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稿写完先别急,还有4个问题要自查
2024/4/1 11:21:23 阅读:72 发布者:
撰写初稿前需注意
在数据应用方面
写作初稿是根据所搜集的数据和抄录的笔记卡来进行,所以在撰写初稿前,一定要将这些数据按大纲的先后顺序整理好,以便写每一章、每一节时参考之用。有时为了节省时间,避免错误,可将影印数据剪贴于初稿之上,遇到有需要作附注的地方,应将附注的数码记在该记的位置,各附注的文字可用另纸书写。否则,将来再回过头来作附注,不但浪费时间,有些数据因一时匆忙,反而找不到。已用过的卡片,应做好记号,以免重复使用,或将未使用者误以为已用,反而有所遗漏。
在文字应用方面
学术论文的文字,有别于文学作品,应以简洁扼要的实用文为主,有些同学,为了表示典雅,想用文言文来书写,除非自信自己写文言的能力很强,否则请不要轻易作这种尝试,还是用白话文来书写比较好。
在行文中,“了”、 “吗”、 “呢”、 “罢”等语尾疑问词、感叹词,除非必要,应尽量少用。
另外,在引用到自己尊敬的前辈、老师和朋友的说法时,有时会加一些恭维语,“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当代史学大师”、“国学大师”、“我的朋友”等等,都会给人不够客观的感觉,应尽量少用。
有些有争议的问题,在没有充分的论据之下,要作论断,语气应稍和缓,像“已成定论”、“毫无疑义”、“铁证如山”等用语,都应谨慎使用。
在内容结构方面
各章、各节的文字,字数应尽量均匀,有时从论文章节结构的安排,就可以看出论文作者的组织能力,所以各章节文字绝不可太过悬殊。如果有些章节的材料稍多,删去又觉得可惜,可以将原来的一节分为上下两节。
有时,用一节或两节的篇幅也无法容纳,可以从以前的节提升为章,就可以避免章节字数不够平均的毛病。另外,也要时时考虑到章节与章节间承接关系,不可让人有突兀的感觉。
初稿完成问题检查
01
规范性问题
规范性包括2个方面。语言规范,即确保论文中没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自造词、错别字、不当使用标点符号等情况,同时改正那些缺少主语、语句不通顺等不合语法的病句。格式规范,即按照相关要求对论文的格式进行调整,包括字体字号、图表的呈现形式、参考文献的标注形式等。
02
完整性问题
检查论文整体结构是否完整。一篇完整的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结论、讨论、参考文献等,毕业论文还要有封面、目录、致谢等,这些结构缺一不可,需要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一一核对,并及时补充缺少的部分。同时,检查论文逻辑是否完整。结构之间、论点之间、段落之间、具体内容之间是否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03
一致性问题
一篇论文工作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疏漏,因此需要对一致性进行检查和完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从细节入手,包括引言提出的问题结论和讨论中是否进行了解答、方法和结果是否一一对应、标题和图表序号是否依次排序、参考文献的标号是否按顺序且前后一致、相同内容是否用统一表达形式等。
04
原则性问题
一篇论文无论质量如何,原则性问题不能有。如有概念性错误、常识性错误则需要立即改正。涉及地图的论文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进行核对。对于论文中的专业性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不容有误。此外,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不得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对重复率高的部分要调整或者删除,而像包括题目、作者署名、单位、基金项目等,一经核对确认,不应随意更改。
修正初稿的着重点
修改时,应着重在下列几个方面:
资料之增删
在撰写过程中,有时某些章节的数据稍嫌不足,或引用资料不够贴切,或引用资料太长,等等,都可作适当的增删。此外,为减少错误,某些转引的数据,也可借修正的机会,一一与原书核对。
论据之加强
有时为证成某一论点,会尽量搜集更多的证据,但论据有时是无所不在的,匆忙中所搜得的论据也许略有不足,也可以藉修正的机会,略加补强。另外,如有论点不够周延的地方,也可以略加修订。
文字之润饰
学术论文非文学作品,以简洁扼要为主。但在撰写初稿时,要兼顾的方面很多,往往无暇照顾到文字是否通顺,说理是否明确,这些都可以借修正的机会加以修改。修改时,最好将论文初稿逐字朗读,就可以发现是否通顺。也可以请同学或学长代为校阅一次,这除可修正文字外、也可以帮你发现是否有错,以便及时改正。
附注之增补
撰写初稿时,有该加注的地方而未作注,有附注的出处一时找不到的,都可以在修正时加以增补。
转自医刊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