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论文为什么会被退稿?可能是这些原因

2024/5/17 9:01:35  阅读:10 发布者:

退稿,顾名思义就是期刊对于作者所投稿件不拟刊用、予以退回。

尤其核心期刊,退稿量多说明其筛选论文的标准之高、要求之严,也是其名声威望高、质量水平好的表现之一。

在期刊整改大环境的影响下,期刊的编辑部一般都会建立严格的三审制度, 即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终审。

相比过去而言,现如今学术论文被退稿是目前发表论文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况,今天,就给大家罗列几种常见的退稿原因和应对策略,供大家提前参考规避!

首先考虑被退稿的原因,以下几种最常见

1

专业方向与刊物不符

每一种期刊都有其专注报道的领域范围,如果所写论文主题与期刊的办刊方向不符或有所偏离,就会被退稿。

因此在投稿之前,一定要主动了解所投刊物的专业性质、报道范围与读者群定位,精准匹配,不要盲目投稿。

2

选题陈旧,立意不新

期刊存在的价值就是传递新知、弘扬学术,所刊载文章需要给读者以启迪,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按照前人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重复前人的实验,得出的结果也大同小异,无个人独特成果见解,无实用参考价值,这样的论文自然会被退稿。

3

科学性不足

这一点多见于科技型论文。在实验设计中,思路不清晰、对象不明确、条件设置不合理、数据不足或有误、图表处理不规范等等,都是论文科学性不足、学术质量低的表现。试验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追求客观严谨,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挖掘结果之外深层次的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与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

4

语句不通,表述混乱

这种一般是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论文中的实验设计、研究结果都不存在错误,但作者并未将其表述清楚,存在语句颠倒、表达不畅的问题,阅读起来有障碍。

5

一稿多投,抄袭剽窃

这两项均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部分作者由于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和岗位聘用等方面原因,急功近利思想作祟,一稿多投或盗取他人学术成果,一经发现退稿只是最轻的处罚,其不但损害了自己的学术声誉,也会给期刊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的会造成信息交流的混乱和学术风气的腐败。

特殊情况的退稿

1

编辑部因找不到适合的审稿专家而退稿

经期刊编辑初审,来稿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投稿格式规范,据此送审。

然而,有的稿件涉及特殊研究领域,如植物新种鉴定或分类或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内容,可能会出现编辑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专家进行审稿。

对此,期刊编辑会联系文章作者,告知送审情况,拟决定做退稿处理,并建议作者改投他刊。

2

编辑部经评审、修改、再审后退稿

此类情况也较为常见。此类稿件经期刊初审、专家评审,认为稿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但在关键问题阐述、核心数据或主要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作者改后再审,在作者依照评审意见修改后,经专家再审,稿件仍建议退稿的。

此类退稿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未按照专家意见对关键问题做出合理回答或修改,或者作者按照专家意见修改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的;二是因涉及补充必要的试验或数据,而作者无法提供或完成的。

对此类情况要求较为严格或标准较高的期刊,编辑会对相关稿件做退稿处理。

3

特殊情况

如稿件经过专家评审并接受,在文章出版前,期刊编辑发现或稿件受他人举报文章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如出现人为篡改数据、伪造数据的情况等;作者之间存在利益争端,如作者排名等;对此,期刊编辑有可能做退稿处理。

论文一旦被退,这些应对方案也许有出路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认真对待文章,文章要有新意,重复率要严格控制,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部分期刊是允许作者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

确定论文选题与期刊收录是否符合

建议提前找好对应期刊,不要盲目投稿,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另外如果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论文数据要完整

数据不要出现不全或者存在缺陷的情况。

另投他刊

退改退修是时下论文发表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些文章可能修改后可以成功发表,有些则不能,如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作者还是另投他刊。

对于作者而言,退稿是正常的,投稿不存在百发百中,因此需要以平常心对待退稿,没有必要怨天尤人。

最为重要的是:当论文被退稿后,认真落实到自己的论文当中去,看看自己的论文存在哪些问题,是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夯实,还是文献阅读量不够,或者自己的思路框架等有问题,从自身找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科研作者都能够顺利发表!

转自新芝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