿真什么的。

文献标识码(WM

当作者在向期刊投稿时,有些期刊还会让作者在文章中标明文献标识码(writing markWM),文献标识码是为了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共设 5 种:

A.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 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实践总结(社科)

C.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 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 专访等)

E. 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例如:文献标识码: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中图分类号(CLC

当作者向国内期刊投稿时,编辑部往往要求作者根据文章内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标出分类号。中国图书分类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简称为中图分类号,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制的分类法。它将学科分 5 大类,22个大类,基本序列是:马列毛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22 个大类如表 1 所示。

1 中图分类号的 22 个大类

至于文章编(收录)号,这个是国内期刊收稿后由杂志社给出,作者不用填写的。国外属于检索的期刊有文章收录(检索)号,这个就比较重要了。

ISSNISBNISRC

ISSN 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的简称,是 ISDS(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国际中心为在该系统登记的连续出版物分配的号码。采用 ISSN编码系统的出版物有:期刊、会议录等。ISSN 8 位数字组成,分两个部分:序号和检验码,两组数字之间用“-”连接。在期刊和会议录检索时,ISSN 可以作为一个检索途径。1985年我国政府正式批准 ISSN 中国国家中心建立,中国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内,凡是出版期刊或期刊改名需要申请或修改 ISSN

由于期刊的名称十分复杂,每个数据库供应商、各图书馆处理期刊题名的方法各不相同,给您查找文献会带来不便,如果您使用 ISSN 查找文献,会十分准确、快捷,因为,ISSN具有唯一性。

ISBN 是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简称,ISO 1972年颁布了 ISBN 国际标准,是专门为识别专著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标准编号。ISBN 10 位数字组成,分四个部分: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每组数之间用“-”连接。在图书检索时,ISBN 可以作为一个检索途径。它具有唯一性。如果一种文献在封底或其他位置有 ISBN 的字样,则表示这种文献为专著。

ISRC 是 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的简称。它是音像制品的国际性的唯一标识编码,由 ISO1986 年颁布实施。目前采用 ISRC 编码的出版物包括唱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激光唱片等。ISRC 的实施必将对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版权保护、信息交换和市场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ISRC 由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码和记录项码五个数据段 12 个字符组成。

ISRC 在联机目录中也可以作为用户的一个检索入口。

国际通用分类代码

PACCEEACCPACS

读者在投稿时往往需要查找一些国际通用分类代码 PACCEEACCPACS

① PACC

PACC (Physics Abstracts 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s),是英国《科学文摘》分辑 AScience Abstracts Series A),《物理文摘》(Physical Abstracts)的分类方法。

PACC 共分十个大类:

② EEACC

EEACC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Abstracts 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s):是英国《科学文摘》分辑 BScience Abstracts Series B),《电气电子学文摘》(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Abstracts)的分类方法。

EACC 共分九个大类:

③ PACS

PACS (Physics and Astronomy Classification Scheme),物理天文学分类表,由美国物理学会提供,从 1975 年开始应用于《Physical Review》。

PACS 共分十个大类:

UDC 代码

JJAP/CS 代码

有些国内期刊及很多国外期刊还会要求给出 UDC 号,UD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最初发表于 1905 年,一直由国际文献联合会负责修订,其重点放在科学与技术各类,有目的地按类扩充细目,独立分编成册,以供专门图书馆和科技情报部门使用。自 1899-1905 年比利时学者奥特勒和拉封丹共同主编、出版 UDC 法文第一版以来,现已有 20 多种语言的各种详略版本。我国科技情报界曾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推广使用 UDC

更多 UDC 的详细介绍见:

https://udcc.org/index.php/site/page?view=aboutUDC

分类号的查看网址:

https://udcsummary.info/php/index.phpUDC 详细表)

日本应用物理学会、日本物理学会出版的《日本应用物理》期刊“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JAP)要求作者投稿时必须选择他们制定的 JJAP/CS 分类号。作者可通过期刊“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的这个网址查找 JJAP/CS 分类号。

https://iopscience.iop.org/journal/1347-4065

期刊影响因子(IF

的定义和查法

什么是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期刊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对期刊质量的评价指标,是 E.加菲尔德于 1972 年提出的,它是指每一种期刊所收录的论文平均被引用情况的数据,是对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了解影响因子,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相关专业期刊的状况,并选择投稿的期刊。

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定义为:该年引用该刊前 2 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 2 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即: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如:《Science1994 年出版的文献在 1996 年被引用的次数为 25170 次,1995 年出版的文献在 1996 年被引用的次数为 24189 次,1994 年出版的文献总数为 1054 篇,1995 年出版的文献总数为 1037 篇,则 1996 年《Science》的影响因子为(2517024189/10541037)=23.605(次/篇)。

ISI 提供的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是期刊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 JCR 可以查找每种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被引总次数(Total Cites)、立即影响指数(Immediacy Index)、文献总数(Articles)、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的数据及排序情况。

检索某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进入WOS数据库,输入期刊名字,选 “Search Journals”,然后点击“View profile page”,便可得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使用期刊影响因子进行期刊比较时,一定要分学科对待。

