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论文选题的5大来源

2024/3/28 10:50:16  阅读:27 发布者:

很多作者、朋友向我抱怨:我文献也读了一大堆,笔记也记了好多页,但你问我要写什么时,我却又迷茫了,感觉前面的阅读和笔记又白做了。

实则不然。无论如何,你只要认真在阅读,在学习,你的努力迟早是会有收获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当然,将之应用到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上,中间还存在一个顿悟的过程。

其实论文选题这事儿,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艰难。那么,期刊论文到底该如何选题呢?

实际上,选题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更多的人只知道看书、读文献,而对自己的专业优势不明确,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敏感。

根据小编自己过往的学习经历,自己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以及作为一个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视角,小编认为,以下5条经验,值得尚处于选题迷茫期或瓶颈期的同仁们(尤其是在读硕博士以及青年学者)参考。

小编进行期刊论文选题的五条经验分别是:(1)追热点、卡节点;(2)从岗位实践中发现选题;(3)从专家审稿意见中拓展选题;(4)从期刊征稿指南中发现选题;(5)从学术对话中找寻灵感。

0/1

追热点、卡节点

学术热点前沿,是进行选题的一个重要领域。正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改革的深水期,各种现实问题层出不穷,政策文本满天飞……这些无疑为我们选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同时,卡节点的重大事件也非常多。如此,就需要大家在专业学习、阅读中,有意识地去留意这些问题,有了灵感,就立马将之以关键词的方式记录下来,养成一个好习惯。

当然,追热点和卡节点,虽然是一个选题的有效路径,但作为一个专业的职业学者,要想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只关注热点和节点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在找准兴趣和方向后,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慢耕细作,如此方能由博转约、渐入佳境,打下属于自己的那块山头。

同时,我们也不能为了追热点而追热点,卡节点而卡节点。很多人追热点,就事论事,自己本就是一知半解,这种追热点或卡节点的方式既不能持续,也不会得到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广泛认可。

追热点,需要有自己的学科立场,不能人云亦云。无论是选什么主题,都应当回到原点,从学科基本理论出发,思考该问题在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作用以及地位,如此问题的阐发方能有深度、有学理、有说服力,否则就很容易陷入假大空的泥淖。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追热点和卡节点类的选题,就像是在微信群里抢红包一样,拼的是手速,所以一定要手快。

0/2

从岗位实践中发现选题

学术问题大都来源于实践,我们应当善于从岗位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和升华问题。而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能够通过学科视角和专业化的学术语言将现实问题转换为学术问题。

自从小编工作后,就一直在助推期刊媒体融合和信息化建设,经过近五年的摸索、探索和实践,从一无所知到取得些许成绩(个人与期刊均有所发展,实际上,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只不过很多领导没能意识到),其中除了努力、勤奋外,还少不了贵人的指导与扶持,当然也需要有那么一点点的天赋和技巧。

那么,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将这些工作(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概括、提炼和升华,使之变为一篇篇学术论文,一个个基金项目呢?即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外行人,如何能够基于编辑出版实务发表一系列的学术论文(或称之为工作总结的升华版)?

一点经验: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的研究往往不落地(这里并不否认务虚的理论研究的基础地位)。如何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术文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每一位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实践经验写不好就是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而非学术论文,其虽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但往往缺乏学理性和科学性,不能推而广之。

如何做呢?

一是真正深入实践,亲自动手操作。只有实践,才有体会和感受,才能熟能生巧,并从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很好的论证素材,也是回答别人质疑的有效论据,将之升华后,就较容易推而广之,并使之具有科学性)。

二是脚踏实地,从小做起。做课题、写文章都需要循序渐进,没有人能一口吃个胖子。截至目前,小编的各种小课题已经做了很多个(均顺利结项或提前结项),虽然课题经费有限(有些甚至没有经费支持),但结题要求不低,一般核心以上方能结题。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好在锻炼了自己,也取得了些许认可。因此,独立做课题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训练过程,需要珍惜机会,贵在坚持。

三是善于思考,坚持写作。在实践中需要多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得更为全面、高效、有质量,同时将思考记录在案。在写作中要多思考如何将工作总结的话语转换成专业的学术语言,这需要长期的关注、阅读、积累和练习。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逻辑推理和思维迁移,如此才能真正将个体的岗位实践经验升华到一定的学理高度。其实写论文与带孩子没多大区别,如果你能把一个小婴儿都能照顾得无微不至,那没有什么论文是写不出来的。工作、学术、生活,本就是一通百通的。工作即学术,学术即生活,工作与学术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四是团队合作,协同奋进。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组建一个志同道合的研究团队至关重要。一个研究团队(主要指人文社科领域)的人员不需要过多,一个学术带头人,一个学术骨干,两三名学术外围,其实也就够了。当然,不同的团队成员能力(专指学术能力)不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协同作战,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转自选题宝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