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做研究离不开文献,阅读、引用和著录是利用文献的 3 个基本过程。通过广泛阅读文献,可以掌握某一领域的研究背景,发现其中的不足和研究的突破口; 通过引用文献的论题、观点、概念、理论、方法、结果、结论、事实和数据等,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铺垫和依据 ; 通过著录文献,可以避免学术不端,达到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提供文献来源、方便他人再次利用被引文献的目的。引用而不著录者,是学术不端、侵占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著录而不阅读者,则是一种治学不严谨、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的二次引用行为。
姚实林与张倩, 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准确性原则及编审要点. 编辑学报, 2020. 32(02): 第169-172页.
我们在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都会引用参考文献,但有时,我们从文献A中引用某个内容时,发现该内容是从原始文献B中引用的,引用参考文献时该引用A还是B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知网找了几篇有关参考文献引用规范的文章,我先总结一下其中的观点: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引用原始文献B,而且我们应该亲自仔细看一遍原始文献B,确保其中的确实有我们需要引用的内容,不可直接根据文献A来引用B,因为这样存在以讹传讹的风险。
大家也可以看从几篇文献中摘录出的具体观点:
原始文献(一次文献)是作者必须亲自阅读的文献。只有查阅原始文献才能对原文有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解,也有利于读者去核实查对所引用文献的来龙去脉,以决定文献的取舍。因此科技论文撰写一贯强调原始文献需亲自阅读的原则。
徐鸿飞等, 科技论文中十对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3): 第270-272页.
有些论文作者因受所在单位期刊种类不多,外文书刊匮乏,图书馆藏书量有限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无法查找到原始文献。因此参阅他人文后的参考文献,人云亦云、照搬及引用。这种走捷径的转引文献,特别是用外文文献装门面,以博得审稿人对论文的好评,争取论文得以发表的做法是极不严肃的。若以讹传讹其错误的诊治方法一旦被临床应用,其后果不堪设想。转引文献的危害在于,作者未能查阅原文,而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往往是有选择地引用有利于自己论文的观点,舍去有争议的,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甚至是持相反观点的内容。
徐鸿飞等, 科技论文中十对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3): 第270-272页.
在使用量表的论文中,一般会涉及到量表的引用,关于量表引用,也需要注意:
如果某作者引用某一量表,但所著录的文献是关于此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其中并无量表的具体内容。这时,应要求作者著录此量表的原始文献,至少是著录含有此量表具体内容的二次文献。
姚实林与张倩, 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准确性原则及编审要点. 编辑学报, 2020. 32(02): 第169-172页.
本文介绍了引用参考文献是应该注意的一个小问题,有关参考文献引用的更多规范,建议大家看如下一些文献:
[1]. 陶范, 参考文献引用原则辨析. 编辑学报, 2006. 18(4): 第252-254页.
[2]. 姚实林与张倩, 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准确性原则及编审要点. 编辑学报, 2020. 32(02): 第169-172页.
[3]. 侯集体与刘艳莉, APA格式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问题分析——以CSSCI心理学期刊为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04): 第364-368页.
[4]. 徐鸿飞等, 科技论文中十对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3): 第270-272页.
[5]. 赵越等, 中文文献文中引用规范的探讨. 新世纪图书馆, 2015(07): 第34-37+50页.
转自医刊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