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时的这一纠结,你经历过吗?
2024/4/17 9:35:45 阅读:122 发布者:
关于SCI投稿,很多人会纠结这样一个问题:“写了一篇论文打算投稿,是先润色一下再投,还是直接投了看情况?”不妨从以下两个情况来考量:
一、英文写作水平评价较好
注意,此处说的较好不能仅凭个人判断,最好由导师、同门或同事协助审阅一遍(以避免作者自身“灯下黑”的问题),他人认为“较好”才比较安全,作者才有底气。
语言语法和重复率问题是文稿最基本的问题,若文章因此而不过关,直接由期刊编辑拒稿,不经历同行评审。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将你的稿件“判为死刑”,修改合格后仍然可以重新投稿该期刊。通常,因语言问题被编辑拒稿不会超过一周时间,所以,评价“较好”的文章可以直接投了看情况,若被送审,则是好事一桩,若编辑不满意,再润色修改也不迟。
值得提醒的是,作者需要做好前期的期刊考察,因为有些期刊编辑审查周期也很长,可能会有1月之久,如果做不到不投这类期刊,那么最好还是润色后再投,毕竟正规润色机构所出具的语言编辑证书是被期刊编辑所认可的,免除作者后顾之忧。
二、英文写作水平一般或较差
正如上文所说,若没有足够的底气,与其担心文章被编辑拒绝而浪费时间,不如将这个时间用来给文稿好好润色。
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中文句式结构与英文句式结构还是有很大悬殊的,所以非英语母语人士才容易写出“Chinglish”,或许我们读来朗朗上口,但这些中式英语在审稿人眼中就是泥石流般的存在了。
实际上,润色不仅仅是为了文章不因语言问题被拒稿,也是为了提高文章本身的质量从而让读者阅读起来更清晰,让审稿人准确get你的研究内容和思路,进而增大文章被接收的概率。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术论文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叙述清楚,有逻辑性的文章,审稿人和读者才更乐意用心读完,所以SCI论文才对写作问题要求如此严格。而英语母语专家的润色,尤其是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就是为了帮作者扫清语言不过关和表述不清、逻辑较混乱、论点不突出等各种写作问题。
而且,并不是说找专家润色只是图自己省功夫,最终什么都没学到。学习是主动性的,将自己的原文与专家润色后的语句进行对比,最能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写作、投稿过程中尽力避免它。
转自艾德思EditSprings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