参考文献中英文期刊名的缩写规则

在写稿件的参考文献时,如果英文期刊名长,可以进行缩写,要缩写一个期刊名,最好是对期刊名进行规范化缩写,即“ISO Abbrev. Title” ISO 标准期刊名)缩写。比如在查找文献时,有时会遇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的刊名缩写如何还原的问题。为了快速缩写及还原外文期刊名,了解一般刊名的缩写规律,现将参考文献一些基本的缩写规则列出,以让水友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参考国际标准ISO4-1984《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及国家标准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附录 C

1) 单个词组成的刊名不得缩写

部分刊名由一个实词组成,如 AdsorptionAerobiologiaRadiochemistryBiomaterials

naturescience 等均不得缩写。

2) 刊名中单音节词一般不缩写

英文期刊中有许多单音节词,如 FOODCHESTCHILD,这些词不得缩写。少于 5 个字母(含 5 个字母)的单词一般不缩写,如 HeartBone 等均不缩写。

3) 刊名中的虚词一律省略

国外学术期刊刊名中含有许多虚词,如 theofforandonfromto 等,在缩写时均省去。如 Journal of chemistry 缩写为 J chem,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 缩写为 Arch Med Res

4) 单词缩写应省略在辅音之后,元音之前英文单词缩写一般以辅音结尾,而不以元音结尾。

American 省略为 Am,而不省略为 Ame AmerMedicine Medical 缩写为 MedEuropean 缩写为 Eur 等。但 Science 例外,缩写为 Sci,可能是因为元音 i 之后又是元音 e 的缘故。缩写刊名每个词首字母必须大写,而不可全部都用大写或小写。

5) 压缩字母法

仅个别单词采用压缩字母方式缩写,如 Japanese 缩写为 Jpn 而不是 JanNational 应缩写为 Natl 而不是 Nat 等。经常有作者将 Japanese 写成 Jan 是参考文献著录中常见的错误。如Japa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应缩写为 Jpn J Ophthalmol

Nat Nature Natural 的缩写,如 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 分别缩写为 Nat Med,Nat Biotechnol。另外 CN 是中国的国别代码,期刊缩写刊名中,ChinaChinese 不得缩写为 CN,而应缩写为 Chin。采用压缩写法是为了避免与其他常用缩写混淆。如 Japanese 不能缩写为 Jan,可能是 Jan January 的固定缩写形式,National 缩写为 Natl 而不缩写为 Nat,可能是 Nat Nature Natural 的缩写。

6) 学科名称缩写

刊名中学科名称缩写很常见,因而了解学科名缩写规则非常必要。凡以-ogy 结尾的单词,一律将词尾-ogy 去掉,如 Cardiology 缩写为 CariolBiology 缩写为 Biol,以-ics 结尾的学科名词,缩写时将-ics 或连同其前面若干字母略去。如 Physics,缩写为 Phys,以-try 结尾的词,缩写时将-try 连同前面若干字母略去。如 chemistry 缩写为 Chem,其中也包括其他形容词的缩写。

7) 刊名中常用词和特殊单词的缩写

期刊名中有些常用单词可以缩写为一个字母,如 Journal 缩写为 JQuarterly 缩写为 QRoyal 缩写为 RNew 缩写为 NSouth 缩写为 S 等。

8) 刊名首字母组合

有些杂志名称缩写采用首字母组合,而且已被固定下来,一般都是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期刊,并得到国际上众多索引性检索工具的认同。

9) 国家名称的缩写

刊名中国家名称的缩写分为两种情况。如国家名称为单个词汇,缩写时常略去词尾或词的后部分若干字母。如 American 缩写为 AmBritish 缩写为 BrChinese 缩写为 Chin 等。

而国家名称由多个词组组成时,常取每个词的首字母,如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缩写为 USAUS

以上只是一些英文刊名缩写的一般规则,具体到一个刊名的缩写,很多检索工具后都有缩略刊表。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有美国科技信息 ISI ISO 列出的全球万余种期刊缩略名。

从编辑的角度,补充两句

关于投稿,不要以为国内投个中文的,国外投个英文的,就不会被逮住。编辑也都是有专业背景的。即使把作者排名,abstract 都改动了,编辑也可以论文缺乏创新性的理由而退稿。

一般编辑还是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如果你的稿子长期没审回来,可能编辑那积压稿件很多,无法一一照顾到,但是接到作者催审的请求,我一般都会去催催审稿人。

不一定让你修改后复审就有戏,有些审稿人特别圆滑,明明不想让过,就反复提修改意见,反复审,想把作者拖黄了。特别是那些后面挂的第 3,第 4 作者,也就是导师的名头比较响的,审稿人都不好意思直接说退,且得墨迹呢。

如果已经混到收到审稿邀请的水平,请尽量认真,及时的返回评审意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吗。而且也能和编辑部建立良好的互动,为自己今后的学术发展铺好路。

还有,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要尊重别人的工作,不要写错人家的名字,文题,出处等。

参考文献写的好不好,是编辑决定是否接受投稿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还有许多投稿人问 with editor 状态一般有多久?

国外一般是两个星期,最多一个月,这主要还是编辑找审稿人。有人问我两个月了该怎办?我说该怎办就怎办,两个月 with editor 不正常了,要写信给主编。

另外,现在 elsevier 许多期刊的投稿系统不是经常更新,那个 with editor状态直到你文章接受都有,注意七八月是老外度假的好时光,所以没有更新或者没给你回复邮件也许正常,但我认为这么长时间不去催就不正常了,不要怕去催编辑,当然要写好催审信。

转自帕司学库学术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