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对“论文答辩、答而不辩”的思考

2024/5/15 8:33:17  阅读:25 发布者:

论文答辩,答而不辨,你若敢辩,明年再见,一句顺口溜,不知道是否是当前研究生论文答辩状况的普遍写照。但毋庸置疑,如此现象必然存在。论文答辩,该不该辩?值得思考。

一、答辩的意义

论文答辩是学生培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答辩委员会对通过对学生论文的查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而做出学生当前的能力素质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的学术判断,同时为学生的研究提出一定指导意见。

二、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研究生培养,让学生在某个领域内的学术体系内有所习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除掌握基本知识之外,更需要学会研究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具有追求真理,勇于质疑的精神。

三、答而不辩现象的缘由

答而不辨是研究生论文答辩中的一种现象,虽在未调查前无法做其是否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但确实存在,暂且不去评论其合理与否,单从不辩的缘由看,或许存在于三个方面。

(一)学生层面

1.心态勇气不足。学生将通过答辩、顺利毕业作为其首选目标,从而在答辩过程中小心翼翼,谨慎有加,唯恐与答辩专家产生冲突,给专家造成孤傲无知的不良印象,为答辩过程制造本可避免的无形障碍。因此,从达到预设目标的角度,选择了答而不辨,频频道歉

2. 学识能力不足。也有学生在论文打造过程中,思考不深、学艺不精,专家问题一针见血,句句扎到实处,戳到痛处,能够顺利回答,已是不易,何来再辩一说。或因学艺不精,即使专家问题还有辩论空间,却因能力有限,缺乏辩驳之力。

(二)答辩专家层面

1. 面子不容挑战。在答辩过程中,答辩专家从地位上本高一头,专家抱着评判与指导的角度参加答辩,本着权威不容被挑战的心态。其是否能有放下身架,共辩真理的包容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的现象是否能产生的因素之一。

2. 领域大小同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所研究的内容相对比较专,答辩专家的擅长领域是否与答辩人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否则在答辩过程中,或许专家未能提出值得争辩的问题。

(三)答辩组织层面

1. 熟人好好为上。在答辩专家组的组织过程,导师邀请是一种常态,答辩专家和导师之间具有较多的合作关系,具有一种熟人文化。一方面会导致问题不够尖锐,难以产生争辩的基础,另一方面过于争辩也可能造成专家与导师熟人间的难堪

2. 目标审阅还是探究。论文答辩是对学生的一种能力与素质评判,是一种审阅毋庸置疑。但同时是否还存在对科学问题的探讨,是否同时也是一种学术交流与学术研讨呢?

四、研究生培养的理想

从学业层面来说,希望培养的研究生具有扎实学识、敏锐眼光、执着精神、思辨意识。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培养工作,在出口环节按照相应的标准去检验识别,论文撰写与答辩是培养与检验的重要一环。

赞同论文答辩过程中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此并非为辩而辩,是基于对科学前沿与科学真理的探究之辩。并且,论文答辩中科学之辩也不仅仅是仅植与答辩环节,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研究写作、与答辩的全流程,涉及学校、老师、导师、学生、答辩专家等多人群。学校需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有全面的要求和培养;学生在学习研究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有真思考、真实验,形成自己对研究问题的自我理解与独到贡献,形成可辩之识;答辩专家需摆正心态,放下架子,欣然且欣喜于高质量的科学争辩。辩出真理、辩出实效!

转自学术进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