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拒绝流水账式文献综述

2024/4/2 17:33:37  阅读:35 发布者:

学术性写作的初学者,最好先从文献综述开始练习。做文献综述有很多的意义,比如避免做重复性的工作、为研究精准定位、发现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体现文章作者的专业素养水平等等。总之学术界是个共同体,某个研究领域若想要纵深发展,后人就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因此,了解已有研究的情况,从而定位自己前进的方向,即正式研究开始前先做文献综述,就是一种必然的制度安排。

文献综述大体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叙述型的文献综述,这种文献综述是为作者后续的研究做铺垫的。另一种是评价型的文献综述,即文献综述本身就是作者所开展的研究。典型的如萃取分析,在医学、公共卫生、公共政策等研究领域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者一般会聚焦某一具体的主题,根据一定的标准收集相关研究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结果的再统计和再呈现。

叙述型的文献综述是更为常见的文献综述类型。尽管这种文献综述是叙述型的,但并不意味着作者只需要叙述已有文献做了什么而已。文献综述切忌做成流水账。不能通篇是张三做了什么、李四做了什么、王五做了什么,而是要将这些文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找出相关领域的研究线索、甚至是勾勒出一幅相关领域的研究图景,使研究现状一目了然。

文献组合的逻辑有很多种,比较经典的逻辑即时间与空间的逻辑。如笔者在博士论文中提到,中国学者有关阿育吠陀的研究,在时间上呈现出一种U型的发表特点,5060年代和千禧年后研究较多,70年代到90年代几乎是空白,这与国内外的政治局势和中印关系有关。再如,笔者在《超越想象的贫瘠:近年来海内外健康传播研究趋势及对比》一文中,将海外健康传播研究的情况与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亟待超越想象力的贫瘠,突破媒介中心主义,突破西方学术霸权,为促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现,为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缔造作出中国特色的理论贡献的观点。

在时间或空间的逻辑基础上,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与综述。譬如,在《媒介化现实与科学的危机-疫苗接种与媒体报道国内外研究综述》一文中,笔者将疫苗接种与媒体报道相关的研究根据研究者身份的不同,分成了公卫疾控研究者一组和新闻传播研究者一组。在公卫疾控研究者一组中,提炼出了KAP模型(信一行)是最为主导的研究,疫苗媒介事件对公众接种意愿和接种行为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往往将公众接种犹豫或者疫苗信任危机归咎于媒体的失实报道;在新闻传播研究者一组中,则提出媒介化现实、新闻伦理困境等是新闻传播研究者解释媒体报道行为的主要切入点。

于是,两者对比就发现了问题--疾控专家和媒体专家各说各话;在这一交叉领域中,没有公卫学者与传播学者合作的任何文章。这为笔者提出用风险沟通的理论框架促成专家与媒体、公众之间的对话的观点形成了有力的铺垫。如今,大部分的数据库还有自带的文献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的模块,研究者也可以结合一些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结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更为精准的分类与描述。

如上所述不难发现,有价值的文献综述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对相关领域研究文献尽可能的全面掌握、筛选甄别和有效阅读,尤其要找到关键作者和关键文献;

第二,根据一定的逻辑(时间、空间、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理论模型、研究方法等)对文献进行归类与分析,最好能体现已有文献之间的继承关系、对话关系、驳斥关系等;

第三,在综述已有文献的研究时,作者还要建立自己的观点,往往聚焦于已有文献研究的盲区、模糊点或者争议点,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对于学位论文而言,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往往对应着自己的选题和后文的具体研究;对于期刊论文而言,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往往具有引领相关学术发展的价值,可供学术共同体参考借鉴。

转自学术万事屋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