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缩短医学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几点措施

2024/4/1 11:23:00  阅读:102 发布者:

发表周期是期刊评价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作者在选择投稿期刊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稿源数量多、退稿数量少、刊文量少、稿件审理流程不通畅、编辑初审和修改稿件时间长导致待发表稿件积压,是论文发表周期延长的主要原因。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严把稿件初审质量关、提高审稿效率、扩充外审专家信息库、精准送审、加强时效管理、缩短编辑加工时间以及加强与外审专家和作者的沟通等措施,提高审稿效率,缩短发表周期。

期刊的发表周期是指从收到作者来稿至文章刊出所经过的时间,缩短发表周期可相对减少信息贬值,加快科研成果的传播。因此,发表周期越短,期刊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越大。目前很多大型数据库和权威期刊评价机构也将发表周期作为评价期刊品质的指标之一。另外,从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增加稿源和稳定作者群等方面,缩短发表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期刊的竞争力。本文以《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为例,分析影响医学期刊发表周期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改进措施。

把好稿件初审质量关,提高审稿效率

每个期刊编辑部都希望自己稿源丰富,一是可挑选出质量更优秀的稿件,二是可以满足多个栏目都有足够的稿件。但是如果审稿不严,大量稿件待发,发表周期就会被迫延长。初审是稿件审理流程的第一关,编辑在初审时不仅仅是过滤掉文章质量相对差的稿件,包括存在写作不端正、内容缺乏创新、重复性研究、试验设计存在明显问题以及统计方法或结论有误等文章,还要考虑各个栏目所需的稿件比例和根据本刊的办刊宗旨所选择的重点报道范围和内容,然后再通过复审和终审调节稿件的录用率(录用率定义为当年刊出论文总量与收稿总量的比值),最终使稿件的录用率与期刊刊用率相适宜,以达到缩短发表周期的目标。一般来说,期刊的录用率在20%左右,录用率越低,说明挑选稿件所选择的余地越大。《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部2019年的稿件录用率为16.1%,并且连续多年稿件录用率都在比较合理的范围。

目前许多编辑部引进采编系统优化审稿流程,采用该系统,整个稿件的处理流程都在同一系统中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审稿效率,稿件处理周期显著缩短。《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部于20191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期刊在线投/审稿系统,在系统中可自动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并且在中华医学会旗下的所有期刊中,实施投稿信息共享,有效防止"一稿多投""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扩充外审专家信息库和精准送审

稿件审理中,专家外审是保证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环节,专家外审时间也是影响发表周期的最重要因素。而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一核心环节也常常出现许多问题,包括审稿人拒审、不回应或需多次催审才完成审稿,还有的审稿人将文章发给自己的助手或学生代审等,这样的结果就导致稿件审理时间长或审稿结果局限、片面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充外审专家信息库,确保每个学科不同专业的稿件都有一定数量可供选择的专家进行审稿。

现在许多编辑部使用采编系统都能对专家的审稿情况进行汇总,例如审稿意见、审稿数量、审稿周期以及最近一次审稿时间等,编辑要经常汇总,了解每位外审专家的审稿能力及审稿效率,做到心中有数。对审稿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并且审稿准确、快速的专家,稿件的送审频次可以略多;审稿能力强但工作繁忙、审稿拖延的专家,稿件的送审频次应相应减少,以免使专家劳累或反感;常需催审或催审也未审回的外审专家,应尽量避免再次送审。

质量较差的稿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审理,可能会增加外审专家的工作量,降低外审专家的审稿热情,延长审稿时间,因此,编辑在初审时应严格把关。另外,编辑还可以利用网络、学术会议、基金委网站发布的信息、查阅文献以及作者或专家推荐等方式了解外审专家的学科方向,特别是专家目前的在研项目,将文章精准推送至对口的外审专家进行审阅,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审稿时效,同时审稿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加强时效管理

稿件的审理流程包括收稿、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定稿会、退修、编辑加工、组版和校对,流程中任一环节都可能影响发表周期,所以,编辑要形成快速处理稿件的风格,时刻关注稿件进度。编辑初审一般在分到稿件后尽量当天完成,最多不超过3 d。外审时限是15 d,超过时限采编系统中红色字体显示"超时",这时编辑需尽快催审,30 d内两次催审未回就改送其他编委审稿。2019年,《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专家外审时间最长57 d,最短1 d,平均13.4 d;稿件退修时限是15 d,如果到期未修回就马上催问,请作者尽快修回。另外我们在给作者的退修意见中,除了常规的修改规范和专家的审稿意见外,增加了给作者提供"版式样刊",这样作者在修改过程中参照样刊,返修回的稿件在内容、书写和格式方面相对规范,节约编辑加工时间。编辑加工后进行组版、三次校对、核红和发稿,这个过程一般在30天左右。

编辑需注重与作者、专家的沟通交流

目前许多编辑部都已经应用采编系统,在该系统中,作者、编辑、编委和定稿会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处理业务,编辑通过该采编系统,以邮件和短信方式发送各种通知,包括外审、退修、录用和退稿等,但是有时个别稿件审理流程有停滞现象,这时编辑不应无限期地等待,而是应及时与作者或专家沟通。主要的原因有:有的作者或专家有不止一个邮箱,投稿时用一个邮箱,平时经常使用的又是另一个邮箱;有的作者或专家每天收到的邮件较多,工作繁忙,有遗漏的现象;有的作者或专家不再使用注册时的邮箱而没有及时告知编辑部;还有的作者或专家出于安全和排除广告和邮件的考虑,自动过滤垃圾邮件。我们的工作经验表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稿件,经过与作者、专家的沟通后绝大多数都能很好地解决。个别有电话无人接听、关机或手机号码不存在等情况无法联系时就及时做出退稿处理。

总之,在医学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医学期刊编辑部应重视论文发表周期,尽可能地让编辑从繁琐编校流程和日常事务方面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审理稿件和编辑策划方面,加快稿件的处理时效,提高稿件质量,使期刊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当中。

转自医刊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