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多数作者在论文写作时,对论文的摘要、引言、结尾的写作,或马马虎虎,或不得要领,大大影响了论文的被关注度和影响力。其实,科技论文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把科研和应用联系起来,在向人们展示科技成果的同时,指出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科技论文的摘要、引言、结尾(结束语)三部分是科技论文中的精华,写好这三部分对论文的刊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大有好处。
1 写全摘要三要素,提高论文被引频次和被读率
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各种媒体带给读者大量信息,使人们必须对所面对的信息加以筛选。为了吸引读者,文章摘要的写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有时直接影响文章的被引频次、EI和SCI的收录。对于科技期刊的文章,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以不加任何修饰和评价的语言,简明、确切地记述论文的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包括英文摘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
从笔者的编辑实践中发现,摘要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正确把握摘要写法,取引言或结论的某一部分作为摘要;
(2)用感情色彩很重的词修饰和评价论文的工作和研究;
(3)用不常见的,甚至是生造的词定义已有的技术术语,使人看不懂,有时让人误解为新发现或新创造;
(4)摘要中出现公式推导;
(5)摘要中出现参考文献;
(6)英文摘要重点不突出,甚至让人看不懂。
笔者的经验是首先看懂论文所作的工作,找出摘要的三部分,通过E-mail跟作者联系,提请作者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编辑的要求改写中英文摘要,并建议作者注意英文摘要中专业术语的使用。一般情况下,经过提示,作者能很快改正上述6种错误,改写出很好的中文摘要,但是英文摘要的改写就有许多问题。因为各个作者的英文程度各不相同,有的作者对照中文摘要硬翻,有的作者写的英文摘要根本看不懂,这时就要求编辑静下心来,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错误与作者交流。首先要让作者知道,中英文摘要的写作是有区别的,英文摘要不一定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但一定要开门见山,突出论文的创新独到之处和对研究的贡献大小。大多数作者经过这样一轮都能基本改好,但还有个别作者经过一、两次修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编辑应参与改写,并把改写的内容再发给作者征求意见。经过这么几轮的循环,论文的摘要便得以凸现,也提高了作者摘要的写作水平。
2 写好引言,最快展示成果价值
科技论文的引言往往是作者对整个科研过程的思路,以及对某个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和研究状况综述,因此其中有大量关于这一方面研究的回顾、进展情况、作者自己研究的心得和对此项研究的前瞻性分析。引言写得好坏直接反映出作者的知识面和作者对该领域认识的深度,并能表示作者所取得的成果可能具有的价值。读者则可通过引言获取比较全面系统的信息,通过与他人成果的比较,可以对论文的创新性或学术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科学知识的创新性和继承性在引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引言虽然重要,已引起部分作者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不当上,如:
(1)参考文献陈旧;
(2)参考文献以教科书为主;
(3)只引与论文观点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文献;
(4)为了表明论文的独创性故意漏引一些有提示性的参考文献;
(5)重自引轻他引,尤其不愿引用本单位同行的文章等。
帮助作者写好引言,正确引用并引好参考文献,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求编辑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凶,与时代同步,与学科发展同步,只有这样才能给出正确的参考文献信息,既表明了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也避免了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了科学的作风和治学态度。
2.1既做“通才”,又做行家,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科学期刊优秀稿源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报编辑不应只坐在编辑部被动地等作者投稿,而应该积极组织和策划一些反映最新科技动态的稿件,并为作者提供科研选题资料,以提高期刊的含金量。因此编辑不仅要做“通才”,更应尽可能寻找一切机会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在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和培训活动,与一批从事研究领域的学者交流,一方面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较好地把握所编期刊涉及的科技新动向。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同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的联系和沟通,尤其要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的学生正在做什么,因为这些专家学者是学科的学术权威,他们对所在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他们的见解将使编辑人员大开眼界,了解当前科研动态,以及对一些科研成果、论文的产生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有了这个前提,根据编辑的经验,不仅可以提供给作者正确的、完整的信息,使论文引言部分内容充实,还可使修改一次到位。
2.2引用参考文献并不影响创新性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深度及科学依据。
根据笔者的经验,我们所收到的论文大多参考文献条数不多,并且自引较多时,其实自引表明了作者工作的连续性,只要注意提醒作者剔除不必要的自引即可。有些作者只引用对自己有利的文献,对自己不利的文献绝口不提,这就影响了参考文献引用的全面性。解决这个问题,要求编辑和作者充分沟通,让作者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引用与自己论点不一的参考文献正是反映了认知发展的过程,并不表明论文工作不完全。有了这样一个基础认识,作者还是愿意加上此类参考文献的。还有的作者为了表明自己工作的创新,不引用一些最新的相关参考文献。笔者就遇到这样的一件事:上海交通大学国内某知名教授创立了一种新型力学模型,这个模型被证明能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的数值解中的许多问题,他的学生把他的模型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的杆、梁、板等方面,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并发表了不少文章,他学生的文章对老师文章的引用一篇不少,就是只字不提其他学生的工作对自己的影响,唯恐提到其他的应用就会影响自己的创新,虽然把一个模型从杆的应用延伸到板的应用,表面看没有很多内容,其实在工程研究中,还是有很大创新的。因为边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使变化的边界条件仍然符合既定的模型,这就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的创新也是不能低估的,不能因为引用相似的参考文献,就降低了论文的创新性。笔者也是跟作者联系,首先打消作者的顾虑,提出请作者把作者老师所有学生已发表的模型应用方面的工作情况全部写入引言,使读者对这方面的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实践证明,引用了相似内容的参考文献并不会削弱论文的创新性,反而提高了论文的完整性,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写好结尾,画好句号
在许多论文中,有些有结论或有结果的论文基本以结论1,2,3结尾,可对于没有结果或暂时还没有明确结论的论文的写作就存在问题,有的泛泛而谈,更有甚者画蛇添足,搞些拟人化的比喻,把结构比作人等,以表明论文研究的重要性或创新性。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害怕没有结果或结论论文就不完善,影响论文的刊发。一般情况下,只要告诉作者没有结果或结论,但论文只要清楚地表明了研究的意义,即使结果不理想,但只要能正确总结经验给后来者有启示就是成功的论文,希望作者能删除文中不必要的东西,作者很快就会改过来,使文章有个很好的结尾。
转自高教研修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