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科研工作者会接触到SCI论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写一篇SCI并没有多大难度,真正的困难在于审稿返修。
很多初投稿作者会在期刊外审阶段发现邀请的审稿人过多的情况,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这是期刊十分严格的体现吗?
其实,一次出现多位审稿人的情况,可能是期刊为了保证审稿效率分批次邀请了多位审稿人,且被邀请审稿人没有拒绝审稿。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由于SCI期刊接收稿件量多,SCI论文审稿周期比较长。期间也会出现很多状况,比如评审专家漏审,审稿人中途拒绝审理等。
外审中途审稿人还会增加吗?
01
审稿人意见相左
通常情况下,同行评审环节的审稿人数在2-3位左右。如果在现有的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与另外一半人的审稿意见相左,这时候期刊就可能需要增加额外的审稿人了。
02
SCI论文专业偏冷门
科研领域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是热点,有些专业是找不到足够有分量的审稿人。期刊编辑会在现有审稿人的基础上再邀请新的审稿人加入。
03
其他因素
包含审稿人中途拒绝审稿,已有审稿人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无法承担论文审稿的职责等。这时候杂志社也会重新找适合的审稿人接替原有的审稿人完成后续的审稿任务。
通常情况下,外审阶段的审稿人一般为2-3个人,编辑根据意见就可以决定是修改还是拒掉了。
审稿人是否越多越好?
除非是较为特殊的论文,否则审稿人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好事。因为审稿人多意味着沟通成本多,审稿时间长。特别是重复意见的回复会导致效率低下,势必延迟作者发表周期,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外审审稿人并非越多越好。
SCI论文外审审稿无论出现什么状况,实事求是都是关键。不管收到多少个审稿人的多少条意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条条的回复。有的不好回答的就引证。这样才能够保证论文顺利发表。
如何选择合适的审稿人?
同行评审是维护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审稿人的选择是保证其有效实施的关键。许多的SCI期刊在作者投稿的时候都会让作者推荐审稿人,但这并不表示就一定会选用作者所推荐的审稿人,关于期刊审稿人的选择方式有哪些呢?
01
编辑选择审稿人
编辑根据稿件的关键词在文献数据库或专家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审稿人。这种方式有利于维护同行评审的客观公正,缺点是寻找审稿人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还有可能因为编辑学科知识的有限而选择不当。
02
编委推荐审稿人
编辑将稿件提交给学科编委,由编委来审理,或者由编委推荐审稿人。这是一种高效、合理的方法,但是需要编委的全力配合;而实际上编委都是著名学者,工作繁忙,很难全力配合,尤其是在稿件超多而编委有限的情况下。
03
作者推荐审稿人
编辑要作者推荐审稿人的主要意图是找到最合适的“小同行”审稿专家因为作者已经阅读过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哪些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作者比编辑更清楚谁更有资格和能力来评估自己的工作。作者在公正、认真的前提下推荐的审稿人应该是最合适的审稿人,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快审稿进程。
作者推荐审稿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01
作者的推荐不规范
部分作者只把推荐审稿人当成投稿的一个附加过程而草率对待;部分作者只推荐熟人做审稿人,尽管熟人也不一定都徇私情,但是将私人关系带到同行评审中来,还是非常有可能对评审公正性造成损害的;还有作者为了显示对论文的信心,推荐研究领域的“大牛”审稿,事实上,如果杂志的档次不够高,“大牛”未必愿意接受审稿,这种推荐也就失去了意义。
02
审稿人更多地给出肯定性的意见
因为作者通常都会推荐与自己学术观点相近或者文稿中正面引用文献的作者,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作者推荐了熟人,他们可能给出过誉的非客观的评审意见。
03
编辑对推荐的审稿人认同率不高
因为编辑担心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将私人关系带到评审中来,所以会更加谨慎地分析推荐审稿人的意见。那些理由不充分、内容不翔实、针对性不强的浮夸意见,以及与其他审稿人相左的意见,都不容易得到编辑认同。
对策建议
01
找参考文献里的作者
从参考文献中选择审稿人是经常的一种做法,一来可以向编辑证明推荐的审稿人所处同一个领域,二来可以让被推荐的审稿人更有阅读的兴趣。
02
审稿人所在区域文化很重要
审稿人的文化以及习惯对审稿速度和意见都会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具体的需要慢慢体会。
03
适当多推荐几个审稿人
杂志一般会要求推荐2-3个审稿人,但如果能够多推荐几人,可以极大减少编辑寻找潜在审稿人的时间,从而提高稿件处理速度。
04
推荐领域内比较活跃的审稿人
领域内比较活跃的审稿人由于比较熟悉这个领域,会有一些比审稿速度通常也会快一些较好的建议,而且对稿件比较熟悉。
04
推荐留有机构邮箱的通讯作者
由于以前存在过一些使用伪造邮箱来推荐审稿人的情况,目前编辑一般不会把稿件给那些留有非机构邮箱的审稿人。
05
不要推荐比较老文献的作者
有些科研人员已经换了工作单位,原来论文中所列的邮箱已经不再使用。有些科研人员已经退休,也不会去审稿了。以上情况都会要等9天左右才能发送给新的宙稿人,这些都会拖慢稿件审阅速度。
转自中大保研ZDBY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