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辩证看待SCI影响因子

2024/4/17 15:31:52  阅读:26 发布者:

文章录用之后,大家最关心的是影响因子多少?影响因子是现前衡量学术论文水平的一项关键指标。换句话说,你的论文能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论文的地位,即决定了你的学术地位。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我们应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影响因子。

SCI影响因子的作用:

SCI是美国的一个检索系统,但是它的内容就囊括了各国不同的专业的优秀论文。而经过专家的统计所得,SCI影响因子在近年来不断地升高,它的作用也就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SCI系统作为检索的系统,SCI期刊论文成果的影响至大由此可以看得出来。

SCI影响因子的作用在另一方面也是说明了SCI期刊的学术水平高低。上文已经提及到了sci影响因子在近年来是不断地升高,在这方面来说,表明了SCI期刊的学术水平很高。SCI期刊的学术水平除了可以从SCI影响因子的作用看出而外,还能够从SCI评审论文的要求的严格程度看得出来。要想在SCI发表一篇论文,就必须要求论文的专业性以及创新性。经过评审的论文才有资格收录到SCI系统当中去。

Sci影响因子的作用体现在这两个方面,sci影响因子的计算也不是十分的困难。它等于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除以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虽然计算的公式看起来十分地简单,不就是把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然而在进行对数据统计的时候,由于数据的庞大,统计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计算sci影响因子的难度还是存在的。

SCI影响因子的缺陷:

统计年限范围。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实质上是表示该刊前二年所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平均被引次数。由于统计的只限于论文在发表后1-2年内的被引次数,因而相当一部分论文的引证高峰期并没有反映到影响因子中,尤其是那些出版时滞较长的刊物,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的原因而没有被统计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值。分析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普遍偏长,是国内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以2年期的论文和引证来计算影响因子也难以较客观地反映引证规律,并由此造成同种期刊在不同年份的影响因子波动较大。如通过对200种化学类期刊的总平均影响因子分析后发现,其2年期的影响因子值在不同年份的波动范围常超过20%,但5年期的影响因子值则显示出一条较平滑的曲线。鉴此,有些引证分析研究机构甚至逐年对ISI采集的引文数据以更长的时间跨度重新计算,或分别以某年期刊的论文及其在出版后若干年的被引次数为分母和分子来计算历时影响因子

统计论文类型。ISI在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分母取值也存在很多问题,即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中,引证次数(分子)统计了相应刊物中所有论文被引证的总次数,而刊载论文数(分母)则只统计论文(Articles)、简讯(Notes)和评述(Reviews)类栏目的文章数,对社论(Editorials)、来信(Letters)、通讯(Correspondence)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数目则不进行统计。实际上,这些未被统计部分的被引证频次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很大。分析表明,大约40%医学类期刊公布的影响因子比实际影响因子高10%以上,其中的5%甚至达到40%或更多。

期刊大小。 详细的统计比较表明,以2年期的论文和引证计算的影响因子随相应期刊所发表论文数的多少呈现出较大的波动。统计比较发现,小期刊(年发表论文数少于35)影响因子在相邻年间的波动超过40%,对于年发表论文数超过150的期刊来说,其影响因子也有15%左右的波动。因此,在评价中若考虑到影响因子在一定范围的这种随机变化性,是难以给影响因子定量化的。

转自春维论文润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