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SCI 英文论文修回稿回复信常见问题和错误分析

2024/4/22 14:32:31  阅读:91 发布者:

1.  “不够:下面的 response letter 的要点来自理文编辑网站,前面两点都是关于礼貌的,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都是义务(无任何报酬)审稿的,人家辛辛苦苦审完稿,指出投稿的问题,自然会理所当然的会希望作者的肯定和感谢,这应该是起码的基本常识,我国又是 N 年的礼仪之邦,但是,我见过的相当多的论文修回回复信中没有看到对编辑 / 主编和审稿人有任何的感谢、感激的字眼。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反过来说,礼少,人必怪!多说你个谢字,不花作者一个大子,于人于己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惹得编辑 / 主编和审稿人不爽,那是想让自己的文章死的快!

2.  回复信的开头要先写上文章的基本信息:如 manuscript tracking number, title, author 等,另外还要加上是投给哪个期刊的。

3.  对编辑 / 主编的称呼:许多信的抬头是“Dear Editor”, 这种通用的格式,会使编辑 / 主编感觉作者对自己不尊重,在文章修回后,处理的编辑 / 主编的名字肯定是已经知道的,所以此时应该称呼编辑的名字(姓即可),即:Dear Dr. xxx(the family name of the editor)。我自己曾经做过某 SCI 期刊的兼职编辑,对此有切身体会,我明明都注明自己的名字并是 Ph.D., 但是不少作者还是称呼俺“Dear Editor”, 当然作者的本意可能觉得这样是为了尊重编辑,但是,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您是王姓教授,别人不叫您王教授,只是称呼教授,您有何感? 有的网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一直就是这样称呼的,文章也都发表了许多,当然,任何一位负责任的编辑 / 主编都不会因为这样的小节而据稿,但是,如果这样的不拘小节多了,也许….(您懂得)

4.  回复信要详细: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作者不知道这一点。那么回复信要详细到什么程度呢?基本原则是:所有的审稿人不用看修改稿,只需看回复信即可清楚了解作者几乎所有的修改。所修改过的内容,包括图表都要放到回复信中,如果关于文字修改太多,无法一一展示,也要举几个改动大的例子。即使有的审稿人的问题和另外一个审稿人的问题重复,也要分别回答,别怕回复信长,我就见过30多页的回复信。另外审稿人的问题和作者的回答要显著区分开,比如用黑体等方式,总之,要让审稿人阅读方便、一目了然。当然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认为是回复信越长越好,用超长的回复信将审稿人砸晕,我们写回复信不是为了挣按字数计算的稿费,说话也要到点子上,审稿人大都是忙人,东拉西扯很可能会误事。

5.  要认真:有位牛人说/ 产/党最怕认真二字,审稿人也最怕作者认真,最上火的大概就是作者粗心了。举个例子来说,审稿人要求作者更正某笔误或大小写等小问题,这类的问题往往不至一处,很可能文章的许多地方都需要做相应的修改,作者在回复信中说我们都做了修改,但是审稿人一看修改稿,发现还有不少没有改过来,试想,审稿人忙了一天了,晚上加班加点审修改稿,本来对作者蹩脚的英语已经整得一头火了,现在又看到作者如此粗心,当然会很不爽,另外作者这方面的粗心,很容易使审稿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作者写个 response letter 都如此粗心,想必做实验也是如此,实验结果也就不可靠,所以,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定道理,认真可能成就一篇文章,粗心几乎可以肯定会毁掉一篇文章。

综上所述,修回稿的回复信主要要注意:要周,修改的内容要,简称周全。请问,您的回复信周全了吗?

转自立文悉通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